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別开生面:鏈抽象的形勢分析,兼論鏈上交易範式變革的持久战
撰文:HelloLydia¹³
來源:HelloLydia¹³
2024 年無疑是鏈抽象元年,我們見證了這個敘事的從無到有,再到產品落地。經過 12 個月的努力,經驗向我們證明了,無論是鏈抽象無用論,還是鏈抽象速勝論,都是不對的。鏈上交易範式的變革必然是持久战。
我的故事:從鏈抽象研究者到建設者
我對鏈抽象的興趣起源於 7 月和@coin_casanova的一次交談,當時我在 Mint Ventures 擔任研究員,憑借幾篇研報獲得了一小波關注,我和 casa 也是這么聊上的。
有一天 casa 建議我研究一下$ACX(Across Protocol 的代幣,在 2024 年最後一個月上了幣安)。我乍一看是跨鏈橋,感覺是上個周期的文物了,但仔細看了下之後發現,Across 用的是「基於意圖的架構」,並且真的實現了比其他跨鏈方案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價格,Across 團隊還和 Uniswap 合作推出了跨鏈意圖標准 ERC-7683 。
隨着我對$ACX研究的深入,我發現了自己掉進了新概念的兔子洞:跨鏈橋、跨鏈通信、互操作性、意圖、鏈抽象…讓人一頭霧水。作為研究員我對概念的選擇和使用是非常挑剔的,但當時無論是中文區還是英文區,我都沒有找到任何能夠幫助我釐清這些概念關系的文章。一不做二不休,我幹脆擼起袖子自己寫了一篇,叫做《 把問題作為方法:一種理解鏈抽象的新框架 》。
之所以選擇「鏈抽象」而不是跨鏈、互操作性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在我的分類裏,鏈抽象是一個非常高維的敘事,涵蓋了諸多具體的技術路徑,所以我把跨鏈和互操作性包含在鏈抽象內了。並且在這篇研報中,我重點表達了對採用意圖架構和直接面向用戶的鏈抽象方案的看好——順藤摸瓜,你可以向上找到 Across Protocol,向下挖到剛推出不到一個月的 UniversalX@UseUniversalX。
有趣的是,在這篇研報的寫作過程中,我留意到 Particle Network 的 Blog (@CarlosCanCab,@TABASCOweb3) 涵蓋了大量非常專業的鏈抽象研究,結合Li.Fi的 Blog (@arjunnchand),基本上幫我補全了從最古典的跨鏈橋到最新興的鏈抽象的基礎知識。我也很高興地把 Particle Network 放到了我的鏈抽象項目圖示裏。
10 月的某天,Particle Network 的 CEO@0xpengyu通過共友聯系到了我,經過一番實在又跳脫的思維碰撞之後,我對鏈抽象事業的熱情膨脹到了需要立馬躬身入局的程度。命運的齒輪轉動到位,我就這樣加入了 Particle Network,擔任研究員的同時負責中文社區的整體建設。
兩個反駁:鏈抽象無用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
我在 Particle Network 的研究歷程從「誤解澄清」系列开始。這是因為雖然鏈抽象在西方已經是一個有成熟體系的賽道,但大量研究內容尚未被系統地傳播到中文區,這就導致了不少從字面意義上衍生出來的誤解。為此,我連續寫了 4 篇文章,拉出了關於鏈抽象的九大誤解(vs 跨鏈橋、意圖、多鏈錢包…),並給出了一個正式定義。
- 《 關於「鏈抽象」的常見誤解 ( 一 ) 》
- 《 關於「鏈抽象」的常見誤解 ( 二 ) 》
- 《 關於「鏈抽象」的常見誤解 ( 三 ) 》
- 《 鏈抽象到底是什么?一個正式定義 》
駁「鏈抽象無用論」
這些文章後來成為了我打开和參與鏈抽象討論的契機和推手。果不其然,在市場整體對敘事冷感的情況下推行鏈抽象新敘事,首先就引來了一波 「鏈抽象無用論」 的唱衰聲音,這部分人的觀點無非就是我在三篇常見誤解中總結分析的那樣:鏈抽象我懂的,不就是 xxx…新瓶裝舊酒…沒啥必要…
「鏈抽象無用論」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他們對於鏈抽象的理解是從片面、機械、靜態的角度出發,簡單地把鏈抽象等同於自己之前見過和熟悉的東西,在不了解賽道沿革的情況下,拒絕看到鏈抽象的創新點和進步意義。
這裏又可以細分成兩類錯誤:
一類是根本的錯誤,意味着一種系統性的偏見和盲目,最有代表性的是認為 Web3 未來只會有一兩條鏈。對這類錯誤的回應很簡單——你不可能把整個 Web3 建立在一個狀態機上。但對這類觀點的糾正卻很難,因為他從根本上拒絕去看到除了自己倉位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還有一類是偶然的錯誤,比如把鏈抽象和多鏈錢包、跨鏈橋、意圖混淆,這類錯誤基本上看過我的文章就能解決,這也是我們持續做鏈抽象科普的主要意義所在。
駁「鏈抽象速勝論」
