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將成為未來的貨幣

2024-08-24 00:08:38

石幣島的故事很有名。最早記錄這個故事的是人類學家威廉•亨利•弗內斯三世,他於1903年來到當時的德國殖民地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群島最西端是雅浦島,就是後來聞名於金融史的“石幣島”。他留有名著《石幣島》(The Island of Stone Money),經濟學家弗裏德曼在他的著作《貨幣的禍害》中完整地引用了這個故事:

該島不出產任何金屬,卻有着豐富的石頭資源;他們的勞作都耗費在搬運和磨制石頭上了。這與文明社會裏开採黃金並用來鑄造貨幣一樣,都代表着用辛勤的勞動來創造財富。

他們把用來交換的媒介稱為“費”(fei)。它是一個粗大、堅硬和厚重的石輪,直徑從1到12碼不等。在石輪的中間有一個與石輪直徑相匹配的孔,人們可以在孔中插入一根粗細合適的木杆。這根木杆還要足夠結實,才能支撐得起石輪的重量,便於搬運。這些石頭“硬幣”的原料來自大約400英裏遠的另外一個海島上的石灰巖石,最初是由一些敢於冒險的當地探險者,登上那個海島進行开採,並打磨成石輪狀的硬幣,然後再用獨木舟和木筏運回雅浦島......

這種石幣有一個顯著特徵......石幣的擁有者在使用石幣的過程中,並不一定會減少石幣的佔有量。他們在做成一筆交易之後,如果所涉及的“費”太大,石幣多到無法便利地搬動的時候,理應獲得石幣的一方會很樂意地接受單純的所有權的口頭確認,甚至都懶得去做個標記,來注明這種交換,石幣仍然靜靜地躺在原先那位擁有者的家裏。

我有一位值得信賴的老朋友,名叫法圖瑪(Fatumak),他曾經信誓旦旦地告訴我,他們附近村子裏有一戶人家,擁有確信無疑的巨大財富——換言之,他家的財富得到了每個人的確認——然而,村裏沒有一個人,甚至他們家自己,親眼見過或親手摸過這筆財富。這筆財富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費”。然而,至於它到底有多大,只是村民之間口口相傳的傳奇;從兩三代人以前开始傳出這個傳說,一直到現在,這筆財富一直躺在海底。很多年以前,他們家的一位先祖出海探險,找到了這塊大得出奇、極具價值的“費”,隨後把這塊石頭搬到木筏上,准備運回家。途中,海上刮起了猛烈的風暴,為了保命,他們不得不砍斷纜繩,任其漂流,石頭隨之消失在人們的視线中,沉入海底。回家後,所有的人都證明說,“費”的體積十分龐大,品質特別優良,而且石幣的丟失一點也不能怪罪擁有者。於是,從那時起,村裏的人打心裏認定,石頭沉入大海純屬意外,不值一提;沉入幾百碼深的海裏,應該不會影響石幣本身的巨大價值,因為石頭已經开鑿打磨成應有的貨幣形式了。因此,就好像它躺在擁有者的家裏一樣,無論在與不在,這塊石頭的購买力仍然存在......

雅浦島上沒有輪式交通工具,因此,島上沒有可以行車的道路,只有一些清晰可辨的小徑,連接着各個居住點。1898年,德國政府從西班牙人手裏买下了加羅林群島,承續了這個群島的所有權。當時,島上這些所謂的小徑,路況極差,因此,有幾個部落的首領得到了通知,他們必須把這些小路修好,而且要維護好。但是,對於赤腳走路的當地人來說,用大塊的珊瑚隨意鋪就的道路已經足夠好用。因此,雖然三令五申,仍然沒有人在意。不得已,德國政府決定向抗拒命令的部落首領徵收罰金。但是,用什么形式來進行徵收呢?......最後,德國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委派一個人,走遍那些抗拒命令的當地部落,這個人只需在每一家石屋(failu)和公共場所(pabai)中最有價值的石頭上,用黑墨水畫上一個“十”字,就表明這些石頭已經被政府徵收了。這個辦法立竿見影,那些悲慘的窮苦大衆开始動手修路,把連接島嶼兩端的道路修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就像是公園裏的休闲便道一樣漂亮。然後,當局又派出幾位工作人員,擦掉了畫在石頭上的“十”字。轉眼之間,罰款付清,幸福的“石屋主人們”重新獲得了石幣的所有權,得以再次盡情享有自己的財富 。

源自《貨幣起源》第一章《石幣島的故事》

這不是個荒誕的故事,而是來自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裏德曼的著作《貨幣的禍害》中記錄的一個故事“石幣之島”。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以“石頭”為貨幣的方式,看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在覺得其荒誕的同時,更會好奇,貨幣是如何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從物物交換,到紙幣交換,到現在的無紙幣時代,那么未來會不會出現“無貨幣”交換呢?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貨幣到底如何起源及發展的。

