貿易战尚未顯著影響我國 但內需明顯不振
以美元計價,中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6.7%,進口同比降幅擴大至3.9%,貿易順差較前值進一步擴大。1-11月鐵礦砂、煤和天然氣進口量增加,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兩位數增長。
人民幣的匯率較低,也對出口造成了利好。
其中,即便是拜登對我國的鋼鐵、芯片等進行制裁,但影響尚未體現,對美國出口仍保持正增長。集成電路仍表現較好。
前11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29萬億元,增長8.6%,佔我外貿總值的15.8%。其中,對東盟出口3.74萬億元,增長12.7%;自東盟進口2.55萬億元,增長3%。其中不乏通過東盟出海的轉口貿易。其中,對越南和馬來的同比增長均是10%以上,越南更是突破15%。
圖:中國對越南出口同比增速(%)
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夥伴,我與歐盟貿易總值為5.09萬億元,增長1.3%,佔12.8%。其中,對歐盟出口3.34萬億元,增長3.8%;自歐盟進口1.75萬億元,下降3.3%。
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夥伴,我與美國貿易總值為4.44萬億元,增長4.2%,佔11.2%。其中,對美國出口3.38萬億元,增長5.1%;自美國進口1.06萬億元,增長1.4%。
雖然拜登在特朗普上臺前提前透支了貿易战的政策,但目前看來尚未在出口數據上顯現,或與轉口貿易和芯片體量較小有關。中國出口美國的前5大品類分別是:電子產品,如手機,音響等;玩具,比如最近業績表現非常好的泡泡瑪特;機動車零件,如車燈,飾件等;家具服裝等。
自從中國新能源車興起後,美國除了特斯拉幾無新能源車可以和中國品牌抗衡,且目前車的出口增速已高達兩位數,這也導致了美國把貿易战的眼光逐漸轉向了國產新能源車,後續可能會出臺更多制裁措施。
另一方面,美國也害怕中國反制。曾在美中貿易战中最早受害的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2023年盡管低於2022年,但是自2018年以來還是上升了386%。
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2023年佔美國大豆總出口的54%。2018年,在時任總統特朗普對價值3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徵收關稅之後,中國作為報復幾乎切斷了從美國的大豆進口。後來的拜登總統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關稅。
韓國為我第四大貿易夥伴,我與韓國貿易總值為2.11萬億元,增長6.3%,佔5.3%。其中,對韓國出口9427.7億元,下降1.1%;自韓國進口1.17萬億元,增長13%。
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8.74萬億元,增長6%。其中,出口10.52萬億元,增長8.2%;進口8.22萬億元,增長3.4%。
總體來看,中期內的低匯率仍有助於我國出口發展,但進口不振側面表現了內需不振,且進口受人民幣較低影響。至於貿易战,目前看來尚未造成威脅。
品種方面,國產車和配件仍是較大的外貿支柱產業,內需不振的情況下仍要大力發展出海策略,消化國內較高的產能。
*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應許留白公衆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