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2021-12-30 03:12:35

Chainge Finance 是一個基於Fusion公鏈的去中心化DeFi應用聚合器,採用Fusion的DCRM、時間鎖定等技術,开創了獨具創新性的跨鏈漫遊功能,從而使得產品的易用性大幅度提升。但是,目前其生態規模還有待進一步發展。不過,鑑於其核心發展的跨鏈橋賽道還處於早期發展的階段,賽道格局還未確定。可持續觀察Chainge未來的表現,能否成為Fusion生態去吸引新用戶的抓手。

項目概況

近兩年在DeFi熱潮的引領下,產品不斷更新迭代,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DeFi市場。一方面,許多用戶的使用需求不再僅僅是尋找最佳的交易深度或者最優的質押收益率,而是涉及到了儲蓄、貸款、合約、流動性挖礦等復雜操作,使得用戶的資產分布在了不同的應用中,用戶很難直觀獲取資產的分布情況;另一方面,生態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以太坊底層性能不足的問題,阻礙了生態的進一步擴張。與此同時,有些人“自救”將目光放到 Layer 2,有些人“想出去看看”投身於以太坊之外的其他公鏈。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促進了DeFi整體資產規模的飛躍式增長,以及DeFi多鏈時代的到來,而這也使得對用戶資產進行管理的流程更加復雜化。

現下,隨着底層協議的不斷發展完善,DeFi組合性的日益豐富,以及未來用戶對加密資產理財投資的持續需求。因此,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優的DeFi使用體驗,諸如Chainge Finance此類的DeFi應用聚合器也是不斷地湧現、發展。

Chainge Finance是一個基於Fusion公鏈的去中心化DeFi應用聚合器,旨在成為一個用戶進入DeFi世界的一站式入口。目前Chainge已經推出了多種功能,包括:時間分片耕作(EARN through Time Framing)、對衍生品友好的多品類DEX(包括現貨DEX、期貨DEX、期權DEX)、去中心化托管服務、跨鏈漫遊、便捷安全的私鑰管理等。在產品體驗方面,功能多樣化,並且操作簡潔明了,易用性高。

技術層面主要結合了Fusion的DCRM、時間鎖定等技術,從而保證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並且該技術框架此前已經成功在Anyswap、Multichain等項目上採用,具有一定保障。

目前Chainge雖然在產品上具有一定的創新型,但是整體生態規模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能否效仿此前的Anyswap把長尾資產跨鏈做好,以此來吸引新用戶,成為Fusion生態去吸引新用戶的抓手,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基本概況

  • 項目簡介

Chainge Finance是一個基於Fusion公鏈的去中心化DeFi應用聚合器,旨在成為一個用戶進入DeFi世界的一站式入口。

目前Chainge已經推出了多種功能,包括:時間分片耕作(EARN through Time Framing)、對衍生品友好的多品類DEX(包括現貨DEX、期貨DEX、期權DEX)、去中心化托管服務、跨鏈漫遊、便捷安全的私鑰管理等。Chainge的目的是通過集成這一系列的功能,既可幫助用戶和企業更加便捷地使用DeFi服務,又可構建出對於不同用戶需求更加契合的產品。而Chainge將這一目標定義成自銀行自金融的概念。

  • 基本信息[1]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項目詳解

  • 團隊

據LinkedIn披露[2],Chainge Finance團隊成員有18人,團隊主要由中國成員組成,成員背景信息詳情如下: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此外,Chainge Finance目前暫未披露其融資情況。

  • 代碼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2-1 Chainge Finance代碼庫情況[3]

從上圖2-1可以看出Chainge Finance的代碼更新頻率較為緩慢,不過也是由於其主要採用的是Fusion的技術。項目开發人員維持在1-2人之間。

  • 產品

Chainge Finance是一個基於Fusion公鏈的去中心化DeFi應用聚合器,旨在成為一個用戶進入DeFi世界的一站式入口。

目前Chainge已經推出了多種功能,包括:時間分片耕作(EARN through TimeFraming)、對衍生品友好的多品類DEX(包括現貨DEX、期貨DEX、期權DEX)、去中心化托管服務、跨鏈漫遊、便捷安全的私鑰管理等。Chainge的目的是通過集成這一系列的功能,既可幫助用戶和企業更加便捷地使用DeFi服務,又可構建出對於不同用戶需求更加契合的產品。而Chainge將這一目標定義成自銀行自金融的概念。

以下主要對Chainge的功能展开闡述。

跨鏈漫遊

跨鏈漫遊是Chainge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其主要採用了Fusion的DCRM跨鏈技術(詳見技術部分)。從產品功能實現上看,Chainge的跨鏈其實可以算是一個隱藏的內部的功能,目的是讓用戶不用再去關注鏈本身,對跨鏈這個動作的感知程度盡可能下降。在跨鏈漫遊中即便資產分布在 5 條甚至更多的鏈上,仍舊可以一步完成鏈上交易、提供流動性以及鑄造金融衍生品等操作,舉例來說:A用戶在BSC、Polygon、Avalanche上都有一定數額的USDT,如果A用戶想要將USDT資產都遷移到Arbitrum上,常規的做法是在每個鏈上單獨發送一筆交易,一筆一筆的轉移。但是通過Chainge的跨鏈漫遊能夠實現一鍵式的將多個鏈上的USDT轉移到Arbitrum上。因此Chainge除了有效簡化用戶在鏈上交互的復雜程度以外,還可以降低跨鏈成本。

這點與目前市面上的資產跨鏈橋項目存在較大差異,用戶不用感知自己的資產究竟在哪一條鏈,即Chainge以用戶資產為中心去管理,所有跨鏈的部分都是在背後發生的。同時Chainge的核心演進思路——從目前絕大多數DeFi項目“以鏈和地址為核心”向“以資產和用戶為核心“的設計思路的演進,是在Web 3.0時代讓衆多用戶參與進來的必備要素。

其中“以資產和用戶為核心“的設計,詳情可以體驗一下Chainge用戶資產管理頁面,其顯示的是用戶分布在多條鏈上的總資產,當點擊特定的資產查看的時候,才會顯示具體分布在各個鏈上的情況(詳情如下圖2-2)。讓用戶不用再去關注鏈本身,對跨鏈這個動作的感知程度盡可能下降。從資產管理的角度出發,Chainge的操作頁面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類似,對於小白用戶來說用戶體驗好。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2-2 Chainge操作頁面展示

Chainge的定位是一個Layer 0 DeFi平臺,目前Chainge支持了超過15條Layer 1和Layer2公鏈的跨鏈漫遊,相當於在他們之上又搭建了一層:第0層。

