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字研報!從第一性原理看SCP和AO如何影響鏈上世界

2025-01-08 00:01:28

1.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如何尋找最優的路徑來破局吞吐和場景的局限?

2.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從滿市場 meme 中破局的關鍵,如何找到區塊鏈最本質的基礎需求?

3. SCP 和 AO (Actor Oriented) 顛覆式的創新原則(將存儲和計算分離)具有什么魔法,能讓 Web3 徹底放飛自我?

4. 通過確定性程序在不可變數據上運行的結果將是唯一且可靠的嗎?

5. 在這樣的一種敘事下,SCP 和 AO (Actor Oriented)為什么能成為無限的性能,數據的可信和擁有可組合性六邊形战士?

導語

[數據來源:BTC 價格]

自從 2009 年區塊鏈誕生到如今已有 15 年有余,作為一種數字化技術的範式革命,它記錄的是數字價值和網絡價值,讓加密貨幣成為了一種新的資本範式的創新。

作為嫡長子的比特幣更是有望成為战略儲備資產,在 2024 比特幣大會上:

特朗普作出承諾表示,如果他重返白宮,將確保政府 100% 保留其擁有的比特幣,並將其列為美國的战略儲備資產。

而在特朗普贏得選舉,比特幣在那之後,一路上漲 150% ,最高點已然達到 107287 美元

特朗普的勝利顯然是對加密行業更為有利的,因為特朗普多次表達過強烈支持加密貨幣的立場。

然而,從短期來看,加密貨幣對選舉結果的高度敏感性可能導致市場出現短期的波動高峯。這種強勁的上升勢頭是否具有持續性?筆者認為,只有在消除不確定性並提高區塊鏈的擴展性之後,或許才能迎來一片新的“紅海”。

美國大選落地後"Web3"繁榮背後的陰霾

[數據來源:DefiLlama]

褪去聚光燈下的光芒,數字貨幣市場第二大數字貨幣以太坊的 TVL 從 2021 年到達歷史的最高峯後就持續低迷的走勢。

甚至 2024 年第三季度,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收入降至 2.61 億美元,為 2020 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乍一看,似乎偶有陡增,但整體趨勢表明 DeFi 在以太坊網絡上的整體活動有所放緩。

並且,市場也湧現出完全另類的一些交易場景專屬公鏈,比如近期非常熱門的 hyperliquid,是一種訂單薄模式的交易鏈,數據整體急速增長,從市值上 2 周衝進 top 50 ,預計年化收入能在全部公鏈中僅低於以太坊、Solana、波場,從側面來體現基於 AMM 架構和以太坊上傳統 DeFi 的疲軟。

[數據來源:Compound 交易量]

[數據來源:Uniswap 交易量]

DeFi 曾是以太坊生態的核心亮點,但由於交易費用和用戶活躍度的減少,導致其收入大幅下滑。

對此,筆者嘗試思考,目前以太坊或者說整個區塊鏈所面臨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該如何破局呢?

恰巧,隨着 SpaceX 的第五次試射成功,SpaceX 已然成為了商業航天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回顧 SpaceX 的發展之路,它能走到今天正是靠着關鍵性的方法論——第一性原理(Tips:第一性原理概念最早在 2300 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裏斯多德就提出過,他對“第一性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 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

那么,讓我們也運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層層剝开迷霧,探尋區塊鏈行業最本質的“原子”。從基本面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當前所面臨的困境與機遇。

Web3 的“雲服務”,是倒退還是未來?

當 AO (Actor Oriented) 這一概念被引入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衆多 EVM 系列區塊鏈公鏈趨於同質化的背景下,AO 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架構設計,展現出了獨特的吸引力。

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設想,而是有團隊正在將之付諸實踐。

正如上面所言,區塊鏈的最大價值是記錄着數字價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它就是一個公开透明的全球公共账本,所以基於這個實質,可以認為區塊鏈的第一性原理是一種“存儲”。

AO 是基於存儲的共識範式(SCP)所實現的,只要存儲不可變,無論計算端在哪裏進行計算,都能保證結果具備共識,AO 全球計算機誕生了,實現大規模並行計算機的互聯和協作。

回顧 2024 年,Web3 領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莫過於銘文生態的爆發,這可以看作是早期存儲和計算分離模式的一種實踐。例如,Runes 協議採用的蝕刻技術,允許在比特幣交易中嵌入少量數據。這些數據雖然不影響交易的主要功能,但作為一種附加信息,構成了明確的可驗證且不可消費的輸出。

盡管在初期,一些技術觀察者對比特幣銘文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擔心這可能成為網絡攻擊的潛在入口。

然而, 2 年來,它完全在鏈上存儲數據,且至今未發生任何的區塊鏈分叉。這種穩定性再次印證了,只要存儲數據不被篡改,無論計算端在哪裏進行計算,都能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或許你會發現,這不正是與傳統雲服務幾乎一致?例如:

