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股慘遭血洗!A股是投資機會還是估值陷阱?
8月5日,亞洲股市慘遭血洗,日經指數兩度熔斷,狂跌12.5%,滬指受其拖累,再創年內新低,收於2860點,盡管 A 股上周的拉升說明做多的情緒正在積聚,信心正在緩慢復蘇。但焦慮的情緒依然彌漫在整個 A 股市場,7月低迷的成交量很好的詮釋了這種擔憂。
自五月份高點3174點开始調整以來,滬指用了55個交易日構築了一個三層底部結構。這似乎是在說反彈一觸即發。但今天亞洲市場的當頭一棒讓動蕩而又復雜的 A 股市場和2024年的中國經濟在懷疑和肯定的博弈中艱難前行。
毫無疑問,中國第一季度的 GDP 5.3%的增長率好於預期。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無疑是自疫情結束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季。在消費方面,服務業復蘇強勁,旅遊消費略高於2019年的水平。
但自4月以來,零售銷售、工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與此同時,盡管全國範圍內放寬了購房限制、降低了貸款利率等措施,但房地產的負面影響仍然波及到了整個 A 股,這就像是多米諾骨牌,房地產公司的價格下跌催動了 A 股市場全面倒牌。
可以預見,新的刺激政策會陸續出臺,目前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只是开胃菜,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和消費稅徵收後移都在穩步推行中。盡管某些短期數據並不是很樂觀。但從基本面來看,並沒有到需要完全喪失信心的地步。
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現在的 A 股,收益和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在經歷了去年外資的出逃潮之後,資金回流跡象明顯,包括貝萊德提高了對中芯國際的持倉比例,施羅德增持了紫金礦業等等,但外資的配置仍處於歷史低位,滬深300市盈率11.56,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雖然盈利預測會受到匯率和非市場行為的影響,但工業、基礎設施和高科技行業的盈利反彈確實給 A 股找到了一個上漲的支點。
而本周美國的非農數據及其9月降息預期引發的美股下跌,配合納指及科技股讓人失望的財報都在讓外資尋找回流 A 股的最佳時機,特別是在證監會推出一系列針對證券市場衍生品,比如量化和轉融通業務的限制措施之後。
低估值加上盈利改善,可能成為中國某些行業持續跑贏大盤的催化劑。盡管一些投資者尚未認識到中國股市具有吸引力的估值,MSCI 中國指數中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公司的3年和5年每股收益增長預期在過去兩年中呈上升趨勢,目前高於廣泛的消費股和指數內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
目前中國股市反彈的持續性取決於幾個因素,其中某些因素已經存在。目前的反彈可能會有根本性的不同,國企股的投資者正在增持購买,全球投資者正在回歸。盡管速度緩慢,股東正在得到自上而下政策的支持,經濟正在波動性地復蘇,估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吸引力。互聯網公司的盈利預期也在不斷提高。
但這並不說,我們就應該盲目樂觀,內部風險和地緣政治仍然是幹擾 A 股兩個最大的因素。就前者而言,房地產低迷、失業率高企(特別是16-24 歲人群就業環境的惡化),以及面對去槓杆化和人口萎縮的挑战有可能會形成對 A 股市場的反噬。
而地緣政治方面,11月美的國大選的首當其衝,特朗普叫囂式的60%的關稅會破壞本已脆弱的全球貿易平衡。而保護主義擡頭已經不可避免,歐洲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美國針對國產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的貿易挑战都需要投資者對在 A 股的投資標的慎重對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