目前Chainge還支持了Solana、Elrond此類的異構鏈,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跨鏈橋暫未支持非EVM兼容的區塊鏈,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異構造成的,以及地址的不同範式,在技術上難以實現,並且要使用不同錢包來操作。但在Chainge裏所有鏈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樣的。

假設用戶要將BSC上的100UDST轉移到Polygon,操作流程如下:

  1. 進入Chainge首頁點擊“轉账”,然後選取“收款”選項;

  2. 選取Polygon鏈,並復制相應的地址(在Chainge上,除了Tron,其他鏈上的地址都是一樣的,就像我們一個錢包地址在小狐狸上部署了多個不同的鏈。差異點在於,傳統上用戶查詢鏈上資產時,需要切換到每個不同的鏈上去核對,或者通過Zapper這種信息聚合器查看;而在Chainge上,前端會自動匯總用戶在各個鏈上的資產,類似Zapper的前端顯示方式);

  3. 返回“轉账”界面,粘貼Polygon收款地址,發送資產轉移請求(需注意的是,在Chainge上進行跨鏈漫遊的功能時,需要在對應的鏈上預留一定Gas費用,或者通過CHNG直接兌換相應的Gas費用);

  4. 待Fusion區塊打包後,完成資產轉移。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2-3 Chainge上BSC→Polygon資產轉移的區塊信息

在實際完成交易後,Chainge的錢包會顯示該筆訂單總共經過4個操作步驟(如上圖2-3),詳情如下:

  1. 用戶將100 UDST從BSC地址轉去私鑰分片多節點控制的地址;

  2. 私鑰分片的多個節點確認了用戶的轉账,在Fusion上鑄造(mint)相應數量的100 USDT,然後轉到用戶的Fusion地址;

  3. 用戶銷毀(burn)自己在Fusion上的100 USDT,並發送請求至私鑰分片節點;

  4. 待私鑰分片確認用戶銷毀的操作,將私鑰分片節點在Polygon上的100 USDT轉移到用戶的Polygon地址。

從上述流程可以看出,用戶在使用Chainge進行跨鏈操作時,實際上要發起2筆合約調用(在前端是無感的),分別對應轉账和銷毀的動作。

注:目前Fusion常用的fsnex.com區塊瀏覽器由於版本較早,對合約展示不完全,所以用戶能獲取的交易信息有限,如果想知道具體的交易細節,用戶需要自己從input data中解構參數。Fusion目前正在开發新的瀏覽器,後續將會提供較為清晰的交易展示。

基於Fusion底層鏈的Chainge,目前可以一鍵進行同一種資產在多條鏈上的同時轉账,聚合多條鏈上DEX的流動性,從而實現用戶多鏈資金的聚合跨鏈。從這個角度看,Chainge本質上是要做一個跨鏈路由,幫助用戶尋找好的跨鏈路徑。比如:用戶要用USDC購买ETH,在BSC和以太坊上的DEX都有USDC-ETH交易對,通過跨鏈漫遊,可以自動將交易拆分到兩條鏈上進行,這點有點類似1inch的做法,只不過Chainge是一個多鏈的路由,而1inch只能在特定的鏈上尋找最優路徑。

這樣用戶只需要關心自己的資產,不再需要關心資產對應在哪條鏈上。當然相應的,要完成上述的操作,需要Chainge在多個鏈上都建立相應的資金池。

DEX

Chainge的DEX分為三個部分:現貨DEX、期貨DEX、期權DEX。

現貨DEX

Chainge現貨DEX是一個鏈接加密貨幣买家和賣家的點對點(P2P)交易市場。在swap過程中,DEX使用與其構建的區塊鏈Fusion相同的“gas”費用結構,因此使用過程中手續費較低。DEX收取0.1%的交易費用。

截止2021年12月14日,Chainge 上的TVL為1.16億美元,日交易量為190萬美元,擁有10,000美元流動性以上的交易對有50對,其中流動性主要集中在穩定幣:TF-USDT/USDT、TF-BUSD/BUSD、TF-DAI/DAI,主流資產:TF-BTC/BTC、TF-ETH/ETH,以及TF-FSN/FSN和USDT/CHNG中[4]。

此外,團隊並未對現貨DEX產品進行進一步的介紹,整體上與目前市面上的DEX大同小異,因此不做過多介紹。

期貨DEX

傳統的期貨指的是一種遠期的“貨物”合同。成交了這樣的合同,實際上就是承諾在將來某一天买進或賣出一定量的“貨物”。當然這樣的“貨物”可以是大豆、銅等實物商品,也可以是股票、外匯等金融產品。

而Chainge的期貨DEX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期貨,其運用 Fusion的時間分片(Time-Frame,TF)技術,簡單理解的話,相當於針對一項資產的所有權,設定好到期日,然後從時間維度上將其切割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從而形成分別對應現貨資產的處置權和期貨資產的所有權[5]。

舉例來說,用戶選擇將手裏的現貨USDT通過Chainge時間分片來賺取收益,到期日為年末,此時用戶會立即獲得一部分USDT現貨收益(前部分時期),並將自己的USDT轉換為TF-USDT,用戶仍可以自由交易自己的TF-USDT(這部分的TF-USDT就屬於後部分時期)。

這樣做可以讓用戶隨時將手裏的期貨與現貨相互交易,價格由市場決定,無需等到期貨自然到期,同時還可以選擇期貨流動性挖礦,以賺取CHNG代幣獎勵。

當用戶用現貨進行時間分片成為期貨時,就相當於借出自己抵押的錢;用期貨賣掉換成現貨就相當於拿回用戶自己借出的錢。

此外,在早期為了啓動市場,Chainge項目方在一开始充當期貨用戶的對手方。用戶把自己現貨通過時間分片成為了期貨,這時間分片的前面半段,相當於從現在到期權的到期日這部分給了智能合約也就是項目方,那項目方手上就相當於免費把自己期貨變成現貨。

不考慮套利機器人的情況下,以USDT:TF-USDT期貨交易對為例,當用戶使用USDT購买TF-USDT期貨時,這時候市場上對TF-USDT的需求上升,價格上漲,相應的USDT對TF-USDT的比率下降;

當用戶賣出TF-USDT期貨時,這時候市場上存在TF-USDT的拋壓,價格下跌,相應的USDT對TF-USDT的比率上升。

所以當市場活躍(存在價差)的時候,期貨持有者的收益是由後來的期貨买家提供,期貨對手方的收益由賣出期貨的人提供,而买家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預測,在合適的時機購买或出售TF-Token。

