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歐盟,德部長反對「對中國車加關稅」,呼籲「不要封鎖市場」
歐盟從去年10月开始的對中國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反補貼調查程序,踢到鐵板,據兩位知情人士稱,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沒有為其反補貼調查提供足夠的信息。歐委會警告,如果不配合,將對這些車企,徵收可能的懲罰性關稅。
歐盟對中國車企的反補貼調查,本來就是他們本土車企在電動車市場,”打不過,找家長“的模式。歐盟成員多數是資本主義國家,理應尊重自由市場,中國企業在有關稅的情況下盈利能力超過他們接受補貼的本土企業,做檢討的應該是本土的企業,而不是通過施加懲罰性關稅挑起貿易战。
德國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周三發表言論,公开反對歐盟可能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他希望國際貿易能夠在公平、規範的競爭環境中進行,而不是通過施加懲罰性關稅挑起貿易战。
維辛來自德國政壇傳統上更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一直批評政府補貼和加徵關稅等非市場手段。維辛曾警告,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不僅會損害德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還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中德在其他領域的經濟合作,對德國經濟造成損害。他明確表示,他原則上不贊成設置貿易壁壘,並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他提倡,德國應通過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來確保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歐盟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提議,反映了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這種保護主義措施打着公平貿易的旗號,可能再短期內能保護本土的產業,但是長期來看,它限制了市場的自由競爭,增加了消費者成本,減少市場准入機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影響,最終損害國內外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利益。這種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貿易爭端,會導致被懲罰方採取相應的報復性措施,設置貿易壁壘,甚至貿易战,雙邊關系也會隨之惡化。經濟學家巴斯夏說過:“當商品不能自由流通於國界,軍隊就會踏過國界”,當雙方的貿易战升級到一定程度,影響到正常的雙邊關系,不能理性對話和接觸,战爭或衝突很難避免。
相反,自由貿易促進了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降低了貿易成本,增加了消費者選擇,提高了生活水平,有利於減少貧困。自由貿易和开放的市場鼓勵國際合作,通過比較優勢的發揮,使得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增加消費者福利。自由貿易下競爭促使生產者加大技術投入和研發和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讓知識和技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自由貿易的主張對話和合作,而非對抗和封鎖,而這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共同繁榮,促進世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5月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洲必須阻止中國向歐盟市場提供享有大量補貼的電動車。她說,“公平競爭很好。我們不喜歡的是,我們的市場充斥着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車。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工業。”對於馮德萊恩,福爾克·維辛曾喊話:「今天堵汽車、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讓世界更窮。」
希望歐盟政府官員多一些惠民的「維辛」,少一些對抗的「馮德萊恩」,這樣世界才會走向和平,自由貿易和共同繁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