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 Layer2 應該對 BTC 進行功能拓展
採訪者:霧月,極客 web3
受訪者:Jolestar,Rooch Network 創始人 & Faust,極客 web3 創始人
針對 Bitcoin Magazine 此前頗具意識形態色彩的「比特幣 Layer2 三定律」,Rooch Network 的 Jolestar 老師在推特上發表了自己對比特幣 Layer2 的看法。
此情此景,恰似此前 Nervos 公鏈聯創 Jan,在推特上稱「比特幣 Layer2 不應該只考慮安全問題,還應該考慮功能拓展性,以及對 BTC 貨幣屬性的賦能」。這些言論格外引人深思。
抱着對比特幣 Layer2 相關理論進行「刨根問底」的態度,極客 web3 特別邀請到 Jolestar 老師,與 Faust 在不同價值觀的角度,共同探討比特幣 Layer2 的定義框架,旨在揭示一種從 DA 與功能拓展角度,對比特幣 Layer2 進行多角度定義的路徑。雖然目前大家對於比特幣 Layer2 該如何定義尚未形成共識,但相關的討論過程仍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如何從技術或 DA 角度定義 Layer2
霧月:關於如何定義 Layer2 的問題,其實在以太坊社區也有類似的百家爭鳴。按照 Jolestar 老師在推特的說法,Layer2 可以分為「技術或 DA 角度的定義」,與「功能拓展角度的定義」。那么我想先問下 Jolestar 老師,你對於從「DA」角度定義的 Layer2 怎么看?
Jolestar:其實,關鍵是要讓大家明顯感受到 Layer2 和 Layer1,以及中心化方案的區別。我認為核心有兩點:
Layer2 並不創造新的區塊空間。創建新區塊空間的技術解決方案本質上都是 Layer1。
Layer2 要利用 Layer1 來實現 DA 以及安全。
霧月:Jolestar 老師在這裏解釋下,什么叫「創建新的區塊空間」?
Jolestar: 這是個好問題。這裏所說的區塊空間,指的是通過區塊鏈共識機制創造出的「數據存儲空間」。區塊鏈創造出的區塊空間具備許多特性,比如:完全开放、不可篡改、永久存儲 / 長期存儲,蕴含着巨大價值。
Bitcoin 作為最去中心化的一個區塊鏈網絡,它的區塊空間的價值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而這波 Ordinals 銘文熱,可以理解成對 Bitcoin 作為數據可用性層(DA)的價值發現。
Ordinals 協議定義具有擴展性的數據格式標准,讓解析、展示、交換 Bitcoin 上銘刻的數據有了套統一的方案。而 Bitcoin 上的擴展協議以及 Layer2,該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 Bitcoin 的區塊空間,是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
霧月:關於您之前說的「Layer2 要利用 Layer1 來實現 DA 以及安全」,我這裏想問,怎樣才算是利用 Layer1 實現 DA?
比如,有些以太坊 Layer2(如 Redstone),只把 DA commiment(datahash)發送到鏈上,commitment 關聯着鏈下數據。雖然 DA 數據沒有被完整發布到 Layer1 上,但它允許任何人對 Commitment 發起挑战,要求排序器把完整數據 On Chain。這樣做算不算創造 Layer1 之外的區塊空間?也就是說,不直接把完整的 DA 數據發布到 Layer1,算不算 Layer2?