簡單的理解一旦用戶在Chainge的期貨市場發生买賣,那就會存在價差,是一個很純粹的利率市場

期權DEX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在Chainge中通過時間分片產生期貨資產之後,也可以進行對應的期權操作:發行期權即是質押期貨資產,對應期貨資產發行的期權還在個人手上,且期權尚未被人行權的情況下可以隨時取消發行期權並取出期貨資產。這也是傳統美式期權的執行方式。

按照授予期權持有人權利的不同,期權可以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

  1. 看漲期權(CO,Call Option):期權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以固定價格購买標的資產的權利,也稱“認購期權”。在Chainge中,購买看漲期權(CO-Token)需要對應的期貨發行,比如發行CHNG-CO 需要 TF-CHNG;

  2. 看跌期權(PO,Put Option):期權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以固定價格出售標的資產的權利,也稱“認沽期權”。在Chainge中,發行任何看跌期權(PO-Token)都只需要TF-USDT。

所以如果期權賣出了,那質押的期貨會有兩種結局:

  1. 被人行權,個人會以行權價收到對應的U;

  2. 到期後沒人行權,那期權到期以後,用戶可以把幣全部取回來;

同時用戶也可以參與錢包內的期權流動性挖礦,用CHNG-CO或者CHNG-PO和USDT組建LP進行流動性挖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到期日前期貨變現,需要付一定的差價,具體多少要看市場买賣量來定,但理論上講,伴隨着到期日的臨近,差價會逐步趨向0。

此外,不同於傳統CME等中心化的期權發行機構,用戶還可以借助Chainge時間分片下的期權功能自行創建期權交易,整個的過程都是由合約邏輯實現,完全去中心化實現,不存在資產托管等中心化服務[6]。

注:目前Chainge收取現貨DEX和期貨DEX 0.1%的交易手續費,收取期權DEX 0.5%的交易手續費;收取1%的期權行權費。

注意事項:

通用型 AMM 公式(如 Uniswap 的 x*y=k)是DeFi 市場的核心模型之一,能夠將價格發現與做市結合起來,通過市場交易力量來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同時鼓勵更多的LP 進入市場,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並促進市場的發展。但是通用型 AMM 模型並不直接適用於期權市場,理由如下:

1)首先當前期權市場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流動性不足,還無法依靠市場套利力量來及時更新價格;

2)其次由於期權定價的特殊性,期權的價格受到期時間、隱含波動率和行權價格等多個參數的影響,即便在沒有市場交易的情況下,期權價格也會隨着到期時間發生變化。

去中心化托管協議

通過Chainge的去中心化托管協議,用戶可以實現和陌生人進行去中心化的交易、租賃、合同。

創建流程:

  1. 想要將資產(抵押品)放入托管的一方發起托管合約;(通常是买方,但不一定)

  2. 合約發起人設置合約參數,包括托管合約中要放置的資產的類型和金額;

  3. 合約發起人可以設定自己或交易對手方必須支付的履約保證金的類型和金額;

  4. 在合約啓動時,交易發起人需要將資產和交易雙方談妥的履約保證金存入合約;

  5. 交易發起人成功啓動合約後,在對手方接受合約之前,交易發起人可以隨時通過注銷方式提取質押的資金。當交易發起人發起要求對手方增加履約保證金的合約時,履約保證金將在對手方接受後計入合約。如果交易對手方沒有足夠的資產投入合約,則無法成功完成驗收;

  6. 當交易對手方接受合約時,托管合約將處於\"進行中\"狀態;

  7. 當合約處於\"進行中\"的情況下,交易發起人和對手方都有權發起取消合約。當一方當事人發起取消並雙方同意時,交易發起人在合同中存入的資產和履約保證金將退還給交易發起人,而對手方在合約中存入的履約保證金(如有)將退還給對方;

  8. 對於\"進行中\"的合約:只要交易發起人選擇釋放資金,托管中持有的資產的99.5%將交給對手方,履約保證金將返還給交易發起人,而對手方的履約保證金(如有)將返還給對手方;

  9. 雙方所抵押資產如果都是CHNG,將收0.3%的托管服務費,抵押資產如果是其他幣種,將收0.5%的托管服務費。

注意事項

  1. 履約保證金作為托管合約中涉及的一方或雙方的額外保險。當履約保證金由甲方下達時,未經甲方同意,乙方不能取消托管,反之亦然。在這種情況下,達成協議符合雙方的最佳利益,否則資產(抵押品+履約保證金)將留在智能合約中,直到他們同意執行。

  2. 擬存入合約的抵押品及履約保證金只能為現貨資產

  3. 在交易雙方的托管交易進行時,如果交易雙方沒有自己達成協議,Chainge官方或任何其他第三方都無權調解或釋放資金。對於用戶斷然拒絕達成諒解的極少數情況,團隊概不負責。

  4. 如果交易雙方在去中心化擔保托管合約中都是用CHNG作為履約保證金的話,費率享受6折優惠。並且所有操作都由部署在Fusion公鏈上的智能合約自動執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假設A需要從B那裏購买BTC,但需要保證B會將BTC交付給A。當A和B達成協議後,只需要在Chainge應用中啓動托管智能合約,添加抵押品和履約保證金(如果有的話),然後A可以等待交易對手存入BTC。一旦BTC被存入,A就可以釋放資金(即抵押品)並完成所有工作。

為了避免A將購买BTC的資產放進智能合約裏,B不放幣;或者是A收到B支付的BTC,但是不放款的情況。通過Chainge可以提前設置一個履約保證金機制,讓抵押的資產價值大於交易資產的價值。

私鑰管理

在Chainge錢包中可以選擇2種账戶模式:新手模式和專家模式。

專家模式就跟目前市面上的加密貨幣錢包一樣,都是由用戶自己保管私鑰,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app提供的加密二維碼的方式備份助記詞。因為助記詞的存儲不易,所以團隊提供了讓用戶把助記詞加密為二維碼的方式,這樣你可以把這個二維碼放在網上任何地方了。

據團隊披露,只要用戶用來加密助記詞的密碼夠復雜,而不是123456,那就絕對安全,以後要導入也方便,直接magic button對二維碼一掃,輸入用戶當初用來加密的密碼,就恢復出來了,不再需要一個一個輸入助記詞,而且這個加過密的二維碼很安全。

使用新手模式,用戶的私鑰都是由項目方Chainge的分布式籤名保管,用戶的私鑰被加密備份在Chainge的服務器上,項目方個體無權訪問。此模式比較適合新入圈的小白用戶。