貨幣起源:物物交換

關於貨幣的起源,80%~90% 的經濟學者認為「貨幣起源於物物交換」。
奧派經濟學家米塞斯有一個理論《Regression Theorem》,簡單地說,就是要成為貨幣,首先要是一個商品(commodity)。

貨幣沒有產生之前, 人們互通有無靠的是以物易物。比如,用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這種物物交換非常不便利,很難滿足大規模交易的需求。

打個比方,某人有一頭羊,需要一把石斧,所有對羊有需求的人,可能都沒石斧,其中有人有長矛。這樣就必須「第三類人」來幫忙,他需要長矛,有石斧可以去交換。假如他能給石斧,沒有長矛,則還需要第四人,依次下去,可能要涉及到第五人、第六人……鏈條會很長。

不僅如此,物物交換還有度量和供應的問題及時間和空間等問題。

比如,我只要半只羊怎么辦?那另半只給誰?我需要一頭羊換兩把長矛,而對方只有一把怎么辦?再比如,我今天可能要石斧,可是對方三天後才對羊有需求,怎么辦?

即便以上這些條件都能滿足,大家是否同時在場使得交易達成?

直接的物物交換還有很多不便。因此,大家都希望有某種本身既有用又便於攜帶的商品(物品)可充當作交換的媒介。這種交換媒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需要。比如鹽,它不是很容易得到,但又可以論斤兩來細分,要多少都可以。

你收藏的鹽不一定都是自己喫,還可以在你有需求時,用它來支付。於是,鹽這種貨幣就應運而生。邏輯之父亞裏士多德認為,貨幣產生於交換過程,目的是為了解決類似上述的交換困難,換一句話說,貨幣是商品交換中演化出來的。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賣炭翁》中,曾記載,用綾羅綢緞作為貨幣的歷史。當然除了布匹、金屬,歷史上還有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物品作為過貨幣。

充當貨幣的可交換物不斷升級

黃金的價值其實是作為貨幣本身。金屬類貨幣歷史悠久,金、銀、銅、鐵中黃金貨幣的時間最長,而且世界通用。

黃金很符合亞裏士多德說的貨幣屬性, 它不易开採,非常稀缺,質地柔軟可細分計量,還有「儲值價值」不會氧化,也無國界限制。

還有一點,黃金能成為主要貨幣的原因是它沒有集中在某些人手裏。

更早以前,在平原和山脈生活的人們通常用貝殼做貨幣,在他們生活的區域,貝殼很少。可是在沿海和淡水附近居住的人,收集貝殼輕而易舉。因此,貝殼作為貨幣很快被黃金取代。黃金在地下需要挖掘,不像貝殼隨地可撿,因此,不容易集中在某些人手裏。

當然,黃金作為貨幣也很不方便。第一是太稀缺昂貴。如果購买廉價物品,不可能切成金粉來交換,而且成分很難鑑別。於是,其他的金屬,比如鐵來代替一部分黃金,但是鐵很重還會氧化生鏽。對於大宗交易,比如房子和珠寶,你要用大量的鐵錢,如何運輸就成了問題。

紙幣是商品貨幣的代替品

於是,人們想到了用紙幣來代替金屬。中國最早的紙幣,就是從私人錢莊造出來的,商人(錢莊)把鐵錢存起來,然後發一些可贖的單據貨憑證,流通單據就行了。反正鐵錢都存在那裏,需要就去取。這就是北宋的“交子”。

北宋朝廷發現民間交子盛行,不再用金屬幣,索性把交子發行權從民間收回,自己印發。不久,北宋和西夏發生战爭。北宋的國師們發現皇帝沒錢打仗,於是進谏說,「你作為一國之君,是有信譽保證的,沒必要「100%准備金」了,市面上的交子不用讓贖回,流通就好。」  這樣一來,交子大幅貶值。

紙幣本來是用來記账的,不是商品本身,如果脫鉤真錢(金屬錢幣),就沒價值了。關鍵是,這種法幣不稀缺,皇帝沒錢就可以印。紙幣造假很容易,也不易保存,又不能各國通用。萬一,北宋滅亡了,老百姓手上的交子,豈不是沒了用處?  

