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國人如此擔心銀行破產
至少這一次,監管機構和政府採取了果斷行動。
在硅谷銀行最近搖搖欲墜、陷入破產之際,經濟學家艾比·約瑟夫·科恩(Abby Joseph Cohen)想到了近一個世紀前的一個類似情景。
科恩回憶道,那是1930年12月美國銀行(Bank of United States)的破產,一家名字響亮的普通銀行。由於存款突然遭到擠兌,該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而當時的美聯儲及同行未能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銀行(Bank of United States)的破產導致人們對美國銀行體系普遍缺乏信心,隨後幾個月又有數百家銀行遭到擠兌。突然之間,經濟衰退演變成了大蕭條。
經濟學家米爾頓 · 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寫道,美國銀行的破產“標志着1929年8月开始的經濟收縮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任何金融危機的嚴重衰退,變成了一場災難”,弗裏德曼稱這一事件是“這個國家經歷過的最嚴重的恐慌”。
因此,毫不奇怪,今天的監管機構和政治家們正在竭盡全力遏制硅谷銀行破產所帶來的傷害,並讓公衆相信銀行體系是健全的。
“顯然,監管機構認識到可能存在問題,”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分析師兼教授科恩表示,“基本上,他們必須盡最大努力把這個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正是1930年沒有發生的事情。
由於它響亮的名字,美國銀行自1913年成立以來就飽受爭議。根據1913年6月24日《紐約時報》的報道,競爭對手將其告上法庭,質疑它“選擇這個非常奇特且具有誤導性的名字,來命名一家所在地幾乎只有外國人居住的銀行的動機”。
但美國銀行設法保留下了這個名字,在接下來的17年裏,它擴展到了大約60家分行,服務於城市周圍的移民社區,成為了猶太裔美國人、意大利裔美國人和其他新移民的生命线。
麻煩始於一個謠言: 一個本地商人聲稱紐約布朗克斯的一家分行拒絕出售他在該銀行持有的股份。不知怎么地,這種擔心演變成了對銀行陷入困境的擔憂,很快,位於南大道和弗裏曼街的分行就被試圖取出現金的儲戶們包圍了。
“穿制服的騎警不得不前來處理人群,在傍晚時分,他們的人數估計已經在2萬至2.5萬之間”,《紐約時報》第二天寫道:“一個男人排着隊,從一個儲蓄账戶裏取出了2美元。”
隨着消息的擴散,布朗克斯區和布魯克林區的其他分行也聚集了人群。當晚,華爾街各大銀行的領導人在曼哈頓的聯邦儲備銀行會面,討論補救措施。
根據科恩的說法,美聯儲設想了類似J.P. 摩根為阻止1907年的恐慌而組織的救援行動。只不過這次,小J.P. 摩根拒絕參與。
科恩說:“當時在場的人說,是他的反移民偏見導致他說,‘我不會幫助這些人’”。米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也將美國銀行未能獲救歸咎於摩根的反猶太主義。
“美國銀行的確存在流動性問題”,科恩表示:“但正如我們幾年後發現的那樣,它並非資不抵債,當時它幾乎能夠全額償還存款。”
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依賴美國銀行的公司突然面臨自身的流動性危機。
科恩表示:“這些公司無法發工資,無法向供應商支付費用,無法支付租金等等,就像那些依賴硅谷的公司一樣。”
另一家紐約銀行:切爾西銀行(Chelsea Bank)是下一家倒閉的銀行,隨後全國各地的銀行紛紛關門。直到新當選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宣布銀行法定假日,情況才有所改善。
科恩並不認為硅谷銀行的崩潰會引發另一場大蕭條。
“由於貨幣中心銀行狀況良好,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在降低”,她表示。然而,硅谷銀行的破產表明,該行在某一領域的過度集中,以及對超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25萬美元保險上限的個人或企業缺乏基本保險的弱點。
但至少在這一次,監管機構和政府採取了果斷行動,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1930年的這個警示故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區塊鏈愛好者
文章數量
34524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