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law有哪些新動向?

2021-06-24 15:06:46

過去一周,司法機關出臺了兩個與區塊鏈、數字貨幣有所關聯的司法解釋,分別是6月16日出臺的《人民法院在线訴訟規則》和6月22日出臺的三機關《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二)》。這兩份文件看似“平平無奇”,區塊鏈、數字貨幣也不是其內容的主角,但其可能將對涉幣犯罪的司法實踐產生深遠影響。一言蔽之,在兩份司法解釋出臺後,刑事辦案機關對涉區塊鏈、涉數字貨幣犯罪的打擊有了比過去更明確的“實體法+程序法”依據,兩條腿走路,進而可對涉幣犯罪發起更高效和准確的打擊。以下試結合該兩份文件,對近期數字貨幣相關法律文件作出分析與梳理。

一、數字貨幣法律文件的過去

一直以來,雖然我們不乏在官方政策性文件中看到“區塊鏈”、“數字貨幣”等字眼,但是在效力層級較高的法律性文件,特別是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中(法律、行政法規是刑法意義上的國家規定,司法解釋則是對法律的解釋,為司法實踐中極重要的判決依據),我們鮮少看到官方“指名道姓”地要對區塊鏈、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加以規範。2010年的《關於辦理網絡賭博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是最早出現“虛擬貨幣”字眼的法律文件之一,但彼時的虛擬貨幣顯然與此時不同,當年的“虛擬貨幣”只被認為是輔助網絡賭博的遊戲幣而已。

因此,長期以來辦案機關只能套用傳統犯罪的相關法律文件、法律觀點對涉區塊鏈、數字貨幣犯罪作出解釋和判斷。盡管幣圈人對《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和《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這兩份文件耳熟能詳,但其歸根結底只是部門規章,一直以來對其就有着效力層級不足、不能充分指導司法實踐的詬病。可以說,數字貨幣相關民事、刑事判決之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認定不一的情況,與我國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對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的規範缺位有着直接關系。

二、數字貨幣法律文件的現在

自2020年底以來,權威的法律文件开始不再對“區塊鏈”、“數字貨幣”諱莫如深。區塊鏈、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开始以越來越高的頻率在效力層級較高的法律文件(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上亮相。這種亮相的趨勢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兩個層面:在實體法層面,一些數字貨幣相關行為逐步被明確涉嫌行政違法或刑事犯罪;在程序法層面,法院承認以區塊鏈形式存在的證據的證據能力(作為一種電子數據),甚至在證明力上推定其“上鏈後未經篡改”。具體而言:

(一)實體法層面

2020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法》(法律的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率先在第22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制作、發售代幣票券和數字代幣,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如颯姐團隊過去的分析,該條文若在終稿中保留並最終生效後,挖礦作為一種制作數字代幣的行為(盡管嚴格來說挖礦的幣是獎勵來的,但終究付出了電力等“制作成本”)將被明確為是行政違法,相關平臺可能被認定為是非法經營

2021年1月26日,《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行政法規)公布,並在第19條明確以虛擬貨幣名義吸收資金的可以構成非法集資行為。盡管此時距離17年《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部門規章)的出臺已有近三年半的時間。

2021年6月17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二)》(司法解釋),其中第10條明確,虛擬貨幣經銷商在公安機關調查案件過程中,被明確告知其交易對象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仍與其繼續交易,可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追究刑事責任。第11條明確,明知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以明顯異於市場的價格,通過虛擬貨幣轉換財物予以轉账、套現、取現,可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責任。但有證據證明確實不知道的除外。

應當說,本次司法解釋對數字貨幣相關犯罪行為的打擊還不是特別嚴厲的。第一,本次司法解釋是以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為主线,數字貨幣相關行為只是作為幫助行為而被打擊,即對於幫助電信網絡詐騙行為的,明確可以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於幫助犯罪所得行為的,明確可以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第二,對相關犯罪的處置有一些門檻,如以幫信罪論處的,設置了公安機關明確告知的前置行為;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論處的,則設置了轉換套現數字貨幣“明顯異於市場價格”的條件。第三,總體明確打擊的數字貨幣相關行為數量較少,且是之前就一直有打擊的數字貨幣幫信類犯罪和洗錢類犯罪,颯姐團隊此前也多次就相關罪名進行過分析。