Jolestar:這裏我談到的「實現 DA」的含義,其實非常寬容,並不是說 DA 數據的發布就要完全依賴於 Layer1,就算 DA 數據不是完全 on chain 的,只要 Layer2 的資產安全能夠和 Layer1 產生關聯,就行。
不同的 Layer2 方案,針對的應用場景不同,會有不同的 DA 實現路徑,比如上面霧月提到的 DA 實現方式就很值得探索。再比如,CEX 把儲備證明提交到鏈上,就已經向這個方向靠近了一步。所以說,我這裏提及的「利用 Layer1 實現 DA」,要比以太坊基金會所說的那種方式,更寬泛。
Faust:其實,把 DA 數據完全 on chain,是為了讓任何人或節點,都能夠去信任的獲取到新增數據,更進一步說是為了資產安全。DA 數據如果不完全 on chain,也未必不安全,比如在 RGB 協議中,只把 data Commitment 發布到比特幣鏈上,關聯着的交易數據都存放在鏈下,這種方案依然能保證資產安全,因為用戶會親自驗證與自身相關的交易行為,如果驗證不通過,就不允許這樣的交易生效。顯然這是十分安全的。
所以在 RGB 協議的場景下,即便 DA 數據沒有發布到比特幣鏈上,用戶的資產仍然安全,如果不考慮用戶把數據搞丟了的場景,我會認為這種客戶端親自驗證的方式,比直接把資產托付給任何公鏈都要可靠。即便是把資產直接托管給以太坊網絡或 Bitcoin 主網,也沒有自己運行客戶端驗證來的安全,因為以太坊和 Bitcoin 都是第三方平臺。
所以說,DA 是否 On Chain/On Layer1,不是 Layer2 的必要條件,但是應該有對應的機制設計,保障 DA 數據的發布是可靠的,至少不該「嚴重威脅」到用戶資產安全。
從生態和功能拓展角度看待 Layer2
Jolestar:從生態和功能拓展角度定義 L2 時,我們關注的是 L2 如何利用或繼承 L1 提供的能力。以 Bitcoin 為例,所有的 Layer2 都在講如何賦能 BTC 的資產屬性,如何讓萬億級規模的 BTC 的資產,產生額外的使用場景,無論是交易,還是質押,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而讓一個區塊鏈系統的資產到另外一個系統中交易,都需要一個橋,而這裏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用戶信任這個橋,並保證資產的安全。從這個角度,所有通過橋給 BTC 資產創造使用場景的方案,都可以理解成寬泛的 Bitcoin L2。甚至 BTC ETF 也可以理解成 Bitcoin 的 L2,它是一個完全中心化的托管的橋,通過法律監管保證安全。
所以大家糾結的不是去中心化問題,而是信任問題。去中心化的方案可以降低用戶的信任成本,給新的項目帶來機會,但 Bitcoin 上如何構造安全的去信任的橋,是一個關鍵難題,L2 能不能利用 Bitcoin 的其他特性來提高這個橋的安全性。另外,隨着 Bitcoin 上的擴展協議發展,無論是 Ordinals,以及 Ordinals 之上的擴展協議(BRC20 等),Atomicals,還是 RGB,Taprootassets 等,Bitcoin 上的新型資產會越來越多,如何讓這個橋具有擴展性,可以快速的支持新的資產類型,是一個巨大的挑战。
Faust:Jolestar 老師可能更看好那種寬泛的 Layer2 定義方案。但按照我個人的看法,Layer2 乃至於模塊化區塊鏈,是在以太坊社區火熱起來的,西方人那邊更多還是站在以太坊式的 Layer2 定義標准,來評判如今的比特幣生態,這在很多西方 KOL 身上可見一斑。
比如 Oridnals 交易平臺 Bioniq 的 CEO @BobBodily,就曾指出比特幣生態需要 L2BEAT 那樣的組織來評判 Layer2;Citrea 的聯創更是直接引用 L2BEAT 發明的一些技術名詞,如 Optimium 等,來概括某些特殊的比特幣 Layer2 方案。Bitcoin Magazine 的 CEO,更是揚言要直接聘請 L2BEAT 的人來評審比特幣 Layer2。[注:Optimium 就是指,不在 Layer1 上發布完整 DA 數據的 OP Rollup]
如果從以太坊 /Celestia 的視角來看待很多「比特幣 Layer2」,會發現目前 BTC 生態有一個點很重要,就是很多項目方並沒有很精確的找准自己的定位,Self Position 往往有問題。比如,Celestia 這種東西,你覺得算是以太坊 Layer2 嗎?當然不算,但他是 Layer2 生態版圖裏的重要 DA 層模塊,是影響力最大的一個。
