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資產負債表衰退」來忽悠政府刺激經濟
現代的經濟學家又造了一個名詞「資產負債表衰退」
資產負債表顧名思義,通常是指企業等主體的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
如果,以上次倒閉的美國硅谷銀行為例,他們持有的資產是長期的美國國債 ,負債則是客戶的儲蓄,當自己手裏的負債大幅度浮虧後,用戶擠兌這家銀行,結果這個銀行就倒了。
美國財政部的資產負債表也不好看,最近不是資產账戶的現金花光了,要提高債務上限么?相當於提高信用卡額度。這次國會給了兩年的無限頂的發債。
作為老百姓,一般是借貸买房买車,車和房是資產,銀行月供是負債。
個人买了國債,這是資產,买了房子,房子是資產,現金和股票也是資產。
資產負債表衰退又是什么東東?
這是不久前,日籍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在《大衰退:宏觀經濟學的聖杯》書中提出的觀點。
當一個經濟體整體上資產與負債不平衡的時候,就會出現經濟問題,政府應該介入來刺激經濟。
比如說,在這個國家資產(主要是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跌,私人部門的經濟行為目標會發生重大變化,由追求利潤最大化(經濟學的基本作假設),轉變成追求債務最小化 !
所謂,企業會在這個時候,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於還債,而不是用於再投資,不再向銀行借錢;
家庭一樣,大家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於儲蓄,用於還債,減少消費,而信貸消費則幾乎很少一部分。
這有什么問題?但是按照凱恩斯派學者,這就出了大問題!
主流經濟學中所謂的衰退,是通過測算出來的,主要是GDP,如果兩個季度GDP持續下降,就是衰退了。那么GDP又是怎么計算的呢?GDP 是國內生產總值,就是單位時間內的生產部門的產值總量,一般都是以法幣來計算。如果生產部門有了足夠的錢,或者說錢源源不斷地流入生產部門去生產,產值當然會增長,GDP當然會增長,凱恩斯經濟學派,這是經濟活動增強了,經濟更好了。
流入生產部門的錢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以中國為例,第一個是出口,東西出口,美元進來換匯印出法幣給到生產部門,第二個國內的消費,產品賣出去,資金進來, 第三,問銀行借錢,向社會融資,簡稱投資。當然,外資投資开廠同上的第二。所以,在凱恩斯學派的觀點,社融不行了,貸款少了,消費減少了,都是經濟要衰退的徵兆。
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認為,在負債過大,資產因為貶值而太小,失去平衡的時候,無論是個人和企業,行為目標出現變化,所謂开始存錢,或者還貸,而不是借錢,會使得信貸需求陷入停滯或減少,信貸循環陷入停滯,即使央行把利率降到零,也會導致整體經濟活動萎縮。
這好像是目前中國政府擔心的情況,所以,最近政府降低貸款和存款的利率,如降低房貸,來讓大家花錢买房,而不是存錢。
當然,過多的房貸壓力遏制了老百姓的消費,但是老百姓即使沒有錢,也會卻利用利率差,比如借低利率的經營債,提前還房貸。七月的金融數據顯示,老百姓的貸款,短中長期的貸款都在減少。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80年代廣場協議後,他們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大漲,1989年東京銀座「5丁目鳩居堂前」的地價,公示是1平米97萬美元!!!據說,當時日本的有錢人,打車的時候,都是對着出租車司機揮舞一大疊鈔票的。
日本政府(央行)意識到了經濟泡沫過大,开始突然收縮貨幣政策。一是連續上調利率。二是突然強制收緊信貸,控制對房地產信貸總量,然後他們的資產泡沫就破滅了,股價和房價大跌。
據說,一下子房地產和股票市場資產的縮水就高達約1500萬億日元,接近當時日本三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自此以後,日本开始了所謂衰退的幾十年,日本老百姓面臨資產大跌,开始不相信投資,不愿意負債,高價接盤的房子,還得慢慢地供下去。直到負債和資產平衡。
老百姓和企業都不投資,都不借貸。
我們知道,錢是靠債務吹起來的,你問銀行借錢,銀行不是100%准備金制度,他們並沒有多余的錢,儲戶的錢是銀行的負債,人家要取走,銀行要剛性兌付的。其實從銀行裏借貸,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等於是問未來借錢,所謂無中生有,或者說他們印鈔給借貸的人。
現在中國的情況是,大家都不借錢了,流通的貨幣用於還債,大部分的錢用於還債就等於消滅了貨幣。整體流動貨幣減少了,GDP當然會減少。老百姓不消費,廠家或生產部門生產的東西,就不會變成錢,廠家沒錢,就不會再擴大生產,因此,凱恩斯的理論認為,大家都不消費,經濟活動會繼續萎縮,信貸萎縮,惡性循環。
日本政府以經濟增長為己任,看到經濟轉不動了,怎么辦?
