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行動表明:降准不是唯一選項
此前中國新增萬億國債發行,令資金市場一度對中國潛在的債券供給衝擊感到擔心。不過,本月以來利率市場波瀾不驚,疊加中國央行最新採取的行動,多種跡象表明此前高漲的中國央行降准預期似乎正在降溫。
今年中國國債發行規模有望打破歷史紀錄,根據東方證券提供的數據,今年國債到期規模接近7萬億元人民幣.截至本周末,今年已發行規模約9.6萬億元,這意味着在全年赤字規模升至4.16萬億元後,年內尚待發行的國債規模約1.5萬億元。
按照中國財政部國債發行計劃,年內還有11期附息國債和9期貼現國債發行,鑑於此前單支發行規模分別高達1150億元和950億元。這意味着,中國財政部可能不需要在計劃外新增國債發行窗口,亦無需擴大單期發行規模,即可完成全年國債發行目標。
中國央行11月15日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規模高達1.45萬億元,本月淨投放1年期資金6000億元,規模創近7年來最大。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債發行高峯已過,政策性金融債發行也臨近尾聲,年內債券剩余供給壓力主要來自國債。中國央行加量續作MLF,有望滿足年內待發國債的資金需求。
彭博行業研究首席亞洲外匯利率策略師趙志軒表示:
“巨量MLF淨投放完全可以對衝債券發行對市場的衝擊,預計今年年底前不會降准,後續中國央行即便要降准,落地也可能在明年了,畢竟當下經濟數據尚可,而中國降准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法國巴黎銀行、中信證券、西部證券等機構也持相似觀點,認為近期進一步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的概率走低,下一次降准將推遲落地。
降准不是唯一選項
中國央行11月15日公布MLF操作時,加入了“適當供應中長期基礎貨幣”的表述。在西部證券分析師杜漸看來MLF巨額淨投放和這一新增表述,或許可將本次MLF操作視作降准的替代。杜漸等發送的報告稱,不排除中國央行12月繼續通過MLF而非降准進行流動性投放。
事實上,除了月度MLF操作,中國央行還可以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為市場輸血。彭博本周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央行還考慮通過專項借款、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提供至少1萬億低成本資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基礎設施“二大工程”。截至三季度末,央行各類結構性工具累計余額已達7萬億元。
今年10月月末時點,因地方特殊再融資債發行等因素,市場資金面一度緊張,令市場機構至今心有余悸。當時非銀機構隔夜資金成本意外跳漲,個別機構融入資金的成本甚至高達年化50%。AAA評級的1年期商業銀行同業存單(NCD)利率也在11月上旬升至逾半年高點使市場降准預期升溫。
中國央行迄今尚未如市場預期降准,但周三大額投放MLF資金之舉亦令部分市場人士看到,降准只是央行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的選項之一。本月MLF操作後雖然仍有官媒在內的聲音表示,可以期待後續降准但此前市場較為一致的降准預期逐漸趨向分化,NCD收益率曲线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陸一夫
文章數量
556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