  • 技術

Chainge Finance的技術主要是基於Fusion的底層機制。目前Chainge採用了分布式控制權管理(DCRM)、時間鎖定(Time Lock)、量子交換(QS)、通用錢包和全球短帳號(USAN,universal short account number 通用錢包和全球短帳號)、SCT 智能合約模板(SCT)等技術,讓用戶和企業可以便捷的創造金融衍生品,或者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目標人群,制定產品。

分布式控制權管理(DCRM)

介紹DERM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Fusion。

Fusion通過搭建一條公鏈,使不同的加密貨幣、數字資產映射到這條公鏈上,映射的資產將轉移到Fusion的去中心化账戶中。簡單來說,通過映射,Fusion將實現多種異構資產在其平臺上的管理和交互。

在實現多幣種資產的跨鏈交互上,Fusion通過 DCRM(Distributed Control Rights Management ,分布式控制權管理)技術在公鏈上以分布式的方式管理各種區塊鏈上的代幣和資產,其在各種區塊鏈代幣上面建立一層控制權管理平臺,使得用戶可以把擁有的數字資產跨鏈Lock in至同一區塊鏈平臺,也可以隨時跨鏈Lock out至指定账戶。該技術支持90%以上的主流加密數字資產:BTC、ETH、USTD和其他ERC-20 Token等。

注:目前諸如Anyswap、Fantom、Multichain、Nerve等跨鏈橋在底層都是採用的Fusion的DCRM技術。而Chainge不同的是,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跨鏈路由,從而實現同一種資產在多條鏈上同時轉账的一鍵操作,並且有望在未來推出一個聚合所有鏈的流動性DEX。

那么DCRM具體是如何進行分布式的方式管理用戶資產的呢?

為了更好的管理用戶在鏈上的虛擬資產,防止節點單點故障的問題,那么就需要管理好私鑰,私鑰對應着鏈上資產的公鑰或地址。目前主流的分散私鑰風險(即分權方式)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多重籤名(Multiple Signatures);2)祕密共享(Shamir-Secret Sharing);3)門限籤名(Threshold Signatures)。

在Fusion的分布式密鑰方案(DCRM)中,採用的就是目前主流方案的一種——其通過門限橢圓曲线數字籤名算法(ECDSA)的閾值籤名方案(TSS)提供分布式密鑰生成和交易籤名算法來實現對於採用該算法的一系列區塊鏈的账戶和資產的管控[7]。

DCRM簡單的理解,就是將完整的密鑰分成若幹個部分,分片後的密鑰從生成到保存、使用都不需要進行重組。然後再將分片後的密鑰交給不同節點分別保管,每個節點只會接觸到密鑰中的一個或幾個分片。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2-4 Chainge閾值籤名方案(TSS)介紹[8]

門限籤名是一種分布式多方籤名協議,包含有分布式密鑰生成,籤名和驗籤算法。如上圖2-4所示,一組籤名者只有一把公鑰,一把私鑰和一個籤名,每個籤名者都有相同的公鑰和私鑰的唯一的一部分。籤名者使用一種特殊的通信協議進行協作,該協議不會為了生成籤名而暴露密鑰,只會生成一個籤名。驗證者只需檢查一個籤名即可確定交易是否正確。問題是所有籤名者需要保持在线。

Chainge籤名者通過門限籤名協議創建一個唯一的地址。這就意味着,不可能出現某個籤名人攜款跑路的情況。一切操作都必須由所有被選中的籤名人才能產生籤名。注:Fusion目前有15個籤名者,至少達到最低數量11個籤名才有效。

具體實現上舉例來說,假設一個用戶擁有10個BTC 、20個ETH和30個BNB想要使用 FUSION 來管理其代幣資產,首先需要發起 Lock in 請求。Lock in 觸發智能合約,鏈上將隨機選出一組超級節點負責完成 Lock in 功能,將用戶原鏈上的資產鎖定。每個超級節點為用戶Lock in代幣資產生成新的私鑰分片,節點之間互相並不知曉彼此生產的私鑰。私鑰分片產生的同時將生成新的公鑰,發起了 Lock in 請求的用戶將10個BTC、20個ETH和30個BNB轉至對應公鑰地址。需要Lock out 時,至少11個節點用持有的私鑰分片相繼籤名後即可Lock out,即從Fusion的池子中折算成相應的資產轉移到用戶的地址裏。

Chainge通過Fusion的DCRM 分布式控制權管理,可以延伸出多幣種之間的金融功能,賦予DeFi更多的可組合性,如多幣種、多角色的智能合約。此外還打通了不同領域不同鏈的私鑰管理,讓用戶、機構享受到分布式托管、账號統一化、私鑰分片技術等服務。

時間鎖定(Time Lock)

Chainge的時間分片(Time-Framing)功能採用的是Fusion的時間鎖(Time Lock)技術,以分布式的形式實現資產時間價值,並為智能合約添加事件觸發和定時觸發機制

定時觸發方式:指智能合約將被時間條件觸發招待,比如時間點或時間長度。例如借貸場景就是典型的跨時間的互換,應用將在時間觸發方式下得以支持。

事件觸發方式:指當發生某個事件時,智能合約將被觸發執行。例如,在自動化交易、量化交易中,對於事件的捕捉十分重要,這類應用場景就需要用到事件觸發方式。

在時間鎖設置中,據Chainge的CEO DJ Qian介紹[9],“在傳統的金融場景中,我擁有100萬美元和我從3個月後擁有100萬美元是不一樣的概念。傳統的金融行業中經常討論的是金融價值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轉換,在Fusion上,空間由DCRM技術來實現,時間由Time Lock來實現。所有Lock in到Fusion的代幣,都可以進行時間鎖設置,做價值的時間維度拆分。這將解決中心化形式浪費大量成本(如銀行存兌匯票,需要印刷紙張、防僞、大量的人為轉账等)的痛點。”

而Chainge使用了Fusion的時間分片功能,使用戶能夠從數字資產中提取時間價值,並在區塊鏈上輕松地對基於時間的任何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工具、許可協議、資產租賃等)進行建模。

總結:ChaingeFinance團隊大部分由中國人組成,其中創始人Dejun Qian在區塊鏈行業中擁有豐富的從業以及創業經驗。融資情況暫未披露。代碼更新頻率較慢。Chainge的使用體驗很像傳統金融領域的產品,易用性高,操作絲滑,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如果Chainge能把長尾資產跨鏈做好,以此來吸引新用戶(類似某個Token只能在某個CEX上交易,想交易的人自然就會過去),成為Fusion生態去吸引新用戶的抓手,那么將有利於項目去拓展生態業務。

