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什么?程序員如何抓住Web3.0時代機遇
最近Web3.0 ,元宇宙 的話題是今年技術熱門話題之一;所以今天也想來寫梳理一篇關於Web 3.0,和作為程序員的一些思考。
Web這個詞已經誕生了 31 年,WWW(萬維網)系統的出現再到互聯網當前Web2.0階段,技術思維不斷的變遷。Web3.0是對下一代互聯網的設計和設想。15年前,Web的發明人Tim Bernard-Lee爵士認為,目前互聯網的局限在於,HTML是給人看的,沒有元數據,不能被機器所理解。因此應該把數據賦予含義,开發出更智能、自動化程度更高的互聯網應用,從而實現Web3.0,即語義網(Semantic Web)。但是大約在5年前,Lee爵士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發生了變化,他發起了互聯網大憲章運動,呼籲用戶和從業者對互聯網的未來進行廣泛地討論。
什么是Web3.0,
我們先來看看Web1.0 和2.0的定義。
Web1.0 ——“投喂模式”
隨着 “WWW” 的出現,人們开始在頁面上制作各種可展示的信息,例如新聞、資訊和各種圖片等等,通過 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裏比較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
這一時間誕生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公司,例如谷歌、雅虎、搜狐、新浪,他們通過各種網頁信息的展示構成了各大門戶網站,然後吸引用戶點擊觀看,以此定制廣告,通過流量變現,後來我們常常稱這一時期為 Web1.0。
根據一些人的說法,“在 Web 1.0 中,內容創造者很少,絕大多數用戶只是作為內容的消費者。”
當時的網絡被視為一種使信息訪問的方式,但除了訪問朋友的 GeoCities 頁面之外,沒有其他很好的導航方式。這是非常混亂和壓倒性的。
Web2.0 ——“交互模式”
其實在 Web2.0 概念被提出來時,還並沒有 Web1.0 的說法。Web2.0 是由 Darcy DiNucci 於 1999 年發明,後來在 2004 年底的 O'Reilly Media Web2.0 大會上由 Tim O'Reilly 和 Dale Dougherty 推廣,Web2.0 才更被大家所接受。而為了區分,便把之前的網絡發展時期稱為 Web1.0。
Web1.0 的特點是網站提供內容,用戶閱讀內容,就好比我們看電視,只能看別人想展現給我們的內容,而我們沒有辦法左右播放的內容。
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行業中,一些更有意思的商業模式逐漸誕生,比如博客的誕生,Facebook 社交平臺的誕生,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 QQ 空間之類的,而這一類網站和應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允許用戶自主生成內容,與網站和他人進行交互,互聯互通,這也就是 Web2.0 的特點。
從 Web1.0 的“只讀”到 Web2.0 的“交互”,其實並不是一個更替的過程,雖然現在大部分的互聯網應用和產品都是屬於 Web2.0,但仍有許多屬於 Web1.0 的項目在運行。而身處 Web2.0 的許多互聯網從業者,也在思考互聯網下一步應該如何發展,於是,便有了各種 Web3.0 的暢想。
像谷歌、亞馬遜、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平臺的出現通過簡化在线連接和交易來為互聯網帶來秩序。批評人士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司在Web2.0時代積累了太多的權力。Web2.0的這些科技巨頭已經變成大中介和互聯網的守門人了。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做的大部分的事情,比如搜索網絡、與人們聯系、分享內容,都被迫依賴由這些公司开發的帶產權的不透明的服務代碼,不然就無法去做那些事情。
Web3.0 ——“去中心化模式”
而Web3 是關於奪回一些權力。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經濟系統內嵌到了互聯網裏。Web3.0的定義範圍比較廣。
隨着人工智能的逐漸應用,一些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正在興起,比如每當我們在閱讀新聞時,網站的算法會根據我們之前的文章偏好,自動給推薦類似的文章,每次在網上購物,也會推薦更有傾向購买的物品。
這意味着網站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开始學習和分析,變得更加智能,所以,一些互聯網從業者便把 Web3.0 定義為“更智能的互聯網”。Web3.0 是 Web2.0 的優化,大致地將 Web 3.0 貼上這么 4 個標籤:
1、統一身份認證系統
2、數據確權與授權
3、隱私保護與抗審查
4、去中心化運行
Web 3.0 將帶來透明、可信的互聯網經濟模式
因為用戶已經免費使用了幾十年的互聯網內容,大家對於將個人數據通過《用戶協議》和《隱私協議》的方式免費給網站、服務商使用的方法並不反感,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們忽略了,企業使用用戶的數據賺到的錢,並不會返回給用戶,在收入覆蓋運營成本之後剩下的利潤,用戶無權獲得。很多人覺得這理所當然,但這不公平。