(二)程序法(證據法)層面

2021年06月16日,《人民法院在线訴訟規則》出臺,其在第16條到第19條對區塊鏈存證的司法認定問題作出專門規定。特別是第16條規定:當事人作為證據提交的電子數據系通過區塊鏈技術存儲,並經技術核驗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該電子數據上鏈後未經篡改,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其實,早在2018年,最高法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幹問題的規定》就在第11條規定,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籤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

兩種規定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法院的範圍被擴充了,不再僅限於互聯網法院,而是推廣到所有法院。第二,正式確立了區塊鏈形式的證據(電子數據)在證據真實性上的推定規則。在2018年的規定下,即使當事人或辦案機關提出電子數據是以區塊鏈形式收集、固定的,仍要承擔對證據真實性的證明責任,實踐中法院要認可區塊鏈證據的真實性,也不免要經過一番論證。而在2021年的新規定下,法院可以直接推定電子證據上鏈後未經篡改,反過來要由對方當事人提出相反證據予以推翻。

更進一步地說,在很多涉區塊鏈糾紛、涉區塊鏈犯罪中,要用以定案的電子數據本身就是在鏈上產生的,例如智能犯罪合約,例如幣以及幣的流轉,對於該部分證據,該條款也一並推定了其真實性,且這類證據事實上沒有一個所謂的“上鏈”過程,因此要找到相反證據予以推翻非常困難。

在中國證據法的語境下,對證據的審查判斷往往拆分為對證據合法性(證據具備法庭准入資格)、真實性(證據未經篡改)和關聯性(證據與案件有關聯)的判斷。如此,該條文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將區塊鏈證據作為電子數據的一種形式,承認其合法性;對區塊鏈證據在鏈上的真實性予以推定;至於剩下的關聯性要件,則要到個案中具體判斷。

三、寫在最後:數字貨幣法律文件的未來?

2021年應當是區塊鏈、數字貨幣廣泛亮相於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等層級較高法律文件的元年。實踐中司法機關對涉區塊鏈、涉數字貨幣證據、糾紛、犯罪判定不一的情況或將逐步成為歷史。同時,具體法律文件、法律條款的陸續出臺還體現了公安司法機關打擊相關犯罪的決心。區塊鏈行業從業者應當未雨綢繆,注重對自身刑事風險、合規體系的分析,必要時向專業律師團隊尋求幫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Layer2 格局劇變:Base 生態有哪些關鍵亮點?

在激烈競爭的 L2 賽道中,原本穩坐釣魚臺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似乎面臨着前...

加密泡泡啊
111 3個月前

XRP 漲至 7.5 美元?分析師告訴 XRP 大軍為純粹的煙火做好准備!

加密貨幣分析師 EGRAG 表示,XRP 即將迎來關鍵時刻,價格可能大幅上漲,這取決於能否突破關鍵...

加密泡泡啊
115 3個月前

以太坊ETF通過後 將推動山寨幣和整個加密生態大爆發

比特幣ETF通過後市場動蕩,以太坊ETF交易前景分析 比特幣ETF通過後,市場出現了先跌後漲的走勢...

加密泡泡啊
132 3個月前

ZRO為啥這么能漲?

ZRO概述 ZRO代幣,全稱為LayerZero,是LayerZero協議的本地代幣,旨在作為治理...

加密泡泡啊
98 3個月前

今晚ETH迎來暴漲時代 op、arb、metis等以太坊二層項目能否跑出百倍幣?

北京時間7月23日晚上美股开盤後 ETH 的ETF开始交易。ETH的裏程碑啊,新的時代开啓。突破前...

BNBCCC
115 3個月前

Mt Gox 轉移 28 億美元比特幣 加密貨幣下跌 ETH ETF 提前發行

2014 年倒閉的臭名昭著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已向債權人轉移了大量比特幣 (BTC),作...

加密圈探長
104 3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