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股遭遇重創 人工智能熱潮正在摧毀科技行業?
過去十年來,生成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已經撼動了華爾街最成功的科技交易之一。
軟件股以高利潤率和輕資產商業模式而聞名,自2014年以來,其表現一直優於資產密集型、利潤較低的硬件股。紐約證券交易所 Arca 計算機硬件指數在過去10年裏上漲了312%,而道瓊斯美國軟件指數同期上漲了576%。
但今年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因為各家公司競相從英偉達、AMD、超微電腦、Broadcom 和戴爾等硬件供應商那裏購买支持 AI 的 GPU 芯片。
今年迄今,硬件科技股的表現比軟件科技股高出30個百分點。 MongoDB、Salesforce、Snowflake 和 Workday 等軟件股今年遭遇重創,因為它們的盈利結果未能讓投資者相信人工智能帶來的利潤即將到來。
貝爾德董事總經理兼技術策略師泰德·莫頓森(Ted Mortonson)表示,目前的動態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軟件公司難以將 AI 貨幣化,而硬件公司卻業務蓬勃發展。
莫頓森表示,盡管人們花費了數千億美元購买昂貴的 GPU 來开發大型語言模型,但很少有應用程序能夠為軟件公司及其客戶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
莫頓森解釋說,企業要充分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战是需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理解的格式來組織和構建數據。
這個過程至少需要15個月,而且根據莫頓森最近與專注於軟件的技術高管的對話,他們中很少有人已經开始這個過程。“這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才會實現。現在還不是時候。這根本就是無用的東西,”莫頓森說。
此外,由於客戶將支出重點從軟件轉向 GPU 硬件,軟件公司也面臨着 IT 預算緊張的問題。
Blue Chip Daily 策略師拉裏(Larry Tentarelli)表示:“大型企業意識到人工智能是一項‘必須正確對待’的事業,因此目前它們過度重視半導體和硬件支出,而忽視了軟件支出。”
“每個人都在仔細審查 SaaS 方面,因為目前 IT 預算非常緊張。”莫頓森表示,這種動態意味着到2025年,硬件股的表現將繼續優於軟件股。
因《大空頭》而出名的史蒂夫·艾斯曼本周告訴 CNBC,他也預計硬件股將繼續優於軟件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