技術層面主要結合了Fusion的DCRM、時間鎖定等技術,從而保證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並且該技術框架此前已經成功在Anyswap、Multichain等項目上採用,具有一定保障。

發展

  • 歷史

表3-1 Chainge Finance大事件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 現狀

TVL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3-1 Chainge目前日交易量&TVL情況[10]

據Chainge官方披露,截止2021年12月22日,目前Chainge平臺上24小時的交易量達到82.24萬美元,TVL為1.19億美元。其中流動性池擁有10,000美元流動性以上的交易對有54個,其中流動性主要集中在穩定幣:TF-USDT/USDT、TF-BUSD/BUSD、TF-DAI/DAI,主流資產:TF-BTC/BTC、TF-ETH/ETH,以及TF-FSN/FSN和USDT/CHNG中 。

此外,Chainge目前主要的流動性挖礦、投資等功能還局限在Fusion鏈上,暫未與其他鏈上頭部的DeFi協議相集成。

整體上,從目前規模來看,Chainge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用戶數據

據Chainge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11],截止2021年10月30日(當下最新數據暫未獲悉),Google統計的網站數據顯示,Chainge橙子錢包在東南亞以及東亞地區的活躍用戶數量相當可觀,越南、中國以及印度的活躍用戶數位居前三位,除非洲部分地區以及格陵蘭島以外的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實現了用戶覆蓋。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3-2 Chainge官網訪問情況

  • 未來

目前Chainge暫未發布項目未來的路线圖,但結合社區已有的資料,可以獲悉項目在接下去的主要發展方向有:

  1. 上线時間分片功能;

  2. 上线2022年新的期貨、期權交易對,以及开設更多的流動性池;

  3. 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Chainge的“自銀行”;

  4. 與更多公鏈集成,提升跨鏈漫遊的用戶體驗;

  5. 在Chainge跨鏈漫遊的架構上,吸引更多項目方的接入,讓其他不管部署在什么鏈上的協議都能直接享受跨鏈漫遊,從而與其他鏈上的資金交互。以此為基礎,逐漸拓展Fusion生態;

  6. 發布一個只有跨鏈漫遊功能的Chrome插件等。

此外,目前及未來Chainge在生態方面的布局:

  1. Chainge所提供的功能協議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比如:去中心化的托管協議可用於傳統P2P交易的合同,以及一些租聘協議等;

  2. 插件化的跨鏈漫遊和其他部署在一條鏈上的協議的對接,使得這些協議同時可以和所有鏈的資產交互;

  3. 用時間分片等技術去中心化創建的金融衍生品在其他協議中的應用,比如抵押期貨、借貸資產等。

總結:過去一年,Chainge都在積極的推出一系列DeFi功能,並且在相應的細分領域不斷探索,賦予了其復合型賽道選手的特殊身份。整體上,Chainge目前整體進展情況良好,項目有持續的在迭代、开發。但目前,生態規模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後續主要關注產品能否有效引流,為整個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經濟模型

  • 代幣供給

Chainge的代幣符號是:CHNG,截止2021年12月23日,代幣目前供應量為542,987,248枚CHNG,流通130,304,184,目前流通量為24.00%。

注:Chainge團隊每季度會定期回購CHNG代幣並銷毀,第一次回購銷毀在2021年12月14日,總計銷毀總量1,709,330.68。

代幣分配

根據Chainge官方文檔,代幣初始分發規則如下[12]:

表4-1 CHNG代幣初始分配規則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注:所有的CHNG代幣都將免費發放給社區。Chainge團隊不會出售任何一個CHNG,因為團隊或公司沒有任何CHNG分配。

  • 代幣作用

CHNG目前具有以下作用:

  1. 在Chainge的托管模塊中充當履約保證金,同時使用CHNG作為保證金還可以享受40%的折扣。此外團隊還將收取托管業務0.5%的手續費;

  2. 用於即將推出的Chainge Launchbox(具體細則暫未披露);

  3. CHNG可用作Chainge應用程序中任何鏈上的手續費。

此外,在未來團隊還可能(尚未明確發布,只是具有可能性)將CHNG代幣用作:遠程开立海外銀行账戶可以收取CHNG費用,以及對套利服務等任何優質服務收取CHNG。

目前整體而言,只需將CHNG視為Chainge公司的虛擬份額。團隊從市場上購买CHNG代幣並銷毀它們,以此增加代幣的稀缺性。

總結:由於目前舊版Fusion的區塊瀏覽器在一些數據方面無法有效的呈現,所以對CHNG的持幣地址情況尚未能進行有效的分析,不過據團隊披露的信息顯示,新版的區塊瀏覽器將很快上线。整體上,目前CHNG代幣主要用於服務收費,代幣作用相對沒有那么明顯,有待後續進一步的改進。

競爭

  • 行業概述

定義

Chainge的細分賽道為DeFi應用聚合器。

所謂的DeFi應用聚合器是指用戶無需訪問多個交易平臺並執行一系列的交易,而是可以在單個界面進行所有的操作,能夠追蹤用戶資產組合收益的情況,同時可以集成借貸、投資、交易等一系列DeFi功能聚合應用。

現狀

過去大部分的DeFi用戶的產品需求較為單一,並且大部分用戶的資產主要在以太坊主網,先前的MetaMask、imToken等錢包能夠滿足用戶對資產管理的需求。

但在DeFi熱潮的引領下,產品不斷更新迭代,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DeFi市場,一方面,許多用戶的使用需求不再僅僅是尋找最佳的交易深度或者最優的質押收益率,而是涉及到了儲蓄、貸款、合約、流動性挖礦等復雜操作,使得用戶的資產分布在了不同的應用中,用戶很難直觀獲取資產的分布情況;另一方面,Layer 2方案逐漸开始落地,許多用戶的資產开始向Arbitrum、Polygon等二層網絡轉移,再加上BSC、Avalanche、Solana、等公鏈崛起,DeFi用戶原本集中在以太坊上的資產开始分散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使得對用戶資產進行管理的流程更加復雜化。因此,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優的DeFi使用體驗,DeFi類的聚合產品也是不斷湧現。

DeFi應用聚合器側重於協助用戶進行資產管理,具有可視化資產追蹤和管理的功能,並試圖在借貸、投資等領域擴展一站式服務。用戶無需訪問多個交易平臺並執行一系列的交易,而是可以在單個界面內進行所有的操作,節省了用戶在不同DApp之間對比收益的時間。

