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庭皓:巴菲特為何出清美股,加碼日股,卻對A股沒有興趣?
以下文章根據電視節目《金臨天下》整理,發言人:遊庭皓。
A股在中國政府近期推出的很多刺激政策帶動下,表現很不錯,為什么巴菲特沒有在這個時候加碼中國的股票呢?
巴菲特在過去一段時間不只是針對蘋果進行大規模的出清,而且針對美銀也幾乎是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出清,出清到很有可能到下一個季度他就不用跟美國證監會(SEC)來報告了,為什么?因為那時候持股比例太少了(不用匯報)。那現在的問題在於。他不斷的拋售美股,有沒有可能是跟隨着國際資金回流到亞洲市場呢?
最近國際股市產生一個有趣的變化,就大家都認為美國股市基期太高了,中國股市基期太低,所以美國投資人比中國散戶投資人還要更看好入股,可是問題在於。巴菲特在本輪根本沒有針對A股採取任何動作。
反而,在現在我們看到日本准首相石破茂有可能釋出相對鷹派貨幣政策,在日股相對震蕩的時候,巴菲特开始大量的發行日元債,根據以往五大商社的經驗,只要巴菲特准備發行日元債,他的目的基本就是准備抄底日本的五大商社,就是投資那些商業大型集團,為什么呢?因為這些集團平均現金股利殖利率大概是4%-5%。那他只要確保它的利率,壓在1%以下,那中間的利差,就可以直接賺取錢,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們要如何來看待日股和A股市場呢?
首先呢,日本股市,雖然現在似乎有放出鷹派聲浪,而且,日本的基本面能不能從過去的通縮循環走入到上行的通膨循環,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可是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日本股市的上漲。它基本上不像臺北股市,臺北股市要不要上漲完全取決於ETF买盤。我們都跟你講過很多次了,可是日股的上漲基本就取決於巴菲特要买多少。為什么這么說?如果以日本企業股東的比例佔比,你會發現在1990年的時候,當時的銀行生命保險,也就是我們這樣的壽險公司,佔總體股票市場的成交市值有三成,現在剩下多少?只差7%,如果你再看一下實體企業,他們的大股東,當時在1990年也是三成,現在剩下多少?兩成而已。那這過去30年,到底是誰在买日本股票?外國人巴菲特,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的籌碼幾乎都已經集中在外資手上了,外資不想讓他跌,日股就不會跌。把日股买得漲上來的其實都不是(日本)本國人。
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巴菲特雖然進行美國股市的減持,可是對於日股來看,對他來講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日本股市當中有非常多的企業。它本身從它的淨值來看,仍然是非常非常低的,股價淨值比甚至低於1,就代表着你把公司收購之後,直接進行分散,直接進行這個重組。基本上你還可以直接獲利呀,所以換句話說,他認為。日股比美股相對便宜的多。
第二件事情就是,即便日元升息,日央升息了,日本還是全球最廉價的貨幣啊,跟他借,你幾乎不用還什么利息,巴菲特正在尋找廉價的資本,好,那些問題來了,中國也在降息,中國的股票市場的基期也是有史以來最低的一刻,那為什么巴菲特並沒有針對A股或者港股進行任何回補呢?巴菲特以前也曾投過中石油,像比亞迪,可是在過去幾個季度巴菲特都不斷在進行出清。那么,巴菲特是否有在本輪的下行段,或在本輪上漲之前做任何的布局呢?答案是什么都沒有。
所以,這就彰顯的一件事情就是,似乎巴菲特已經承認了,在中國股市當中啊,你很難依據周期或者價值投資的邏輯直接判斷基期的高低,什么意思呢?就日本股市。你是可以從股價淨值比判斷,現在比較便宜,可以帶動买入,長期它會反應景氣,可是中國股市就不太一樣了,很有可能你抄底了就發現,你抄到底之後,發現原來還有地獄,你抄到地獄,想不到地獄還有18層,這樣的一個情況就導致中國股市進行價值投資容易失真。
以前常有一個笑話,講一個入股投資人,他把巴菲特視為偶像。每天要學習,巴菲特不僅學習價值投資,還要每天喝五瓶可口可樂,後來呢,不僅股市投資沒有成功,還得了糖尿病,這說明中國股市到底是不是用於價值投資呢?巴菲特他所採取的價做法。基本上已經非常明顯了。
那么,如何解釋為什么現在有大量的資金湧入到入股市場呢?我個人認為它更像是一種,基期高低的系統單的回補,但是不是代表着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認為A股有進一步上行。挑战新高的空間呢?我認為不一定,原因很簡單,從全球主動型基金在中國的配置,當時在2020年曾經高達15%,現在剩下多少5.1%,甚至比2013年的8%下來更低。
說明這在過去三年,全球主動型基金在中國的配置有2/3的倉位都拋掉了。現在大家手上根本就沒有股票,也很難做空中國股市,所以有適度的回補是很正常的。但是最終入股能不能上行,必須要靠基本面,那即便A股最後上行了,到底會不會符合巴菲特這種價值投資邏輯,持續衍生他的復利效果呢?那就不一定。
所以,巴菲特採取了他的做法,美國股市基期高,出清美股。日股基期低,持續來購买日本股市我們看到最近中國祭出了一些刺激經濟的,像是降息和降准的一些政策,的確新很多投行現在對A股的後市是相當看好的。不過從巴菲特從價值投資的這個角度來看,他看好的依舊是日本。
---
附注:"基期"可以從年增率觀察的到,當一家公司如果營收持續創新高,但是營收年增率卻從 200%→150→100%→60%,雖然還是保持了 60% 的高強度成長,但是對於 "資金" 來說,其實已經失去吸引力,另外一家公司,卻是從年增率 - 10%→0%→30%→60%,你想想,誰更有吸引力。更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常常考 80 分的學生,進步到了 90 分,跟一個常常及格邊緣的學生,突然考了個 87 分,誰會更吸引老師的關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