無論是 Web 1.0 還是 Web 2.0,因為運營服務的中心化總是或多或少地帶來透明度和信任的問題。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數據權益通證化、數據確權與授權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來得到解決。用戶在 Web 3 的世界裏產生的數據歸用戶所有,在沒有得到用戶的授權確認之前,使用者無權使用。同時由數據使用而產生的收益,用戶也有可能通過數字加密貨幣行業的通證經濟分一杯羹。
通證經濟、數字資產的出現,也讓用戶得到了參與 Web 3.0 开發公司運行的機會,他們可以參與投票、參與分紅,實現开發者與使用者的良性互動。用戶既是使用者,又是維護者。
為什么我們需要Web3.0
Web1.0的开放協議讓今天的互聯網變得可能。但是,對於真實世界的軟件平臺服務來說,它們並不是一套完整的樂高積木。還有很多部分的協議缺失了,比如數據的存儲協議,基於數據的計算協議等。
而Web2.0的科技巨頭更進一步,提供了這些缺失協議的閉源版本,從而建立起了強大的商業模式(這是它們出現的本質原因)。
Web2.0有如下一些特點
平臺經濟。平臺最終必然走向壟斷
隱私換服務
數據歸平臺方所有。對數據的任何挖掘、加工等產生的利潤,歸平臺方所有
依賴於平臺而生存的某些職業,在平臺的利益分配上,沒有定價權
簡單地說,Web2.0讓平臺成為最有錢有勢的一方,所有人都在給平臺打工。這種平臺模式,不大可能從內部突破。
Web2.0,數據完全由企業掌控,會有如下問題
數據易泄漏。外界的攻擊,導致數據易被盜取。特別是很多企業內部數據用明文存儲,一旦被盜,所有信息相當於完全公开
數據易丟失。企業運維的事故性丟失,或黑客的攻擊性丟失,或企業倒閉服務關停導致的數據丟失等等
數據可被篡改。企業對其內部的數據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理論上來說,可修改任何數據(比如刪除做惡的記錄),即使是用的所謂純增量數據庫也是如此
數據會被審查。審查這個東西爭議很大,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另一方面負面作用非常大
數據會被打包售賣。這其實是一個灰色的商業模式,此不贅述
數據孤島。同一行業下競爭企業數據孤島現象特別嚴重,數據的相互交互特別困難
數據有這么多潛在的問題,核心原因就是數據被視為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數據及數據的使用規則,完全由企業來掌控。普通用戶完全沒有權力參與其中。
從Web3.0的角度來看,如果數據依賴於人或機構,必定會出現上述現象。而如果數據本身依托於开放的協議以及數學算法,那么是有可能解決上述那些問題的。
而對於我們程序員的思考
從开發者的角度來看Web3.0 。一直以來我們有兩種开發模式,一種是你做的是底層的協議,然後通過非營利性質的、公益性的方式來开發的。互聯網最初就是由政府和大學機構設計的开放式協議。而且這種方式一开始其實運行得非常好。我們有了 HTTP 協議,TCP/IP 協議,HTML,SMTP(郵件協議),都非常棒。
但是你看看後面接下來20年的發展,就會發現,好像不太對勁。比如現在 OpenSSL 的問題—— OpenSSL 為全世界互聯網用戶訪問一個網站提供了安全的保證,整個世界,所有上網的人都要依賴 OpenSSL ,它幫你把在網上輸入的銀行密碼、用戶密碼這些敏感數據做加密,以防被人盜取。但 OpenSSL 後來出現過一個很致命的大 bug ,因為 SSL 只有一群自發的、兼職的程序員在維護。協議這個東西,它背後是沒有商業價值的,OpenSSL 已經被拋棄了,因為它沒有商業模式,成不了一門生意。所以真正會去做的人很少很少,哪怕它這么重要。
第二種开發方式是公司化的,我們有 Facebook 這樣的巨頭公司在做廣告、有阿裏巴巴、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公司在做電商。這些公司都發展得非常之快,他們創造了大量的營收利潤,這些利潤又會被拿過來繼續支撐他們的發展。然後,世界上所有的聰明人、所有技術最好的工程師、所有的資金、生產力、所有人的精力,都被這些非常中心化的系統吸走了;另一方面,很多的個人开發者,或者小的創業公司,它們的生存空間正在被這些中心化的系統和平臺一點點的擠掉。他們飽受巨頭的“打壓”和“追殺”。
要么你被平臺直接封殺,這種例子在微信、Twitter、Facebook 上都很常見,要么你運氣比較好的話,不會被封殺,但需要付 30% 的過路費給這些平臺(蘋果的 App Store )。
所以,全世界現在有一群非常不开心的程序員,他們想要一種新的方式去做東西。而這種狀況恰好跟Web3.0 的出現相吻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XRP 漲至 7.5 美元?分析師告訴 XRP 大軍為純粹的煙火做好准備!
加密貨幣分析師 EGRAG 表示,XRP 即將迎來關鍵時刻,價格可能大幅上漲,這取決於能否突破關鍵...
今晚ETH迎來暴漲時代 op、arb、metis等以太坊二層項目能否跑出百倍幣?
北京時間7月23日晚上美股开盤後 ETH 的ETF开始交易。ETH的裏程碑啊,新的時代开啓。突破前...
Mt Gox 轉移 28 億美元比特幣 加密貨幣下跌 ETH ETF 提前發行
2014 年倒閉的臭名昭著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已向債權人轉移了大量比特幣 (BTC),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