不過通過上述產品介紹,我們也能明顯看出Chainge提供的獨特功能,在目前的市場上是其他項目所沒有的。嚴格來說,目前很難找到Chainge的競爭對手。

因此,為了提供給讀者一個較為直觀的感受,本章節僅將Chainge的核心競爭要素——跨鏈漫遊,拿出來與目前市面上較為成熟的跨鏈橋項目進行對比,以展示項目目前的優勢及市場地位。詳見下述描述。

  • 競品項目對比

Multichain(原AnySwap)

Anyswap此前是一個去中心化跨鏈交易所,與Chainge一樣其底層也是基於Fusion公鏈(目前Chainge的創始人兼CEO——DejunQian,還是Anyswap聯合創始人)。交易部分採用和Uniswap一樣的技術,具有自動定價功能和流動性系統。不同的是Uniswap提供的交換對只限於以太坊和ERC20代幣,AnySwap則通過Fusion的DCRM技術實現了跨鏈代幣交換。

以充值 BTC 完成資產映射的過程為例。用戶向 Anyswap 托管账戶充入資產,Anyswap 通過跨鏈橋構建的智能合約依據托管账戶的狀態變更,實現鏈上映射資產生成,並發放到用戶在鏈上的账戶,從而完成對資產的跨鏈映射。

目前在Multichain品牌升級後,其將自身定位成一個跨鏈路由器,核心採用的是安全多方計算(SMPC)技術。

需注意的是,Anyswap此前多鏈路由v3版遭黑客攻擊,跨鏈資金池損失約 800 萬美元,主要原因是黑客發現了 Anyswap 的代碼漏洞,從而拿到了公私鑰對,盜走了資產。

Celer Network

Celer Network當前的重點是cBridge(跨鏈資產轉移),主要基於原子交換技術實現。2021年7月底上线了1.0版本,10月上线2.0測試網。

cBridge 1.0的主要問題包括:1)中心化,用戶請求和分配都通過網關中心化調配;2)服務節點可能在完成服務之前下线,導致用戶資金被卡。除此之外,1.0 版本中只有節點能夠提供流動性,因此會出現流動性不足、無法提供大額資金跨鏈服務。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cBridge 將升級至 2.0,主要是引入 SGN 網絡(原設計用於監控用戶狀態,解決用戶離线問題),並且將分為 2 個階段逐步實現。第一階段測試網於10月推出,SGN 將作為共享流動性池管理器,第二階段推出 SGN 作為 cBridge 節點網關和服務水平協議仲裁者。

cBridge 2.0是一個全新的資產和信息跨鏈解決方案(短期內的开發重心還是在資產跨鏈上),基於DPoS。此外,2.0 設計了一整套激勵機制讓用戶和 LP 去平衡流動性,類似於 Curve 的 AMM 機制,促使不同鏈流動性的平衡。

Hop Protocol

Hop Protocol是由此前智能合約錢包开發團隊Authereum开發的跨鏈橋,他們方案中設計了Rollup-to-Rollup的通用資產橋,以實現Layer 2網絡之間和以太坊主網之間的資產轉移。

Hop Protocol有兩個核心組成部分:自動做市商(AMM)組件和連接器(Bonder)。

使用Hop時,資產需要通過Hop流轉到Layer 2網絡中,比如通過Hop的資產橋進入二層的ETH被稱為HopETH(或hETH)。hETH和ETH理論上是完全等價的,但是由於流動性的原因,可能會存在一些價差。

所以Hop Protocol引入了AMM的組件以及連接器,AMM是為了解決ETH和hETH之間的短時間波動的價差而設計的,而連接器(Bonder)的角色則是可以為需要提前釋放流動性的用戶提供流動性,以便幫助用戶將hETH轉化為ETH,同時也可以獲得部分的收益(因為他為用戶節省了7天的提款周期)。

Bonder可以通過觀察不同Layer 2之間的交易數據,為網絡提前墊付ETH,而不同Layer 2網絡之間的套利者也會不斷再平衡 (以獲得收益) ,將AMM的價格維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範圍內。具體實現流程可以參照下圖5-1。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5-1 Hop Protocol跨鏈流程

簡單的理解就是,用戶將Token在Hop Protocol轉化為hToken,然後使用Hop Bridge將hToken從Rollup1發送到Rollup 2,這時候由於連接器(Bonder)已經在Rollup 2為hToken提供了前期的流動性,所以Hop的AMM能夠自動幫助用戶將hToken轉換為原有的Token,從而免去了在Rollup需要等待7天的提款周期。

Biconomy

Biconomy 成立於2019年,主要用於構建Web 3.0的基礎設施,Biconomy 提出了一種元交易(Meta Transactions)的解決方案用於解決目前鏈上Gas費用昂貴的問題,元交易的本質是允許dApp的开發者代替其用戶去支付交易費用,這樣吸引用戶積極使用相應的dApp,從而促進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

Biconomy主要方向有三個,分別為跨鏈應用、ERC20代幣Gas的支付和0 Gas轉账應用。

目前Biconomy的跨鏈應用Hyphen[13]已於2021年8月10日啓動主網,目前支持以太坊、Avalanche和Polygon的資產跨鏈。

  • 競品要素對比

隨着公鏈數量和L2數量的增多,跨鏈橋會成為一個剛需的東西。

未來的跨鏈橋發展完備的情況下,需要讓用戶可以無縫的在各個鏈上進行資產的跨鏈。那么要完成這個無縫的過程,跨鏈橋可能需要具備以下幾種要素:

  1. 能夠同時支持EVM和非EVM兼容的公鏈;

  2. 解決互操作協議不可能三角(無需信任、可擴展性、信息通用性)的問題,實際上可能較難,但可以在相應的短板不斷改進;

  3. 跨鏈橋需要足夠的安全性,最好是無需信任的。

EVM和非EVM兼容

2021年以來,我們明顯能感受到以太坊生態上現有的性能的增長無法跟上規模的擴張。業界對以太坊擴容的方向發生轉向,將原本的目光轉向了L2和EVM兼容的公鏈,相關項目噴發式出現,但另一方面新鏈重新建立完善的生態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跨鏈橋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目前來看,像 Optimism、Arbitrum 和 zkSync 等二層網絡在2021年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主流 DeFi 項目开始陸續遷移;擁有巨大用戶體量加持的BSC被構建為以太坊的高性能側鏈;Fantom、Avalanche等在不可能三角上進行不同權衡的公鏈,也快速地加入了 EVM 版圖;Polygon從年初到現在的巨大增長。

