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久能開口說話?葉馨怡教你引導寶寶前語言階段
寶寶多久能開口說話?葉馨怡教你引導寶寶前語言階段
要想孩子在12個月開口講話,一定要做好前語言期的引導。0-12個月期間,語言矯正機構的老師葉馨怡用經驗告訴妳,哪些是應該注意的細節,應該如何在前語言期讓寶寶提前開口講話。
前語言階段觀察什麼最重要?
0-3個月大時
寶寶可能剛回翻身,看似距離說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這個時候,寶寶就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了。他們會用手指指向撥浪鼓,指向日光燈,聽到門響的時候還會轉頭去看看,發現熟悉的人還會微笑,餓了還會用手伸向嘴巴發出“啊啊”的聲音。
甚至聰明的他們,還會模仿父母的表情和手勢。目前的這些肢體表達、表情和眼神等等,都是暫時性的溝通替代技巧。但千萬不要小瞧這些溝通技巧,這種非語言性的交流,都是孩子未來開口講話的基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積纍語言經驗。
3-6個月時
妳一定要仔細觀察,現在他們已經能夠發出很多清晰的音節,不會再像前幾個月只能發出嘟嘟囔囔或尖叫聲了。這些比較清晰的音節意味著,他們的構音器官正在日趨成熟。諸如一些ba、da、ga的發音會讓父母感到意外,他們有時還會發出“mama”和“baba”,聽到孩子這麼早就會叫爸爸媽媽,父母也一定會非常驚訝,然後從妳的興奮中,寶寶會意識到自己剛剛說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於是在不久之後,爲了吸引妳的注意力,他們會發出更多類似“baba\mama”的發音。
6-10個月
他們語音的模仿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可能會不停的叫mama來練習發音,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mama和baba的真正含義。直到現在我們才發現,寶寶開始理解更多語言了。妳會不經意的發現,一夜之間,他們懂了很多東西,似乎每天都有認知方面的進步。比如說,妳跟他說撥浪鼓在哪裏?他們一定會轉過頭去尋找,而且會根據以前的記憶,尋找熟悉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寶寶完全能夠明白妳的指令。
語言初期怎麼做?
一般情況下在12個月左右,大部分寶寶都能夠開口講話,有些會開口較晚,但最晚也不會遲於18個月。當寶寶開口講出有意義的語言後,一定要幫他增強理解能力,盡量多和他們講話,不停的進行語言符號輸入。他們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尤其是在親子互動的時候,手不停,嘴裏也不要停。比如當妳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寶寶我們在幹什麼呀,在洗澡呀”喂奶的時候,“寶寶想不想喝奶啊,餓不餓啊?”
如果寶寶開口比較晚,語言矯正機構老師建議,父母一定要改變語言輸入方式,用語言來表達他熟悉的玩具和物體,盡量要保持一致。具體來說,如果妳今天告訴孩子家裏的寵物是貓,明天就不要改成咪咪。
圖畫書可以幫助強化語言學習過程,幫助孩子初步理解每個東西都有名字這件事,選擇比較大的紙板、書、佈書或塑料書,這樣他可以自己翻頁,還可以找一些簡單但色彩鮮艷的物體圖像給孩子去辨認。
不管是爲孩子讀書還是跟他講話,要創造大量機會,讓他參與進來。提些問題,然後等待回答,或者讓他來做主導。另外還要想辦法讓孩子提問,讓他們感受到交流是雙向的,需要持續參與。
作爲語言矯正機構的老師,我們最想聽到的聲音,就是孩子說出的第一個有意義的詞,這意味著我們的努力是對的,不要怕孩子說話晚,在第一時間發現,就要及時採取幹預措施。以防後期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問題。
判斷語言發育遲緩很簡單,葉馨怡教妳三個測試理解能力的小技巧
眾所周知,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一定會從兩個方面進行判斷。1、口頭表達能力。2、語言理解能力。如果這兩個方面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家長需要考慮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
但是很多家長對語言發育遲緩的判斷,還是有些迷茫。有的家長問:“覺得孩子說話有些晚,孩子聽不懂父母說話,孩子會說話卻表達不成句,這就算語言發育遲緩嗎?接下來,陽光語言矯正老師教您3個觀察細節。
孩子聽不懂話,怎麼看?
考驗孩子能否聽得懂,很簡單,看看孩子能否獨立完成一個口語指令。家長可以這樣測試:
1、媽媽對孩子說“把垃圾桶拿來”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如何?是否快速理解語言指令的含義?接下來是否做出準確的行動,按照指令完成目標?
2、媽媽再問孩子:奶奶去哪裏了?今天家裏都有誰?看看孩子是否能夠主動尋找目標人物,是否可以理解家庭人員的組成關係等等。
3、媽媽最後再問孩子:想不想出去玩兒啊?看看孩子接下來的反應,是否表現出興奮,快樂的表情,是否看向門口、窗外?是否急著去做出門的準備等等。
這三個問答看似簡單,其實在理解口語指令難度上是逐漸遞增的。孩子對指令的理解、反應、行爲這三個順序是否銜接的很緊密?如果不能,孩子差在哪裏?是否因爲理解能力差,導致反應遲鈍,無法做出相應的執行動作呢?另外家長再做一次同類的問答,看看孩子在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下,能夠順利完成?如果依然無法正確完成引導。那麼一定是語言理解方面出了問題。
此外,家長還需要在熟悉的場景,或者陌生的場景下,進行同類的測試,因爲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因此他們可以通過平時的習慣和氛圍來猜測家長所說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孩子不明白家長的口語指令,也可以完成家長的指令。但是更換了陌生的場景,孩子的執行能力可能就會打摺扣,這會讓很多家長產生誤判。
例如,媽媽在家裏拿起拎包走向門口,孩子一定會認爲媽媽準備出門。但這時媽媽說剛回來,給寶寶帶回來很多好喫的。寶寶很可能無法理解媽媽的表達。這說明孩子只是從日常熟悉的行爲習慣來判斷,對語言意義方面的理解還是存在差距。因此,在其他不同的環境、不同方式下,檢查是否真正理解了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還要判斷一下孩子的詞匯量,以及對基礎詞匯的了解程度,如果對事物的詞匯匹配理解能力差,也會導致對指令執行困難。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每次做理解能力測試的時候,不要提前給孩子打招呼,否則孩子會提前進行準備,導致測試不夠精準。
如果發現孩子在多次檢查中仍然不懂簡單的指令及詞匯量沒有增加,需要家長多注意,建議咨詢相關的專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