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跌入數據網:Web3 DID 和個人數據統分史

2023-01-18 15:01:16


      ID 跌入數據網:Web3 DID 和個人數據統分史

媒介即訊息,靈魂即身份。

去中心化帶來個人價值的回歸,DID 從更廣的角度看是DeSoc 的配套措施。正如Vitalik 在《尋找Web3 的靈魂》中所言,未來更廣闊的世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DeSoc 社會,在這個社會中,DID 會成為個人唯一身份標識符,不僅用於Web 3.0 網路世界,會有更廣闊的使用空間。

如果一切都要被去中心化,那么身份被去中心化也是應有之義,一個去中心化的社會如果繼續使用Twitter、Facebook,顯然不會是長久之策,而當Web 3.0 成為新的基礎設施之後,那么反哺現實世界也是可能實現的。

信用記錄在現實世界已經顯示了威力,從官方的徵信記錄到支付寶芝麻信用,信用記錄的訊息化已經展示了相較於傳統風險控制更有效的一面。

當然,這樣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DID 作為Web 3.0 入口的思路,可以視為一種思維發散,將DID 視作更廣泛去中心化社會的「靈魂」 的一種實體表現方式。從這個角度而言,DID 就不再是一種入口工具,而是成為鏈上和鏈下交互、Web 3.0 與Web 2.0 之間交互、以及人與人之間交互的節點,這會比入口概念更為廣闊。

但同時,我們要注意一點,只有實現了DID 作為Web 3.0 的入口功能,所謂的連接才有可能在更大的時間尺度範圍內實現。

下面對我們使用互聯網進行一次回溯。

萬物起源:訊息化網路初現

Web 1.0:萬維網WWW 和瀏覽器

在網路通訊技術走出DARPA 實驗室和大學之後,之後才有所謂民用網際網路的概念,此時入口是瀏覽器和萬維網,構成了網路的全部概念,此時的ID 是主要是郵箱地址、個人域名以及論壇ID,而諸如RSS、BBS 才在其後數據沉澱的主要場景。

換言之,在最初的开始,ID 出現在應用之前,一如Web 3.0 其事。

萬惡之源:個人數據的增長和濫用

Web 2.0 和 UGC、部落格、iPhone、5G、XR

從論壇、部落格到Twitter、Tik Tok,從個人分享權开始,網路發展史經歷了持續的表達權下放階段,從开始的精英人設到全民皆媒,從中年精英到青少年觸網,截止到Web 3.0 概念提出,互聯網以及成為Z 時代的先驗性存在,如同水電煤一樣,成為一種空氣般無處不有的基礎設施,地位不可置疑。

從2016 年美國大選爆發出的Facebook 倒賣個人數據,後確證劍橋分析公司利用這些數據某種程度上「左右」 了美國大選,而能夠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有二,第一是人們會在網路上留下大量有關自己隱私的的數字痕跡;第二是人們會集中在某些應用上留下自己的個人數據,如Facebook,Twitter 上。

我們要明確,首先出現的是個人數據的概念,其次才是有關隱私權的爭論。此時的ID 逐漸遷移至社交工具,這並不意味着郵箱的消亡,而是人們使用習慣的變遷,更恰當的說,Facebook 也成為郵箱之外的可選登入工具,這裏隱含的前提是人們默認每個人都會使用Facebook。

但這種情況的弊端在今天日益明顯,我們的個人數據是被沉澱在Google、Facebook 等應用之內的,看似我們在討論自己的隱私,但其實我們在談論我們和這些應用的關系。

如果說在Web 1.0 時代並不存在個人隱私和數據的分離問題,那么Web 2 時代的社交巨頭、搜索引擎無一例外都侵佔了用戶的勞動成果,這一切都以免費之名。

在此背景下,用戶ID、遊戲道具、社交媒體數據都至少不完全屬於用戶所有,而至多只有使用權,GDPR 的出臺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用戶數據主權,但這種保護仍然無法將用戶數據產生的經濟利益回饋至個人,問題仍舊在惡化。