一系列的跡象表明,一個以以太坊為核心,衆多L2、EVM兼容鏈組成的EVM多鏈網絡已逐漸形成。

一方面,在目前這樣一個EVM多鏈網絡中,資產跨鏈橋是其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速通道將承擔大多數的資產交易,原始通道只負責流動性的結算,釋放以太坊的壓力。除此之外,在未來我們也很有可能看到資產跨鏈橋演變為互操作橋,讓整個EVM生態的DeFi連為一體,產生樂高效應。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EVM兼容為主的網絡或許不是目前區塊鏈生態演化的最終格局。就如蘋果 vs 微軟、安卓 vs iOS、Chromevs Firefox一樣,雖然終端用戶產品/應用的數量有很多,但技術平臺傾向於處於雙頭壟斷的狀態。目前區塊鏈智能合約平臺除了EVM兼容的,仍有大量潛在的解決方案,如Polkadot substrate、Solana WASM等等。

從長遠來看,兩種策略都有可能成功,正如目前冉冉興起的Solana和Arbitrum所證明的那樣。而如果未來從目前的寡頭壟斷逐步向雙頭壟斷過渡,那么對於現在主流的基於EVM兼容的跨鏈橋來說,是否能夠進一步發展,像Wormhole一樣,構建一個雙向的、去中心化的ERC-20到SPL代幣(或者是其他非EVM兼容公鏈的Token)橋梁。從而為目前需要從零开始增長用戶基數的非EVM鏈帶來新的範式轉變,也為兩種不同的DeFi模式,帶來更多的可組合性。

而對於EVM兼容的同構鏈之間,在安全機制、共識算法、區塊生成驗證邏輯等方面都一致,它們之間的跨鏈交互相對簡單。而異構鏈的跨鏈交互相對復雜,其區塊的組成形式和確定性保證機制均有很大不同,直接跨鏈交互機制不易設計。像目前大部分跨鏈橋也是只支持EVM兼容的不同鏈之間的資產轉移,上述的cBridge、Hop Protocol、Biconomy都是僅支持同構鏈之間的跨鏈;而Multichain和Chainge目前是兩者都支持[14],其中在Chainge裏所有鏈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樣的。

不可能三角

此前Connext 聯合創始人,Arjun Bhuptani,在《The InteroperabilityTrilemma》[15]提到過,與擴容性不可能三角類似,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也存在一個互操作性不可能三角。互操作協議只能擁有以下三種特性中的兩種:

  1. 無需信任:擁有與底層域相同的安全性;

  2. 可擴展性:任何域都可以支持;

  3. 信息通用性:能夠處理任意的跨域數據。

在權衡不可能三角的關系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目前驗證跨鏈交易的機制(不同的驗證者類型):

外部驗證

(單點/多點)外部驗證,通常有一個或一組驗證器監控源鏈上的特定地址。在資產跨鏈的過程中,用戶先向源鏈特定地址發送資產,然後鎖定。第三方驗證器會對這些信息進行驗證,需要達成共識。一旦達成共識,則會在目標鏈上鑄造等量的資產。這些驗證器一般會使用不同的代幣作為抵押,以此保證安全性。外部驗證技術通常的表現形式有:安全多方計算(MPC)系統、預言機網絡、門限籤名等。

單點外部驗證典型的代表就是wBTC。多點外部驗證的代表有Anyswap、Synapse、PolyNetwork、Chainge等,整體上與單點外部驗證類似,只不過在資產質押+博弈的條件下,他們集體“出錯”的可能性更低,理論上會比單點驗證更加靠譜,實際上的效果需要看機制的設計和參與者。

原生驗證

原生驗證,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由源鏈上的驗證者(礦工/節點)進行見證和擔保,無需依靠第三方的驗證器、也不需要質押資產。這通常是通過在另一條鏈的以太坊虛擬機(VM)中運行一條鏈的輕客戶端來完成的。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無需信任,它通過在目標鏈的虛擬機內運行源鏈的輕客戶端完成驗證。跨鏈橋的參與者對源鏈上的消息進行監控,然後將包括加密證明的監控記錄和區塊頭轉發到目標鏈上的合約。在對記錄的事件進行驗證之後,在目標鏈上執行操作。整體上,由於是無須信任的模式,安全性表現較好。

此外在目標鏈與源鏈兩邊礦工的見證下,用戶不僅能夠實現資產轉移,還可以實現通用化的信息轉移。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任何兩條鏈之間部署這種原生驗證橋,开發者都需要在源鏈和目標鏈上开發部署新的輕客戶端智能合約,以對源鏈的信息進行驗證。同時這種驗證本身也會比較昂貴。因此,其不足主要在於費用高、速度慢、不容易拓展到更多鏈,在早期也會有一定的限制。

像Cosmos的IBC、Near的彩虹橋(RainbowBridge)、波卡SnowBridge、LayerZero、Movr、Optics、GravityBridge等項目都是採用原生驗證的方案。

本地驗證

本地驗證是局部驗證模式,它也是點對點的流動性網絡。每個節點本身都是“路由器”,路由器提供的是目標鏈的原生資產,不是衍生資產。此外,通過鎖定和爭議解決機制,路由器無法將用戶資金取走。

像現在很多新推出的跨鏈橋項目,都是採用這種模式,比如:Hop、Connext、Celer、Liquality以及一些簡單的原子交換系統等。可以看出,這種點對點的模式在安全性上表現不錯。同時,其費用、速度和多鏈的連接擴展也還可以。不過,其主要缺點在於傳遞信息方面有局限,無法做到通用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過流動性網絡把多條鏈連接起來,可實現該架構中任意兩條鏈之間的跨鏈,比如跨鏈協議接入了以太坊和BSC,這時候如果它接入Polygon,就可以提供Polygon 與以太坊、Polygon 與BSC 間的跨鏈,無需再一一建橋(如下圖5-2所示)。這種流動性網絡的跨鏈橋形式,可能會催生出一個或多個跨鏈底層協議:對於想要提供跨鏈功能的協議或Dapp,只需接入這些跨鏈協議即可支持跨鏈。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5-2 跨鏈池簡單演示

根據上面的描述,三種模式的跨鏈橋各有優缺點,存在不同的權衡。

按照上述:安全性、速度、可擴展性、資本效率、狀態性的維度進行評估,此前Dmitriy Berenzon制作了一個簡潔明了的對比圖: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圖5-3 跨鏈橋不同解決方案優缺對比[16]

結合Dmitriy Berenzon的評估標准,我們可以得到下表:

