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任機制到估值邏輯,深入剖析L1與L2微妙的“父子關系”
作者:taetaehoho,Eclipse CSO
編譯:Tim,PANews
圖中推文大意為:人們擔心L2將從擴展解決方案變成L1啓動器,那么究竟L2與L1到底有什么區別?
圖中推文大意為:2025年鏈的代際劃分過時了,沒必要非要將L1和L2區別开來,真正的差異是用戶與生態系統。
這些推文你應該重讀100遍。
在終端用戶感知上,L1和L2之間沒有任何產品差異。在流動性方面,L1和L2之間也沒有根本性的差異。一個新的L1必須通過將穩定幣或非原生資產的流動性橋接到其鏈上來啓動。同樣地,一個L2也需要通過將穩定幣或非原生資產的流動性橋接到其鏈上來啓動。L2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從L1獲得了一個信任最小化的橋接,而Alt-L1則沒有這種機制,但必須依賴跨鏈消息橋。我們已經明顯看出,一些巨鯨對這些信任假設非常敏感,但許多普通用戶無所謂。
堅持中間路线群體(主要來自Alt-L1團隊)的一個觀點認為 "L2會導致流動性割裂"。
一個L2僅允許從L1進行信任最小化的橋接,但如今推出的每一個L2都將與Alt-L1和其他L2連接。
每個名副其實的L2在啓動時都會部署跨鏈消息橋接器。任何連接到基礎鏈(如以太坊、Solana)的用戶都可以將此作為中繼,在Alt-L1和L2之間進行大額資產轉移。如果一個Alt-L1沒有自己的L2,這樣可能會導致流動性向外流轉變得困難,但若它同時又整合了跨鏈消息橋,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悖論。
一個L2產品的本質並非由它與L1的關聯所定義。它只不過是執行層,就如同其他具有不同特性的執行層一樣。
那么,為什么L1比L2更有價值?
用兩個角度看待。
1.角度一:L1\L2的估值邏輯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差異
a. 在二級市場估值邏輯相同
L1的網絡活躍度更高。Solana/ETH的估值約為年化收入的100倍,而成熟的L2估值範圍也類似(10-200倍)。 (數據來自2024年10月,但論點依然成立)。
從基本面估值倍數所表明的那樣,成熟的L1和成熟的L2目前交易的估值倍數相對接近(Arbitrum/Optimism vs. Solana/以太坊)。
b. 在一級市場估值邏輯不同
與二級市場相比,一級市場中存在更多無法解釋的極端估值倍數異常值,換句話說,在交易活躍度並不高的前提下,卻存在估值卻達到數十億美元的項目,這些現象往往更多出現在一級市場而非二級市場。
代表性項目
- L1:Sui、Mantra、Pi、ICP、IP(以及許多來自不同時期的老項目)
- L2:MOVE
在我看來,這是最初L2項目在框架設定上的一個誤區。Arbitrum和Optimism將自己定位為以太坊的擴展網絡,作為幫助ETH擴容的執行層。這種定位與以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线圖"相結合,確實是一個絕佳的冷啓動方式。
但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它將整個目標市場局限在以太坊用戶群體內,從而限制了這些鏈(如Arbitrum/OP)可捕獲的總體流動性、行業認知度、收入規模的想象空間。盡管Arbitrum和Optimism完全具備吸引全新去中心化應用和生態參與者的能力(包括那些從未涉足以太坊的群體),但它們最初的進入市場策略(GTM)過度強調自身是"以太坊的擴展網絡"。這種定位導致市場始終將其視為以太坊的附屬生態(因此估值僅被看作以太坊價值的某個百分比)。憑心而論,這些團隊在推出時,市場上確實只有以太坊這一主流生態存在。
2.角度二:代幣模型
一個L1代幣模型擁有基礎性的網絡飛輪效應,當L1鏈上活動增加時,會直接帶動兩類獨立參與者對代幣的需求,即鏈上投機者和質押者。
鏈上活動越頻繁,鏈上投機者為將交易納入區塊而愿意支付的費用就越高。多元化的活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反而提升了財富機會出現的概率、頻率和規模,引發人們競相爭奪這些機會。在質押方面,一條區塊鏈賺取的費用越多,就越多人愿意質押其原生代幣,以獲取這部分經濟收益的敞口。此外,鏈上活動往往與淨新增資產發行相關,這些資產通常與原生代幣配對交易,人們需要購买這些原生代幣才能參與相關交易活動(例如用ETH鑄造NFT,用SOL購买Meme幣)。
L2應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轉變思維
L2需要明確決定的是:要成為專注生態協同的L2,還是希望吸引任何來源的用戶?L2的構建應該充分利用其獨特的二層技術優勢(可信/自定義區塊構建、性能優化、可共享利潤)。
優化代幣經濟模型
L2應當優化其代幣經濟模型,以形成網絡活動增長能同時在供需兩端刺激代幣需求的飛輪效應。當前L2嘗試使用自定義gas代幣的做法,雖然解決了鏈上投機環節的激勵問題,但未能讓質押者分享這部分收益。理論上,由於多數L2將排序器收益歸入DAO國庫,而代幣控制着DAO國庫,這相當於將收益公平預期分配給代幣持有者。但要在代幣持有者認知層面實現同等效果,必須賦予代幣持有者更完善的治理權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深度對比GMX、Jupiter與Drift,誰才是Solana的永續之王?
編者按:本文分析了 Solana 鏈上主要的衍生品協議,包括 GMX-Solana、Jupiter...
Ave.ai將在香港“2025鏈上生態嘉年華”大會上正式發布API 2.0
2025 年 4 月 1 日,鏈上聚合交易平臺 Ave.ai 宣布,將於 4 月 5 日在香港舉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