隨着鏈抽象敘事的推進,以及 Near, Uniswap, Safe, Particle Network 等頭部項目的鏈抽象產品交付進展,鏈抽象成功地吸引了更多 CEX 和 CEX 用戶的關注,並在 2024 年底掀起一波鏈抽象熱。一夕之間,鏈抽象是未來似乎成為了全民共識,但我們在 hype 之下看到了另一層危機——「鏈抽象速勝論」。
具體來說,一部分人低估了實現鏈抽象客觀的技術難度,忽視了鏈抽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基礎設施、中間件、應用層等的重新架構和優化。他們本質上還持有「鏈抽象只是 xxx 的再包裝」這樣落後的觀念,所以他們會對鏈抽象的普及速度有不切實際的樂觀想法——xxx 項目也可以做,只是還沒做,真做起來很快。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承認鏈抽象是一個有門檻的賽道,但他們對目前市場上的玩家過於悲觀,於是轉頭寄希望於交易所的錢包團隊「下場」「降維打擊」,迅速統一市場。他們不了解鏈抽象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又一個 infra 敘事,也不是簡單的 feature 堆砌,而是在 AA、模塊化、solver 網絡、AltVM、Appchain 等基礎設施酝釀和成熟之際,有跡可循地發展成熟的賽道,這裏的頭部玩家的積澱是很深厚的。
總結一下問題:
鏈抽象是無用的嗎?——不是。這種想法是近視眼的錯誤,一葉障目。鏈抽象最後一定會實現。
那么鏈抽象能夠速勝嗎?——不能。這種想法又犯了遠視眼的錯誤,自以為高屋建瓴。鏈抽象為代表的鏈上交易範式變革是持久战。
階段分析:為什么鏈上交易範式變革是持久战?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我們先從矛盾的普遍性來分析。和所有形式的新舊交替一樣,鏈抽象應用的滲透需要時間,鏈上交易範式的遷移需要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舊的、割裂的多鏈生態難以為繼,構建在其上的應用發展面臨越發明顯的瓶頸問題,而越來越多採用鏈抽象架構的 dApp 會逐漸湧現出來,不知不覺間鏈抽象成為了幾乎所有鏈上場景的標准配置,並且一定會有某一個場景,鏈抽象 + dApp 的潛力會徹底爆發。
說完普遍性,我們再來討論鏈抽象 + 鏈上交易的特殊性。為什么我們認為交易場景是鏈抽象爆發的契機?因為這個場景就如同 Web2 的色情行業一樣,是所有新興技術 (VR,AR,移動互聯網,AI) 的第一落腳點。Web3 交易場景的重構是 2025 最值得期待的原生敘事,這裏最大的機會就是由鏈抽象帶來的全鏈上 CEX 的可能性。DEX 資產的無需許可 + 自托管账號 + CEX 級的流動性體驗=下一代鏈上交易平臺。三個要求缺一不可。
持久战的根據和階段
那么可能又有人問,持久战要打多久呢?鏈抽象的邏輯這么通順,什么時候能爆發呢?——這裏沒人能給出准確的預判,但我們可以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多方並觀察它們的力量變化。
我們首先要承認,鏈上交易範式的變革,需要依賴鏈上新資產以及新用戶的持續繁榮。本周期自Pump.fun濫觴以來,鏈上資產大爆發,Meme 和 AI agent 提供了足夠多的炒作點和造福機會,用戶开始從 CEX 向鏈上遷移。這時候主要矛盾就變成了資產大爆發後人民顯著增長的交易需求和中心化交易所「編輯精選」的上幣模式無法大量、及時地覆蓋熱點之間的矛盾。就現貨業務的吸引力而言,Trading Bot 、DEX 聚合器、錢包內交易功能等都從 Tier1 以下的中心化交易所那裏分走了一杯羹。
但這時候唱衰交易所,認為 DEX 將會徹底取代 CEX 還是為時過早。Tier1 的交易所的現貨業務依然享有上幣 credit 和深厚的流動性,並且 perp 也是大多數 CEX 的重要收入來源。顯然幣安廣場用戶不需要都轉化成鏈上 P 小將才能賺錢,這是一。
並且,隨着胖應用逐漸取代胖協議,未來越來越多的應用會選擇 Appchain 或者 App Rollup 的方式推出,多鏈未來已成定局。而目前割裂破碎的多鏈環境極大地阻礙了用戶對多鏈資產的探索和管理,雖有 AA 和各生態內的互操作性協議的進展,但用戶教育、开發者教育、產品採用均非一日之功,這是二。
所以說,雖然鏈上資產極大豐富、用戶往鏈上遷移、多鏈未來的大方向是確定的,但過程中的情況是持續變化的。不過,只要我們分析出趨勢,就能清晰地找到鏈抽象產品的立身之本——無縫銜接並發掘多鏈世界的潛力,包括流動性、用戶和开發者。比如 UniversalX 最根本的競爭優勢在流動性層,把握住了這點,我們就能鎖定最有潛力的多鏈交易用戶群體,並且將他們轉化為 UniversalX 最忠實的用戶(猜猜我最近聽到了多少次「用了 UniversalX 之後就回不去了」 類似的用戶反饋)。
作為終局的鏈抽象交易所
再來談談為什么時間最終會站在以 UniversalX 為代表的鏈抽象交易所這邊?為什么不是多鏈錢包、Trading Bot 和聚合器?