經濟學家米塞斯Regression Theorem的原理是,貨幣首先得是商品,顯然紙幣不是商品,他只是一個提取金屬的憑證,如果不能承兌了,就是毫無意義和價值。

同樣的事情,美國也做過。美元原先是與黃金綁定的。1867年到1933年,美國人可以以20.67美元的價格买到1盎司(注:1盎司=28.350克)黃金,也就是說紙幣只是銀行發出的單據(note)而已。

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希望通過大興土木挽救失業率。他們舉債开支,亂發美元。到了1933年5月,老百姓已經不信任政府了,寧可留着金條、金幣,也不去換所謂「20來塊的」美鈔。美鈔沒人要,造成大規模銀行擠兌。

為了緩和危機,羅斯福政府發布行政命令禁止老百姓用金幣和金條交易,逼他們上交黃金,逼他們按20.67美元/1盎司去換美鈔,不換的人抓起來,判刑10年。

我們看到,作為商品貨幣(黃金)替代品的紙幣,無論是錢莊還是政府發行,都是中心化的,都需要中介。一旦失去這種權威和第三方的價值背書和保障,貨幣的信任系統就崩盤了。

而黃金不會,它們的價值不需要要政府和錢莊(中介)背書,是整個社會背書的,是去中心化共識。


比特幣是否可以作為貨幣?

說到黃金價值是去中心化的共識,在黃金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是政府還是老百姓,要得到黃金的方式,都要付出代價。這點和比特幣很像。

比特幣的產生,是需要接入比特幣網絡,運行節點軟件,挖礦,需要建立基礎設施,需要消耗能源。比特幣除了沒有物理外形之外,幾乎具備了所有黃金作為貨幣的特點,而且比它更好,攜帶更方便,快速到账,點對點支付不需要中介,更不會被造假。 


比特幣是不是商品?

問題來了,按照米塞斯的理論Regression Theorem,那么比特幣是不是商品呢?

現在,美國的SEC,中國央行的前行長周小川都認為它是商品,甚至在考慮商品ETF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商品,古人收藏石頭,买賣石頭,石頭成了商品,比如玉石。

現代人在網絡打遊戲,購买虛擬裝備和電子寵物,這些虛擬物品也是商品。任何物品,都沒有內在價值,在人的需求中才有了價值,這個價值是人主觀的認定。網絡時代,比特幣被人收藏,無論什么原因,买賣比特幣已成為了事實。

比特幣為什么被大家收藏,或者購买,它本身有什么用處呢?

細究一下,就會明白,比特幣最大的性能特點是最安全的網絡。現在,紙幣不再是商品貨幣代替憑證,所謂金本位貨幣了。甚至紙質貨幣,現金的時代也在消退中,我們的交易實際上是銀行記账系統的結算。

銀行系統龐大,做一筆交易結算甚至要耗時三天,這種記账系統成本非常高。

如果這個系統有價值的話,那么比特幣記账系統,用途和價值遠遠超過了它們,它們是交易結算同時完成的,不需要大量的機構和人員,只需要電腦,網絡,能源。

而且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這個分類記账系統10年就沒有崩壞過,而傳統的銀行法幣系統出現了無數次問題,各個國家都有。最近發生在富邦銀行,用戶的账戶不能登錄,余額自動消失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銀行部分准備金制度,銀行可以借出自己沒有的錢,這在比特幣概念裏叫做雙花,一次都沒有出現過。央行體系下,政府可以幹預貨幣流動量,在比特幣網絡系統裏,人為是無法幹預的。

也就是說,比特幣的價值或者用途在於它記账系統是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透明、高效的,而且匯兌成本比法幣低,時間比法幣快。這正是它被需求的關鍵。

比特幣账本的好處,決定了比特幣的商品屬性,因此發展成為廣泛接受的貨幣,並不違反米塞斯所謂的 Regression Theorem 。


作者:魯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力挽狂瀾?星巴克任命首位中國CGO 對抗瑞幸

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咖啡市場,星巴克近日迎來了關鍵人事變動,宣布任命楊振出任首位首席增長官(CGO)。...

流動的沙
24 1周前

市場等待美聯儲會議 道指八連跌 黃金上漲 特斯拉漲超6%

美股周一大多走高,納指創下歷史新高;道指下跌逾100點,錄得日线八連跌,創下2018年以來最長連續...

幣海獨步者
27 1周前

美聯儲或迎來“鷹派”降息 對美股來說意味着什么?

美聯儲會議將於明天开始。市場完全預期決策者將連續第三次在美聯儲會議上下調關鍵利率。11 月份的就業...

杜牧白
27 1周前

比特幣ETF吸金21.7億美元 以太坊ETF創下周新高

美國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 ETF 持續每周資金流入,分別為217億美元和85.5億美元。比特幣和以太...

流動的沙
23 1周前

朔爾茨信任投票失利:德國選民會如何選擇未來?

周一(12月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未能獲得多數議員支持,以207票對394票的票數落敗,這標志着...

幣海獨步者
28 1周前

向舊的經濟秩序的挑战:CPTPP更需要中國

時隔六年,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首次擴容,英國成為新成員。目前,該經濟合作組...

流動的沙
27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