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A股收盤:更多護盤資金的介入,對市場帶來支撐和提振
1月24日消息,兩市早盤高开低走,午後迎來V型反彈,滬指漲1.8%收復2800點整數關口。板塊方面,保險、證券等大金融板塊午後集體爆發,華鑫股份、首創證券、光大證券(維權)、國盛金控、南華期貨、香溢融通等二十余只金融股漲停。中字頭個股走強,中糧資本、中視傳媒、中國海誠、中公高科等多股封板。上海本地股持續大漲,上海凱鑫、申達股份、中華企業、上海鳳凰(維權)等超20股漲停。地產股全天活躍,浦東金橋、中華企業、新黃浦、光大嘉寶漲停;下跌方面,光伏等新能源賽道股陷入調整,石英股份跌停。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超4000股處於上漲狀態,兩市繼續放量,市場成交額達到7669億元,北向資金今日小幅淨賣出5.39億元。
圖:今日中國股市主要指數收盤表現
1、從盤面上來看:隔夜海外市場整體走強,而美股中概股也一度大漲,疊加昨日市場的回升,今日滬深兩市一度高开,這也是最近相對比較罕見的表現。而指數盤中震蕩上行也符合市場預期,但此後的衝高回落市場預料,而隨後的跳水和午後的殺跌更是令市場心灰意冷。在此期間,創業板指再次刷新市場新低,而滬深兩市則逼近調整新低。市場情緒冰點之際,金融股重新發力,帶領指數直线拉升,快速翻紅後繼續上行,盤中迎來反轉。至此,雖然指數分化,指數迎來連續反彈,短期有望止跌。盤面上看,建築裝飾、非銀金融以及房地產領漲,交通運輸、煤炭、鋼鐵等板塊漲幅居前,而電力設備、電子、美容以及傳媒等表現較弱。
2、從整體上來看:全天市場先抑後揚,除了金融股的力挽狂瀾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板塊功不可沒。那就是中字頭為首的中特估板塊。其中中字頭個股一度迎來漲停潮,是今天指數上行的重要貢獻者。消息方面,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3、從基本面來看:如此,在金融股護盤的基礎上,今日中特估的加入,使得市場護盤力量增加。預計在多方積極響應,會有更多護盤資金的介入,對市場帶來支撐和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連續調整之後,實際上迎來諸多的積極信號。這其中,國常會聚焦資本市場或成為短期的催化劑。1月22日國常會強調“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以及“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等。而證監會隨後也表態,把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穩市場、穩信心;將充實應對市場波動的政策工具,及時做好風險對衝。
在關鍵時刻,尤其是新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大之際,重磅會議聚焦資本市場,有助於抑制市場的波動,提振投資者的信心。疊加對政策措施的新預期,市場短期風險偏好有望提升。而此前滬深300ETF托底以及近期金融以及中特估等板塊發力之際,市場整體回升可期。同時,有銀行股創下股價歷史新高、有券商股迎來連續漲停以及中特估板塊漲停潮下,短期市場或進入可操作區域。。
4、策略上:經歷連續的殺跌之後,市場恐慌情緒得以釋放,而重磅會議聚焦資本市場,則有助於抑制市場的波動和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此外,隨着大資金逐步托底以及護盤力量的增加,個股开始逐步表現,並迎來一定的賺錢效應。如此,市場或進入短期的可操作階段,短线投資者可適當積極,而此前配置的以及低吸的投資者,可繼續持倉,耐心等待可能的跨年以及春季行情的到來。
5、對於近期市場行情走勢來看,機構後市觀點:
A、半夏投資李蓓表示,半夏宏觀對衝的今年的跌幅大於滬深300小於中證500,去年年中高點以來的最大回撤達到了25%。過去幾個月的確犯了速勝論的錯誤,不夠謹慎不夠耐心,對中短期政策的響應機制理解不夠深刻。在看到右側信號明確之前,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備。首先是做好防守,保存實力。依然相信二十年一遇的牛市仍會到來,並且不會太遠,但之前可能需要多等待若幹個月或幾個季度的底部震蕩分化。李蓓稱會糾錯和止損,會持續學習和進步,一直相信在長期會實現好的投資業績,不會因3個季度的回撤改變,會用未來幾十年證明這一點。李蓓還表示,雖然自己過去3個季度看多中國做多中國虧了錢,雖然已經战術性的減了倉,只怪自己之前認知還不夠。不打算抱怨國家責怪政府,也不會因此懷疑國運。
B、華金證券指出,短期繼續震蕩築底,不悲觀。(1)分子端:經濟延續弱修復,盈利回升趨勢不變。去年12月經濟數據顯示消費依然弱修復,投資有所回升,出口仍有韌性,經濟依然延續弱修復趨勢;年報預告顯示A股盈利回升趨勢不變。(2)流動性:宏觀流動性延續寬松,股市資金面依然偏弱。一是海外寬松預期依然反復波動,國內流動性節前仍可能邊際寬松;二是節前情緒偏謹慎,微觀資金面短期偏弱。(3)風險偏好估值情緒處歷史低位,風險偏好有支撐。一是A股估值和換手率已處歷史低位;二是地緣風險仍有擾動,但節前保增長和寬松等政策預期仍有望支撐風險偏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