首先就是非托管屬性,這是相對於 Trading Bot 的托管錢包而言。我們並不是說托管錢包不應該存在或者會消失,而是說它無法單獨存在。用戶最終還是要把資產轉移到非托管的錢包裏。隨着鏈上安全意識的提升,我們相信堅持非托管屬性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其次是鏈抽象屬性,這是相對於多鏈錢包和聚合器而言。目前的多鏈錢包只是「接入」了多鏈,起到一個聚合作用。雖然不少錢包也推出了一些關於 gas 支付的優化,但本質上用戶的資產還是分散在不同鏈上沒有打通,在使用過程中還是需要去手動切換不同的鏈,把資產到處橋接。但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用戶都熟知從私鑰管理到新鏈橋接的知識,我之前做過一個多鏈錢包的科普,其復雜性連我這樣自詡專業的用戶都頗為頭痛。至於聚合器,目前大部分只支持單鏈,少部分支持多鏈的,覆蓋的資產範圍也相當有限,遠遠達不到「打通多鏈」的效果。
最後到了具體的競爭環節。鏈上交易產品的市場大概率會重復三段式:1)需求競爭;2)費率競爭;3)商業模式競爭。
目前層出不窮的新工具新產品證明了我們還處於需求競爭的第一階段,但聰明錢、地址監控、籌碼分析等等具體的產品功能已經有了商品化的跡象。等到用戶需求差不多已經被市面上的產品都滿足了的時候,就會進入第二階段也即費率競爭的階段。為了搶佔市場,產品們會打「價格战」直到達到一個相對穩態。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考驗項目長线運營能力的,就是商業模式競爭。
UniversalX 的滿足的需求我們此前已經分析過——牢牢抓住了多鏈無縫流動性這個立身之本,且不影響對日益商品化的高級數據功能的整合。
多鏈趨勢越得到確認,UniversalX 的需求就越明確;UniversalX 的需求越明確,多鏈趨勢就會越得到確認。這個正向螺旋會賦予 UniversalX 不同於非鏈抽象產品的議價能力,在費率競爭階段更有優勢。
而到最後的商業模式競爭階段,UniversalX 的答案也很明確——L1+ 基礎設施 + 旗艦應用。L1 Particle Chain 是公鏈商業模式,鏈抽象基礎設施 Universal Account 是 B2B2C 商業模式,UniversalX 則是典型的 2C 交易所模式,每一層都很清晰,並且相互支持。
結論
行文至此,我的論述差不多就結束了。這是一篇長文但不是奶文,我希望傳達的無非就是兩點意思:
1)作為建設者,我們從不缺乏掙扎和懷疑,但總是選擇相信和前進。
2)鏈抽象的實現是持久战,鏈上交易範式的變革才剛剛开始。
我的研究和觀點自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得到諸位的指正和補充。盼關注,望三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Solv Protocol遭遇「維權風波」,創辦人回嗆FUD:自相矛盾、SolvBTC皆1:1掛勾比特幣
獲 得幣安投資的比特幣收益協議 Solv Protocol,在即將 TGE(發幣)之際遭受部分社群...
ai16z創辦人喊「項目與a16z無關」,社群澄清已免除商標侵權
目 前 Solana 鏈上市值最大的 AI agents 代幣 ai16z,從首個 AI 基金經理...
2025 年鏈上預測:AI-agent、Pumpfun、Base 與 Hypeliquid 動態
2024 年可能是繼 DeFi Summer 之後鏈上發展最重要的一年,敘事型投資機會在鏈上層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