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區塊鏈賦能創作者經濟才是未來
編者按:本文主要討論了創作者與科技之間的聯系與互動,指出區塊鏈和 NFT 在創作、所有權和社區連接中的潛力。盡管強制執行鏈上版稅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在區分不同 NFT 轉移類型時仍面臨挑战。較新的版稅設計嘗試在確保版稅支付與 NFT 的可組合性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介紹了兩種利用激勵機制的新方法。
以下為原文(為便於閱讀理解,原內容有所刪減和整編):
本文討論了創作者和科技的關系,特別是區塊鏈和 NFT 如何在創作、所有權和社區互動方面展現潛力。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區塊鏈上強制執行創作者版稅,但在區分不同類型的 NFT 交易時仍然存在困難。最近的版稅設計嘗試在確保版稅支付的同時,也保持 NFT 可以靈活使用。此外,還介紹了兩種利用激勵機制的新方法。
專題報道:修復創作者的經濟生態
作者:Chris Dixon
本應是創作者的黃金時代:如今,互聯網、媒體托管網站、流媒體平臺、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等技術前所未有地為創作者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和更廣泛的受衆接觸。然而,今天的大多數創作者仍然難以通過自己的作品維持健康的收入。
盡管科技平臺幫助我們發現和連接了更多的藝術家,尤其是獨立創作者,但創作者依然依賴於少數幾家掌握權力並為其做出所有決策的科技公司。盡管這些公司完全依賴於使用它們平臺和應用的用戶群體,但它們並沒有與這些創作者分享多少控制權、所有權或收益。
大型創作者或許可以應對,但小型和中型創作者卻難以茁壯成長,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將控制權歸還到它本應屬於的地方——創作者和粉絲手中。一個由區塊鏈定義的未來,將把權力重新交回給創作者和用戶。區塊鏈代表所有權,而所有權則意味着獨立性。
更多閱讀
資源:創作者利用區塊鏈技術解鎖全新可能性
本周,我們推出了 Voices Onchain,特別展示那些利用區塊鏈技術解鎖新創意可能性的創作者。他們通過區塊鏈與粉絲建立了更深的聯系,並探索出了更多變現的方式。點擊下方鏈接,了解首批創作者的故事,並幫助提名其他同樣在區塊鏈上工作的藝術家/創作者。
點擊這裏探索
另見:
• 關於「藝術、真實性與無政府主義」—FEWOCiOUS 從 13 歲开始創作藝術作品。在 17 歲時賣出第一幅畫作後,他通過一系列成功的 NFT 發布繼續創作和出售藝術品,其中包括與佳士得合作舉辦的拍賣會等。
• 關於「創作者邁向自我主權之路:答案在於自己」—Latashá 是一位音樂藝術家、世界構建者和新興科技愛好者。她創立了 TOPIA,一個致力於引導和突出獨立藝術家的 Web3 媒體品牌;她還曾擔任 NFT 公司 ZORA 的社區負責人,作為一名創作型歌手、說唱歌手、制作人和表演藝術家,Latashá結合了 NFT 和 MIDI 控制器等技術進行創作。
• 關於「機器智能時代的藝術與驚嘆」—Refik Anadol 是國際知名的媒體藝術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設計媒體藝術系的訪問研究員和講師)。去年,他的一件藝術作品被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成為該機構首次將代幣化藝術品納入永久收藏。Anadol 的 NFT 設計涵蓋數據區塊雕塑、量子計算,以及與 NASA JPL 合作的空間元宇宙項目。
• 關於「講述創作者的旅程:Pleased 2 Meet U」—Emily Yang,藝名 pplpleasr,是一位多學科藝術家,也是去中心化內容工作室 Shibuya 的聯合創始人。她從為《蝙蝠俠大战超人》、《神奇女俠》和《星際迷航:超越》等電影以及廣告和遊戲制作視覺特效,轉變為定義 DeFi 運動的視覺風格,並為《財富》雜志創作了首個 NFT 封面。
關於社區擁有角色與去中心化媒體的力量
作者:Cuy Sheffield ( 2021)