在計算資源管理上,在 AO 架構中,"Actor" 是獨立的計算實體且每個計算單元可以運行自己的環境,這不和傳統雲服務器的微服務和 Docker 如出一轍嗎?同樣,存儲上傳統的雲服務能依賴於 S 3 或者 NFS 等,而 AO 則依托於 Arweave。

然而,簡單地將 AO 歸結為“冷飯熱炒”並不准確。盡管 AO 借鑑了傳統雲服務的某些設計理念,但其核心在於將去中心化存儲與分布式計算相結合。Arweave 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存儲網絡,與傳統的中心化存儲有着本質區別。這種去中心化的特性賦予了 Web3 數據更高的安全性和抗審查性。

更重要的是,AO 與 Arweave 的結合並非簡單的技術堆疊,而是創造了一種新的範式。這種範式將分布式計算的性能優勢與去中心化存儲的可信性相結合,為 Web3 應用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這種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在存儲系統中實現完全去中心化設計的同時,依托分布式架構保證性能。

2. 這種結合不僅解決了 Web3 領域的一些核心挑战(如存儲安全與开放性),還為未來可能的無限創新和組合提供了技術基礎。

下文將深入探討 AO 的理念和架構設計,並分析其如何應對以太坊等現有公鏈所面臨的困境,最終為 Web3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原子”角度看待目前 Web3 的困境枷鎖

自以太坊攜帶着智能合約的橫空出世,以太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王者。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還有比特幣嗎?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比特幣被創造為傳統貨幣的替代品,旨在成為一個去中心化和數字化的現金系統。而以太坊不僅僅是一種加密貨幣,更是具有創建和實施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

總的來說, 比特幣是傳統貨幣的數字替代品,具有較高的價格,但是並不意味着有着較高的價值,以太坊更像是一個开源平臺,從豐富度上來看其具有可期望的價值,更能代表當下理念上 Web3 的开放世界。

所以,自 2017 年以來,許多項目試圖挑战以太坊,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少之又少,但是以太坊的性能一直為人詬病,所以隨之而來的便是 Layer 2 的增長,Layer 2 看似繁榮的背後卻是在困境中無奈的掙扎罷了,由於競爭的愈演愈烈,一系列問題也逐漸的暴露了出來,成為了 Web3 發展的嚴重的枷鎖:

性能存在上限枷鎖,用戶體驗不佳

[數據來源:DeFiLlama]

[數據來源:L2 BEAT]

近期,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以太坊的擴展計劃 Layer 2 是失敗的。

最初 L2 在以太坊的擴展計劃中是以太坊亞文化的重要延續,也有需要多人力挺 L2 的發展路线,期望通過 L2 來降低 Gas 費用和提高吞吐量來實現用戶數量和交易數量的增長,然而,在 Gas 費用降低的情況下並沒有迎來預想中用戶數量的如期增長。

事實上,擴展計劃的失敗,負責任的是 L2 嗎? 其實很明顯,L2 只是一只替罪羊,誠然它負有部分責任,但是其主要責任還是在以太坊身上,進一步來說,是目前 Web3 大部分鏈在底層設計上的問題所引發的必然結果。

我們從“原子”的角度來闡釋這個問題,L2 本身是承擔了計算的職能,而區塊鏈本質的“存儲”是由以太坊所承擔的,並且為了獲得足夠的安全性,也必須是由以太坊來對數據進行存儲和共識。

然而,以太坊本身在設計上為了避免了執行過程可能的死循環,從而導致整個以太坊平臺停止的情況,因此任何給定的智能合約執行都會限制在有限的計算步數內。

進而一步導致 L2 的設計上是期望無限的性能的,但是實際上主鏈的上限卻給它帶上了枷鎖。

短板效應決定了 L2 是存在天花板的。

詳細的機制,讀者可以拓展閱讀來進行了解:《 從傳統 DeFi 到 AgentFi:探索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 》。

玩法局限性大,難以形成有效的吸引力

以太坊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應用層繁榮的生態,在以太坊的應用生態裏面,擁有着各種不同的 DApps。

但是,繁榮的背後真的是一片百花齊放的場景嗎?

筆者認為,顯然不是的,以太坊繁榮的應用生態的背後是金融化嚴重且非金融類的應用遠遠不夠成熟的單一局面。

下面我們來看看以太坊上發展較為繁榮的應用板塊

首先,NFT、DeFi、GameFi 和 SocialFi 等概念雖具有金融創新的探索意義,但這類產品目前並不適合普羅大衆。Web2 之所以能發展得如此迅猛,歸根結底在於其功能足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與金融產品和服務相比,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 消息、社交、視頻、電子商務 等功能。

其次,從競爭角度來看,傳統金融中的 信用貸 是一種非常普遍且廣泛的產品,但在 DeFi 領域,這一類產品仍然較少,主要原因在於目前缺乏有效的鏈上信用體系。

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允許用戶真正擁有自己的網上個人資料和社交圖譜,並能夠跨越不同的應用。

