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破7:中國匯率政策或更希望市場降溫
在昨天一攬子廣泛貨幣增量的寬松政策加持下,人民幣快速升值,並創下了16個月新高,離岸人民幣兌匯率突破7元大關,報於6.9963。股市和匯市的情緒开始回暖,表明投資者對中國政府加碼刺激經濟舉措的認同。
一直以來,中國的匯率定價制度延用的是雙軌制,中國央行定期調整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匯率,這一政策並未有重大改變。盡管許多國家有正當理由推動雙軌制以穩定匯率,但像中國這種體量的經濟大國,本身就有能力在保持貨幣的穩定。更何況中國人民銀行還持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中國過去通過人為壓低匯率,保持了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但根據估算,人民幣可能被低估了15%到40%。這讓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尤其是對美國和印度等貿易夥伴而言。2022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3829億美元,而印度對華逆差也高達192億美元。可以說,雙軌制和人民幣貶值的確強化了中國的貿易優勢地位。
然而,隨着全球需求疲軟、外需減弱,人民幣貶值已經不能繼續支撐出口,因為通過使其他貨幣變相升值而被人為擡高進口成本。這種貿易的不平衡不但增加了海外企業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同時也並未給中國帶來更多的訂單,2023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總值為5002億美元,同比下降13.1%。對歐盟的出口總額為5012億美元,同比下降10.2%。
本次美聯儲降息為人民幣的升值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氛圍和環境,理論上可以緩解國內通縮,但過強的人民幣也可能損害出口企業的利益。根據標普的分析,央行希望人民幣匯率維持在7.0至7.1之間。雖然一些外貿企業擔憂人民幣升值過快可能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尤其是在歐美需求放緩的背景下。
人民幣的長期战略不僅關乎中國,還影響全球的貿易格局。保持人民幣的相對弱勢,有助於緩解中國的出口壓力。而在當前復雜且對抗的經濟環境中,如何找到一個既能維持出口,又能防止受損的平衡點,成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战。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民幣的升值對進口有一定好處。隨着人民幣走強,進口商品價格降低,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和技術裝備設備。可以幫助中國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但這些好處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盡管如此,人民幣的升值並不意味着中國將減少對外貿的依賴。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的貨物貿易出口增長了6.9%,為1.71萬億美元。外貿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內生動力,人民幣匯率的管理對穩定外貿至關重要。
人民幣的強弱反映出的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微妙平衡。穩定外貿出口依然是中國經濟的第一要務,這意味着,盡管人民幣短期內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可能面臨波動,但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不會加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