類似的道理,很多項目不是 Layer2 本身,而是 Layer2 所依賴的基礎設施或模塊,本質就是 Jolestar 說的那種功能拓展層。這就好比,B^2 Network 與 B^Hub 網絡的關系一樣,前者是典型的 Layer2 方案,而後者是 Layer2 方案所依賴的設施。
現在比特幣生態裏很多項目的定位有點混亂,為了降低溝通成本,便於讓大家理解,就直接把自己定位成 Layer2。但事實上,有不少項目是類似於 Celestia 和 Avail 的,Layer2 組件堆棧中的核心模塊,而不是完整的 Layer2 本身。
具體該怎么分門別類,西方社區尤其是模塊化區塊鏈相關社區裏的人,肯定一清二楚。相信西方的 OG 會把「哪些是 Layer2 本身,哪些是 Layer2 所依賴的功能拓展層」,給徹底區分开,到時候大家才能更清晰的看清整個 Layer2 生態體系,不至於像現在這么亂。
Jolestar:這裏我有一些與 Faust 不同的看法。如果我們拋开具體的實現方式,抽象的理解 Layer2 和其他鏈下拓展方案,會發現它是一個連續光譜,從最左端的 CEX,到最右端的 Layer1,中間地帶的解決方案都可以囊括到這個光譜範圍內。
這個光譜的兩端也代表着兩種不同的成長模式。CEX 基本是完全產品和用戶導向的成長方式,而 L1 構建周期比較長,則是敘事和藍圖優先,而 L2 則在中間,會是一種混合的成長模式。
採取包容性視角,我們無需過分糾結於何為「真正的 Layer2」。業界創造的各種技術和方案,Validium、Plasma、主權 rollup、OP/ZkRollup,模塊化執行層、去中心化計算、側鏈、L2/L3 等,都應被視為這一光譜的一部分,行業通過各種排列組合方式探索着新的應用需要的基礎設施。
而不同的項目對新應用的假設不同,也決定了它的組合方式和成長模式,它可能是 Layer1 向左一點,或者 CEX 向右一點。未來是不確定的,這個階段很難斷言哪種模式會成長起來,但有一點是確定的,行業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索,有了上規模 Layer1,有了上規模的 CEX,也需要有上規模的中間層填補這個溝壑。
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拓展 Bitcoin 網絡
Jolestar:關於這個話題,我想先簡單講講 Bitcoin 腳本的可編程能力。
BitcoinScript 的編程能力有限,它對資產的編程能力主要表現為三種鎖:時間鎖,Hash 鎖,私鑰鎖。而 Taproot 讓 BitcoinScript 的復雜度可以上一個量級,這為 bitvm 這類方案創造了可能。但更關鍵的問題在於,Bitcoin Script 是無狀態的,作為一種鏈上執行的編程語言,它無法讀取 Bitcoin 的狀態,比如時間戳、過往區塊的 nonce、以及 UTXO 上附加的寄生資產信息等。
比特幣 script 只能依賴交易輸入中附帶的信息,我們能否利用 Bitcoin 腳本對鏈下惡意行為實現仲裁,依然是一個待探索的方向。
另外一個角度是密碼學上的創新,包括基於密鑰交換來構造博弈機制來保證安全的協議,比如閃電網絡,「可提取的一次性籤名」等。
在這裏我想講一個叫 StackableL2(堆疊式 L2)的概念。如果我們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 Bitcoin 的擴展協議的 Indexer,在 Indexer 中解析 Bitcoin 上的所有 UTXO 以及附加的狀態,允許开發者通過智能合約部署應用到 Indexer 中,相當於給 Bitcoin 提供了一種新的智能合約層,這就是我們 Rooch Network 的方案。
之前我把這種模式叫做智能 Indexer,但 Indexer 的概念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讀的,所以用了一個新詞「Stackable L2」,指所有在 L2 中包含 L1 全狀態的擴展方案,它完全繼承了 L1 的所有狀態。這種情況下,L2 的應用即可以讀取 L1 上的所有狀態,同時也可以創建新的狀態,L1 和 L2 的資產可以通過堆疊組合來形成新的資產。而 L2 的安全,可以通過模塊化的方案來保證。
霧月:能否舉個例子說明 L1 和 L2 的資產可以通過堆疊組合來形成新的資產?
Jolestar:比如在 Bitcoin 上有一個銘文來表達一塊地。然後 L2 可以在上面堆疊一個房子,他們整體形成了一種資產,它的價值就高於原始的地塊。然後有人再把這個房子打造成一個展覽館,然後價值又不一樣了。其實這個模式和現實世界中的資產增值模式是類似的。現實世界中的資產也是通過合成,組合,堆疊方式來實現增值的。
霧月:堆疊式的 L2 這個概念有點意思,這個想法是怎么產生的,現在有其他類似的項目在做這類事情嗎?