Web 3 之下的DID:個人和數據的重新統合

用戶的歸用戶,協議的歸協議

在中本聰的設想中,人們最好每次交易都使用一個新地址,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障隱私,但事實上除了駭客和忘記助記詞的人之外,沒人會這么幹,因為這違反了人偏好便利的天性。

Web 3.0 是概念的交叉點,從2004 年概念被提出,經歷了對傳統互聯網的改造,逐步和區塊鏈產生聯系,這種聯系並非是一步到位的,至少經歷了(公鏈)比特幣以太坊和EOS 時代,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多鏈及Layer 2 時代,試圖用一條公鏈取代WWW 萬維網,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仍是一個進行時,公鏈TPS 本身無法媲美現有網路的並發能力,也無法表現出替代傳統中心化數據庫的高效率優勢。

但至少,我們堅信下一代人類會在使用Web 3.0 的過程中共同成長,那我們現在就會堅信DID 的重要性,總會有入口的,而且也不會是一個入口,但是在可交互性與去中心化的協調中,數量一定會是有限的,這與社交工具類似,真正的基礎設施工會形成強大的用戶黏性,人性總是懶惰的,人們可能會隨時修改暱稱和頭像,但沒有人會日常更換微信號和手機號。

換句話說,Web 3.0 會反客為主,吸納區塊鏈、DeFi、NFT 這些概念共同組建下一代網路,而DID 會成為最直接的交互入口,我們暫時不能確定是VR 設備這樣的硬體,也無法直接認為錢包這種軟體就是最優選,但總歸會有的。

而個人數據控制權的回歸是其成功與否的判斷標准,這種數據所有權不是一種平臺對用戶的承諾,而是鏈上真實的哈希值,無可僞造,永久存續。

在FTX 的史詩級崩盤中,我們可以輕松跟蹤各地址的金額變化,從而親眼目睹大象倒下的每一步,但問題在於CEX 仍舊在控制我們的數據,個人用戶無法掌控自己的地址,就會損失自己的價值。

反其道而行之,數據和價值的統合,才能激發出去中心化鏈路的偉大價值—— 確保個人的價值掌握在個人手中,沒有鏈上訊息,任何的DID、SBT 都無法真正宣稱做到了去中心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Layer2 格局劇變:Base 生態有哪些關鍵亮點?

在激烈競爭的 L2 賽道中,原本穩坐釣魚臺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似乎面臨着前...

加密泡泡啊
111 3個月前

XRP 漲至 7.5 美元?分析師告訴 XRP 大軍為純粹的煙火做好准備!

加密貨幣分析師 EGRAG 表示,XRP 即將迎來關鍵時刻,價格可能大幅上漲,這取決於能否突破關鍵...

加密泡泡啊
115 3個月前

以太坊ETF通過後 將推動山寨幣和整個加密生態大爆發

比特幣ETF通過後市場動蕩,以太坊ETF交易前景分析 比特幣ETF通過後,市場出現了先跌後漲的走勢...

加密泡泡啊
132 3個月前

ZRO為啥這么能漲?

ZRO概述 ZRO代幣,全稱為LayerZero,是LayerZero協議的本地代幣,旨在作為治理...

加密泡泡啊
98 3個月前

今晚ETH迎來暴漲時代 op、arb、metis等以太坊二層項目能否跑出百倍幣?

北京時間7月23日晚上美股开盤後 ETH 的ETF开始交易。ETH的裏程碑啊,新的時代开啓。突破前...

BNBCCC
115 3個月前

Mt Gox 轉移 28 億美元比特幣 加密貨幣下跌 ETH ETF 提前發行

2014 年倒閉的臭名昭著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已向債權人轉移了大量比特幣 (BTC),作...

加密圈探長
104 3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