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漫灌來解決通縮問題」是產生問題的本身
16 日的A股市,漲了1.66點,感覺在原地踏步,但是成交量有所縮小,但還有1.38萬億。估計,套牢的投資者還要苦等一段時間。
個人認為,從9月24日的央行金融新政,到後面的政治局會議,再到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住建部的新聞發布會,並不是在跟廣大散戶溝通,而是在和地方政府溝通。美國的那種人人發錢,大水漫灌的發錢的刺激消費在中國沒有發生。美國無論是疫情時的萬業封禁,還是金融海嘯的資產價格崩潰,美聯儲大放水都是在危機時刻。再看中國,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GDP還保持4-5%的增速,上半年還有4-5%的增速在其他國家那是高速增長了,甚至過熱了。
他們說現在是通縮,所以期待央行加財政部門大放水,來刺激經濟走出通縮。
首先,從奧地利經濟學派來說,通脹是貨幣現象,貨幣增速在8%左右,M2幾年內漲了100萬億,現在是300萬億,比美國加歐盟加日本都多。學者解釋,因為CPi沒有漲到2%,大家存錢,錢沒有產生乘數效應。CPI是政府規定的一攬子商品的價格,其中很多有價格管制,不是市場價。基本上,我感受到的,像蔬菜,肉價同比環比都在上升,現在只是某些資產在掉價,比如房子,房子目前是回歸商品屬性,以前高價是高槓杆支撐下的金融屬性起作用。換言之,對於窮人來說,日用品目前是在通脹,對於富人來說,房子,奢侈品等資產在通縮。你也可以說,這是結構性的通脹。
就算按照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目前我們處在通縮,我要問一句通縮不好么?為什么通縮不好?就因為政府和經濟國師說不好?他們說,會產生負反饋,所謂,商品價格下跌,然後企業收入減少,然後企業降薪裁員,老百姓沒有錢,然後消費減少,然後商品價格下跌。。。。。
好像是這么一回事。但是,商品價格下跌,就意味着企業普遍收入一定會減少?為什么不是因為好的企業競爭中獲勝,提高了生產率,利潤增加了? 我們的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好,越來越便宜。並沒有出現上述負反饋。
他們說通縮不好,因為企業和居民都存錢,而不是消費。然後需求沒有了,然後。。。。。問題是,為什么老百姓不消費,不是因為生產出來的東西不是用戶需要,不是因為不夠比較上的價廉物美呢?你把羊拉到河邊,羊不喝水,你說不對,以前它喝很久一定是生病了,沒力氣喝水,請問,為什么不是羊現在就不渴,不需要喝水了呢?
大水漫灌,人人發錢,物價就起來了,確實沒有他們擔心的通縮,但是,老百姓的購买力下降,更窮了,而對於富人來說資產價格更高了,更富有了。
政府和經濟學家最喜歡GDP高增長,但是,一個經濟體的GDP高增長,作為其中的一個個體,卻不一定會更有錢。政府和經濟學家特別不喜歡通貨緊縮,但是,通縮,意味着東西越來越便宜,而錢越來約值錢,對所有個體一視同仁,都是利好。
通貨緊縮有利於債權人,而不利於債務人。我們喜歡說美國經濟有問題,不是中產階級的問題,是美國聯邦政府有問題,什么問題?財政收支不平衡,花的比收的多,怎么辦?發債! 所以,美國政府有34萬億美元的債務。通縮對債務人不利,他們欠的錢多。他們最喜歡通脹,當然不是超級通脹,溫和通脹可以水煮青蛙,他們發現不了。長期通脹,債務就給通脹給稀釋掉了。
債務是要還的,政府想出了一個辦法,新債換舊債,如果一直下去,這等於只還利息,不還本金。財政赤字,加上債務利息,則需要更大的債務來覆蓋,這就是美國債務高臺產生的原因。中國沒有不成比例的國債,但是地方債也是這么回事兒。
上周六,不是刺激經濟而是給地方政府脫困。化債,以前化債是用土地出讓金,加稅費和罰款,現在靠賣股權,央行發國債來置換他們的短期地方債。這些會議的解決問題的對象不是散戶,散戶是在自作多情,不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問題是地方政府的問題。國家層面出來是為了保護龐大的體制運轉。就說保工資,這是保體制裏喫皇糧的工資。你不在體制裏,財政怎么保?是說了保民生,現在地方財政的那些福利制度和相關的單位。
最不愿意看到通縮發生的是政府,因為此時政府負債的負擔增大,財政出現紕漏,權力將會被削弱。
誰最愿意看到通脹?除了政府部門外,那些持有泡沫資產的人,賣期房的房地產商,借槓杆的炒房客和印股票的上市公司。他們等於到了風口,是頭豬也可以吹起來。窮人則是倒黴了,貧富差距拉大,窮人生活成本升高,結婚養育都會受到影響。
而這時候,彭博社的小作文來了,發錢給窮人,解決民生,刺激消費。東西有限,錢多了,物價是不是高了?提高社會的知識水平,是靠印學歷證來提高的么?還有,這些錢是哪裏來的?政府舉債,那是透支未來的財政收入,央行买債換債,那是印鈔。
那么,問題怎么解決?
把股市撐起來,股票漲了,老百姓有錢了。股市的上市公司不能像蘋果,英偉達造血,那么就是一個零和遊戲。你的資金進股市,他的資金出股市,社會多了財富么?
真正要解決的不是「通縮」問題,而是交給市場出清泡沫,讓臃腫的體制瘦身。「砸鍋賣鐵」是對的、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解決是對的,降低稅收是對的,政府和企業,居民謹慎投資,積極儲蓄是對的,放松監管,不要學大家長,什么都管。
總之,我們要學習米萊在阿根廷的「除三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