表5-1 不同跨鏈橋項目之間基礎要素對比


      頭等倉研報:跨鏈漫遊 Chainge Finance

注:上表對於安全性、資本效率、可擴展性三者的性能對比,主要是參考上述圖5-3跨鏈橋不同解決方案優缺對比,僅供參考,因為不同項目的解決方案可能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取舍或者是進行相應的優化,並不代表最終結論。

結合表5-1,Chainge、Multichain和Biconomy採用的外部驗證的方式,好處是速度較快、費用較便宜、可以傳遞通用數據、並允許在任意數量的目標鏈上與該數據進行交互,可以更容易連接到更多鏈。不過不足之處在於這種方式是以安全性為代價,需要用戶/LP完全信任外部驗證器的資金/數據,依賴於橋的安全性,而不是源鏈或目標鏈。

在某些情況下外部驗證為了保證外部驗證器不會作惡,往往都會採用額外的質押(staking)或 bonding 機制,來嘗試為用戶增加安全性。而這需要驗證者超額抵押,以保證抵押資產>驗證金額,並且隨着吞吐量增加的同時,也會成比例的擴大抵押品的需求,因此在經濟上資本效率低下。

不過在Chainge和Multichain中,其都是採用DCRM分布式控制權管理的技術,共同管理資產來分散私鑰的風險,並且通過代幣分發的機制,激勵更多的節點參與到網絡中,當節點數量達到一定閾值時,整個網絡近乎也等同於完全的去中心化或者弱中心化。因此,Chainge和Multichain在安全性和資本效率上,實際呈現的性能會高於普通的採用外部驗證的跨鏈橋。上述僅為方便呈現不同方案優缺的對比,不代表最終結果。

而像cBridge和Hop採用的本地驗證,是流動性網絡的模式,它採用局部驗證,無須全局驗證,因此其速度更快,費用更低。並且也是無需信任的,他們的安全性由底層鏈提供支持,因為Rollups共享了一些合理的保證,所以也具有安全性的優勢。同時,點對點的流動性網絡的吞吐量也較大。而不足之處在於,它在信息傳遞方面存在局限,無法做到通用化的信息傳遞[17](但對於目前的DeFi已經夠用了)。

注:並非每個本地驗證的系統都是無需信任的。有些項目採取一定程度上犧牲無需信任的取舍,來改善用戶體驗或添加額外的功能。如:Hop通過在系統中需要一個快速的 arbitrary-messaging-bridge(AMB) 來添加一些信任假設:該協議在 1 天內解鎖Bonder 的流動性,而不是在退出 rollup 時等待整整7 天。如果給定域不存在 AMB,該協議還需要依賴外部驗證的橋[18]。

上述案例雖然沒有涉及到原生驗證的跨鏈橋項目,不過我們也需要知道,原生驗證,對於鏈之間傳遞的數據,完全由底層鏈自己的驗證者驗證,由底層驗證者直接負責橋的安全,是目前無需信任程度最高的跨鏈橋形式。如果有安全問題,也是鏈本身的問題。同時,也無須質押資產(資本效率較高)。

不過這些優勢是以可擴展性為代價的,對於所連接的每條鏈,开發者必須在源鏈和目標鏈上部署一個新的輕客戶端智能合約。此外,原生驗證還存在速度較慢和費用較高的短板。例如,遇到類似於依賴於欺詐證明的Optimistic模型(如Optimism),交易延時可能會達到4小時以上。

跨鏈橋不同模式權衡不同,目前我們無法找到跨鏈橋方案的最優解,來獲得所有三個互操作性屬性的理想結果。不過另一方面,或許我們可以採用與以太坊解決擴容性不可能三角問題相同的方法,來解決互操作性不可能三角問題。

以太坊 L1 以可擴容性為代價,優化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背後的基本原理是,這些屬性可能對區塊鏈的壽命和實用性最重要。而對於跨鏈橋來說,如果要達成用戶無縫、安全的資產轉移,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跨鏈橋的速度夠快、有足夠的流動性不會限額、支持多鏈之間資產一鍵式的互通、免去用戶需要預留每條鏈Gas Fee資產的障礙、足夠安全等等一系列體驗感上的優化。

對於目前賽道早期來說,制勝法似乎是在盡可能多的主流鏈上積累盡可能多的流動性。相比之下,橋是否具有技術上最合理的設計顯得次要,因為多數外行用戶不太關心底層架構,而只是簡單地快速、廉價地轉移他們的資產。

返回來看Chainge,其以“以資產和用戶為核心“為導向的核心設計,在資產跨鏈的體驗上,可以說做到了業內前列的水准,憑借這一優勢,有望在賽道早期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

當然對於我們目前而言,是該投注於好用但是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的跨鏈橋,還是在設計上盡可能的追求完美但早期易用性可能不是那么好的跨鏈橋,是值得思考的。

安全性

今年伴隨着跨鏈橋的快速發展,也成為了黑客重點關照的重災區,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隨着賽道的高速發展,其承載的資金量也在快速膨脹;

  2. 賽道仍處於新興階段,各項細節仍待優化;

  3. 跨鏈相關協議往往涉及到多條鏈和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崩!比特幣插針66800、以太坊失守2400美元,美總統「大選前避險」美股全倒

比 特幣昨日最高回彈到約 69,500 美元水平後無法持續攀高,在今(5)日零點後開啟新一波下跌,...

Joe
3 2小時前

Coinbase「鉅額上幣費」公關危機未平,又遭爆 Armstrong 等高管將再賣9億美元股票

美 國上市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近期趁幣安陷入...

Editor Jr.
4 2小時前

華爾街大鱷 Bernstein: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比特幣將在2025突破20萬美元

備 受全球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開票將在臺灣時間 11 月 6 日陸續啟動,由於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和民主...

Editor Jr.
3 2小時前

備戰美國大選》過去十屆選舉後,美股標普500和比特幣歷史表現如何?

備 受全球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臺灣時間 11 月 6 日正式開票,但由於共和黨與民主黨可能帶來...

Editor Jr.
4 2小時前

微軟股東逼宮:若不投資比特幣,之後漲了小心我告你!

10 月底,一份建議微軟投資比特幣的提案,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儘管微軟以高波動性理由建議股東投票反對...

DaFi Weaver
3 2小時前

漫長的等待:山寨幣的收獲季何時會來?

撰文:Socra,金色財經 隨着美國大選臨近尾聲,比特幣波動幅度愈加劇烈,幣價衝擊新高的同時回調也...

金色財經
4 2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