Jolestar:我們是從如何繼承 Bitcoin 上的已有狀態,無論是 UTXO 還是銘文來思考的。开始想用一種 Merkle 證明的方式,Layer2 節點只保存 Bitcoin 的區塊頭,並不保存比特幣網絡的「全量狀態」。但實現的時候發現,這種方案用戶和开發者體驗比較差,不能很好的支持銘文等新型資產。所以後面演化到了保存「全量狀態」的形式。
我們看到市場上有類似構思的項目,Ethereum 社區有一種叫做 Booster Rollup 的方案,有個叫 Taiko 的項目,就是在 Layer2 保存了 Layer1 的全量狀態,L2 中的智能合約可以直接讀取到 L1 的所有狀態。當然具體實現上我們還是有差異的,比如它是 EVM 虛擬機,Rooch 是 Move 智能合約,DA 以及安全機制上也有不同。
霧月:在上面的場景裏,Rooch 的 Move 語言有什么優勢嗎?
Jolestar:Move 中的資產都表達成資源或者 Object,而Bitcoin 的 UTXO 以及銘文(Inscription),都可以直接映射為 Move 中的 Object。它們屬於用戶 Owner 的 Object。Bitcoin 上編程能力受限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很難表達共享狀態,而 Move 有 Shared Object 的概念,在 Layer2 配合起來可以提供不錯的編程體驗。
CKB 團隊提出的 RGB++ 協議與同構映射,是這類思想的先驅,只不過他們的 Cell 是比 Move 語言中的 Object,更徹底、更純粹的 UTXO,但核心理念其實差不多。
Move 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它的組合能力,可以在一種資產中嵌套另外一種資產。比如前面那個例子,房子必須是嵌套在地塊中的,否則很難實現地塊和房子的原子化轉讓。
Faust:這裏面 Jolestar 提到了 RGB++,的確 RGB++ 就是典型的從功能角度去拓展比特幣 UTXO 的方案。RGB++ 也不只是適用於 CKB 自身,也適用於 Cardano、Fuel 或是 Sui 等和 UTXO 或類似狀態存儲模型沾邊的公鏈。
從這個角度看,CKB、Cardano、Sui、Rooch 都可以作為比特幣的功能拓展層,這一點無可厚非。現在西方社區過分糾結於「安全性」,而忽視了比特幣 UTXO 功能的拓展,是我們該重視起來的。
霧月:Rooch Network 現在是一個什么狀態了?上面的方案技術上有哪些挑战?
Jolestar: 我們正在准備 RoochBTC 先行網的啓動,以及啓動後的運營活動。RoochBTC 先行網會包含 Bitcoin 上的全量 UTXO 狀態以及銘文,正在做最後的數據校驗以及升級機制方面的改進。
Bitcoin 上的全量數據大約有幾百 G,如果把 UTXO 以及銘文全量解析出來用 Move 語言來表達,數據量會再增加幾倍。現在各種銘文協議比較多,銘文協議的標准化實現也不完備,很難一次性全部支持,我們需要提供一種動態支持新銘文協議的機制,然後根據社區的反饋逐步增加新協議的支持。
現在測試網已經上线了,歡迎對 Bitcoin 以及 Move 感興趣的开發者和用戶來體驗,以及嘗試开發應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XRP 漲至 7.5 美元?分析師告訴 XRP 大軍為純粹的煙火做好准備!
加密貨幣分析師 EGRAG 表示,XRP 即將迎來關鍵時刻,價格可能大幅上漲,這取決於能否突破關鍵...
今晚ETH迎來暴漲時代 op、arb、metis等以太坊二層項目能否跑出百倍幣?
北京時間7月23日晚上美股开盤後 ETH 的ETF开始交易。ETH的裏程碑啊,新的時代开啓。突破前...
Mt Gox 轉移 28 億美元比特幣 加密貨幣下跌 ETH ETF 提前發行
2014 年倒閉的臭名昭著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已向債權人轉移了大量比特幣 (BTC),作...
TechubNews
文章數量
234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