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鯨吞海通證券,券商股逆市走強,建設金融強國靠的是什么?
9月5日晚間,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均發布停牌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股票9月6日起停牌。
國泰君安稱,公司與海通證券正在籌劃由公司通過向海通證券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向海通證券全體H股換股股東發行H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並海通證券並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股票停牌。
業界稱,如果兩家證券合並,將成為證券業「超級航母」,單從從兩家公司2023年年報來看,若並後的總資產、淨資產將分別達到16800億元、3302億元,均將超越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一。國泰君安的母公司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由交通銀行發起設立,目前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而這兩家都是屬於上海國資委的。也就是說,這次合並,是上海國資委的內部決定,而不是市場行為。
這幾個月在券商業,海通證券有很多負面消息,最大的新聞是,海通證券投行一把手姜誠君跑路然後在國外被抓遣返。
在7月31日,姜誠君大概是知道自己要被查,於是辭職,然後從雲南走线去了東南亞,結果不到一個月在境外被抓,遭到遣返。據說,他涉嫌IPO造假,他在職的一年籤字了10家IPO,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涉及了利益輸送。而且,有市場人士指出,香港的實體公司海通國際近年來豪賭美元地產債,短短兩年時間虧損達到驚人的130億人民幣,海通國際巨額虧損估計也與姜誠君有關。
海通證券從2020年开始在科創板保薦業務上發力,不到一年後,在投行業務方面,躍升到僅次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頭部位置。
今年截至7月中旬,海通證券在A股保薦的項目有60個,但已經有27單保薦項目失敗。海通證券屢屢被罰,與部分IPO保薦項目一“督”就撤有關。今年1月份,監管點名姜誠君以及海通證券負責內核、質控的兩位負責人,涉及的這個IPO項目,表現就更令人詫異了。2020年12月,杭州百子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因被抽中現場檢查,不久後撤回IPO申請材料。到了2022年9月,該公司與海通證券籤署輔導備案協議,相當於二次申報。但沒想到的是,項目在受理階段就被上交所現場督導,然後又主動撤回。也就是一查就撤,如果沒有被抽中,就混過關了。以前被海通保薦的項目上實發展和卓錦股份,上市後被發現財務造假,他們保薦的裕太微則是上市後,業績變臉。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監管對投行違規开出74張罰單,其中31家為證券公司,而海通證券收到10張,是券商中收到罰單最多的一家。
值得關注的是,海通證券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47.76%,接近腰斬。 更為誇張的是,海通證券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僅9.53億元,同比下滑75.11%。而國泰君安的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2.64%。
去年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將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會上,中央提出了要做出「六個強大」。分別是,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在有關強大的金融機構上,除了五大行以外,如果國泰和海通的順利合並,新券商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6萬億,將成為第一大券商(國企)。
但是,資產規模大,不一定是強,顯然,這兩家券商營收都在下滑,而其中海通則是業績大幅下滑,負面消息不斷,不能說是強。而且目前,股市疲弱,債市,比如地方債,國企債,都是問題重重。
今天股市,因為國泰君安鯨吞海通證券的消息,許多券商股,金融股都有不錯的表現。也許是回應去年中央金融會議提出的打造「金融強國」的概念,市場對將來「券商和金融機構的並購和重組」有了預期。但是,短期的金融股的上揚,不表示金融強國就要實現了。
吳曉求在他的文章中「一個沒有回報的融資市場,是沒有前途的」提到,「金融強國的基石是法治」。顯然,海通證券等券商為了盈利而IPO造假以及他們的投行老大利用保薦權力,犯下職務侵佔罪,恰恰是法治的另一面。
當然,我們希望發生在海通證券上的問題,不會是金融行業裏的冰山一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