按照凱恩斯經濟學,老百姓不花,經濟就不能正常運行,於是日本政府就借市場的錢來花,刺激經濟。於是,日本政府發行國債,最後央行成了最大的日本國債的持有者,這也就是央行的印鈔,放水。日本政府有了錢就开始亂花了,就這樣來維持整個的經濟合理的運行下去。
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認為,日本經過了這樣的15年的時間企業、個人把他們的負債基本上都還的差不多,所謂微觀主體的資產負債表修復正常,也就是負債和資產慢慢平衡後,於是开始慢慢復蘇,有新的借貸循環的產生。
作為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是認可日本政府的救經濟的,刺激政策是有效果的。現在中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認為中國也會步入日本的後塵,應該加大規模刺激經濟。
當然西方媒體,華爾街的投資者也是這么認為的。他們覺得中國的通脹指數CPI下降或者很低,就是有通縮的徵兆,現在社融,投資,消費,出口等等數據都不理想,意味着中國的經濟有問題了,於是都在支招,讓中國政府和央行,降息,降准,貨幣匡松,刺激經濟。
其實,我的看法是,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吧。
首先,所謂的加總的GDP增長作為目標是不科學的,前面提到了,只要向銀行借錢做事,就會使得GDP數字上表現良好。這些年中國全面的,大規模的搞基建,已有成效,到處可見城間的高鐵,甚至在j幾乎無人通行的山區也架設環山高速公路橋,樣子很宏偉,美其名曰,造福子孫後代。但是,這些幾乎是福利,沒有什么收益或者收益率回報低下,參與建設的政府和國企都是虧本的。貴州城投的幾十萬億負債就是銀行的問題,未來子孫要還的債務。
我常說一個故事,「哪兒也不到的橋」,說美國的政府為了給一個小島住民建一座通往陸地的橋,方便他們出行省得等輪渡,耗資數十億美元 ,但是這個小島只有50個居民。有人說,讓他們搬出來,把這些錢分給他們不香么?
生意就是生意,不是公益,公益也不是免費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數十億美元,雖然是從政府账戶花的,但也是成百上千的納稅人徵收的,是他們的血汗錢。不考慮收益和回報,純粹浪費錢,也能讓GDP好看。
政府的刺激政策,本質上是印鈔花鈔票,銀行會把錢造出來,最後流通起來後,通貨膨脹,讓老百姓的購买力大幅下降。貨幣的增加最終會落到老百姓的生活上,老百姓最後要為高物價买單。
美國在疫情期間發了那么多錢,一年後美國的通脹破9%,老百姓賺多少才能追得上物價?
我們知道,過去政府放松銀行貸款,給幾萬億用於棚戶改造,讓房價漲到了老百姓望房興嘆的程度。房子上漲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是信貸的因素,房企高槓杆借錢,融資,擴張,老百姓借貸購房,統統都是未來的錢,不存在的錢。有人因此富有了,而後來的人呢,後輩們怎么承接高房價呢?高房價讓房子成了富人的資產,窮人的負債。
這些是吹起來的資產泡沫,高價房子資產是要通過市場來接盤,年輕人來接盤。年輕人現在不婚不育,是因為沒有錢接盤,除非靠長輩傳承的房子資產。這會造成階層固化,富者越富,窮人越窮。
我覺得,老百姓儲蓄挺好,這是自然的平衡掉過去的高槓杆,這是讓債務出清,這是過度槓杆後,讓市場自然調節。政府不應該為了所謂的經濟增長去幹預,否則又是在吹泡泡。
雖然,日本過去的幾十年,GDP沒有大幅增長,但正是老百姓堅持儲蓄,企業家謹慎投資,民營經濟才沒很差,不管怎樣,他們仍然是全世界高水平生活的國家,而沒有成為像亂發鈔票的津巴布韋或朝鮮。
中國資產負債表有問題嗎?當然有,但主要在地方政府,為了GDP而過度舉債做基建。現在的城投債據說達到60萬億,政府花錢沒有節制, 造成了巨大的債務泡沫,而拖累了銀行。這種資產負債表不平衡的問題,恰恰是政府造成的。如果政府再次刺激經濟,不僅不一定有效,比如現在出現的資金空轉問題,印的錢也沒進實體。就算進入了實體精進,更大的通貨膨脹,更大的經濟泡沫,就來了。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制造更大的問題。
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不應該強調GDP數據,或者以此來分析問題,或者找到解決方案。
經濟好不好,不用看GDP,看資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就知道了。你1塊錢進去,市場买單後,能賺到多少錢,是1塊5 ,還是負的。
經濟好不好,不用看GDP,看經濟的自由度, 自由度越高,做生意的受政策影響的風險越小,為此付出的成本就越低,受到“壟斷“經營擠壓越小。
經濟好不好,看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活躍度,好的私產保護和法治環境,才能留住更多的企業家,讓他們安心做事業。
好的經濟環境,老百姓不用擔心沒有工作可做,因為稅費不重,企業負擔小,才有錢僱更多的人工作。
好的經濟環境,整體的債務水平不高,儲蓄和借貸是平衡的,高槓杆來撐泡沫經濟是不可持續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