每天我們都在消費以角色為核心的流行娛樂。一群成功的角色可以成為一個跨越數十年的系列基礎(如《星球大战》、《漫威》或《哈利·波特》),並成功地被整合到各種平臺和媒體類型的產品中。
然而,大多數成功的角色作為知識產權由單一公司擁有。這意味着粉絲沒有任何治理權,更不用說直接的所有權,只能被動地消費公司決定創造的產品和故事情節。
如今,區塊鏈和加密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角色开發和所有權模式,不僅可以解構創意媒體,還降低了在线社區引入新角色的門檻。這些技術讓角色更加充分地代表支持它們的社區。
閱讀全文
創作者、創造力與科技
with Bob Iger ( 2022)
在這場與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的深度對話中,討論了技術、內容和分發的相互作用。談話涵蓋了多位創作者的歷程,特別是在行業演變過程中:從電視和有线電視到互聯網/Web 1.0 的興起,再到 Web 2.0 和流媒體等分發模式及廣告等商業模式,直至 Web3 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興技術。
播客還討論了知識產權(IP)、去中心化、遠程工作等相關熱門話題,以及從公司到社區建設者關心的其他主題:如創新者的困境、是選擇自建還是收購、如何管理創意人員等。
點擊收聽
相關內容:
關於科技的藝術,藝術的科技
with Simon Denny & Sonal Chokshi
我們知道科技改變了藝術,藝術家也隨着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而進化。這是一段自人類开始就存在的故事,從洞穴壁畫到計算機。背後是關於發明與混合、商業與藝術、邊緣藝術與經典藝術,以及藝術如何接觸新觀衆的無盡辯論。
在本期 a16z 的 Web3 播客中,柏林的當代藝術家西蒙·丹尼討論了藝術家如何在新興技術平臺(如網頁瀏覽器、iPhone 和社交媒體)上進行實驗,生成藝術如何在區塊鏈上找到其「原生」媒介,以及為何 NFT 成為焦點;討論了我們是否處在一個全球化的在线單一文化中,以及更多話題。
收聽/閱讀更多
NFT 版稅運作原理:設計、挑战與新思路
作者:Michael Blau、Scott Duke Kominers 和 Daren Matsuoka
在 NFT 的二次銷售中,自動執行的版稅一直是其重要的價值主張。在理想的情況下,創作者可以在鏈上設置版稅,作品無論在互聯網的何處出售,版稅都會被自動支付,而無需依賴市場或其他第三方憑借善意履行版稅。
然而,對鏈上強制執行版稅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實際實現的進展。問題在於,很難區分哪些 NFT 轉移是應該支付版稅的銷售行為,哪些則是其他類型的轉移(如用戶在自己錢包之間的轉移、將 NFT 作為禮物發送等)。較新的版稅設計嘗試通過識別不同類型的轉移來應對這一挑战,並在合適的情況下強制執行版稅,但這些機制在嚴格的版稅執行(保證支付版稅)和可組合性(NFT 與其他鏈上應用程序的交互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權衡。
本文討論了現有 NFT 版稅設計的利弊,以及它們在執行版稅和實現可組合性之間的平衡。作者介紹了兩種新的 NFT 版稅方法,這些方法利用激勵機制推動市場參與者尊重版稅。目標並不是倡導某一種特定方法,而是幫助开發者在構建 NFT 版稅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設計方案及其相關的取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下周必關注|xAI預計將完成60億美元融資;Magic Eden將公布代幣經濟模型(11.18-11.24)
下周重點預告 11 月 18 日 Magic Eden:ME 代幣經濟模型將於 11 月 18 日...
Metrics Ventures市場觀察|本次新高後的時局和理解——比特幣新資產周期
作者:Will,Metrics Ventures 值此比特幣再次新高,史詩級 6 個月高位盤整眼看...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110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