只有這些去中心化的信息能實現零成本存儲和傳遞,才有可能構建 Web3 強大的個人信息圖譜,和一套基於信用體系的 Web3 應用。

自此,我們再次明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L2 未能吸引足夠多的用戶本身不是它們的問題,L2 的存在從來就不是核心的動力,真正突破 Web3 困境枷鎖的方式是創新應用場景來吸引用戶。

但目前的情況就像節假日的高速,受限於交易性能的限制,就算有再多創新想法都難以推動落地。

區塊鏈的本質本身是“存儲”,當存儲和計算耦合之後就顯得不夠“原子”化了,在這種不夠本質的設計之下必然是存在着性能的臨界點的。

一些觀點將區塊鏈的本質定義為交易平臺,貨幣系統又或者是強調透明性和匿名性。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區塊鏈作為一種數據結構的根本特性以及更廣泛的應用潛力。區塊鏈不僅僅是為了金融交易,其技術架構允許它跨越多個行業進行應用,如供應鏈管理、醫療健康記錄、甚至是版權管理等領域。因此,區塊鏈的本質在於其作為一個存儲系統的能力,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可以安全地保管數據,還因為它通過分布式共識機制保障了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每個數據塊一旦被加入到鏈上,就幾乎無法被改變或刪除。

原子化的基礎設施:AO 讓無限的性能成為可能

[數據來源:L2 TPS]

區塊鏈的基本架構面臨着一個明顯的瓶頸:區塊空間的限制。就像一本固定大小的账本,每筆交易和數據都需要記錄在區塊中。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都受制於區塊大小限制,導致交易必須相互競爭空間。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否能突破這個限制?區塊空間一定要受限嗎?是否有辦法讓系統實現真正的無限擴展?

盡管以太坊的 L2 路线在性能擴展上是取得了成功的,但是這僅僅只能說是成功了一半,因為 L2 在吞吐量上提升了幾個數量級,在面臨交易高峯的時候對當個項目或許是能夠撐的住的,但是作為大多數 L2 的存儲和共識安全繼承鏈來說這點的擴展提升是遠遠不夠的。

值得注意的是,L2 的 TPS 無法無限提升,主要受限於以下幾個因素:數據可用性、結算速度、驗證成本、網絡帶寬和合約復雜性等因素。雖然 Rollup 通過壓縮和驗證優化了 L1 的存儲和計算需求,但仍需要在 L1 上提交和驗證數據,因此受到 L1 的帶寬和區塊時間限制。同時,生成零知識證明等計算开銷、節點性能瓶頸以及復雜合約的執行需求也限制了 L2 擴展的上限。

[數據來源:suiscan TPS]

目前 Web3 真正的挑战在於吞吐和應用的不足,這將導致很難吸引新的用戶,Web3 或許將面臨失去影響力的風險。

簡而言之,吞吐量的提升是 Web3 能否有光明未來的關鍵,實現一個可以無限擴展和高吞吐的網絡是 Web3 的愿景。例如,Sui 採用確定性並行處理方式,預先排列交易以避免衝突,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預測性和擴展性。這使得 Sui 能夠處理超過每秒 10, 000 筆交易(TPS)。同時,Sui 的架構允許通過增加更多驗證節點來提升網絡吞吐量,理論上實現無限擴展。並採用 Narwhal 和 Tusk 協議減少延遲,使系統能夠高效並行處理交易,從而克服了傳統 Layer 2 解決方案的擴展瓶頸。

而我們所探討的 AO 也是基於這種思路,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它們都在構建一個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Web3需要一種基於第一性原理、以存儲為核心的全新基礎設施。正如埃隆·馬斯克重新思考火箭發射和電動車產業時所做的,他通過第一性原理從根本上重新設計這些復雜技術,從而顛覆了行業。AO 的設計也類似,它通過計算和存儲的解耦,摒棄傳統區塊鏈的框架,構建面向未來的 Web3 存儲基礎,推動 Web3 邁向去“中心化雲服務”的愿景。

基於存儲共識的設計範式 (SCP)

在介紹 AO 之前,我們得先談談比較新穎的 SCP 設計範式。

SCP 或許大多數人比較陌生,但是比特幣的銘文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不嚴格的來說,銘文的設計思路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以存儲為“原子”單位的設計思想,或許它有着一些偏離。

很有趣的是, Vitalik 曾經也表現出了想成為 Web3 紙帶的意向,而 SCP 範式正是這一類的思想。

在以太坊的模型中,計算是由完整的節點執行,然後全局存儲並提供查詢,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以太坊雖然是一個“世界級”的計算機,但是它卻是一個單线程的程序,所有的步驟都只能一步一步來,顯然這是效率低下的。同時也是“MEV 優良的土壤”,畢竟交易籤名會進入以太坊的內存池並公开傳播,再由礦工進行排序和出塊,雖然這個過程可能僅需 12 秒,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交易內容已暴露在無數“獵人”眼前,他們能夠迅速截取並模擬,甚至反向推演出可能的交易策略。關於 MEV 詳細內容可擴展閱讀:《以太坊合並一年後的 MEV 格局》

與之不同的,SCP 的想法是將計算與存儲分離,或許這樣說你會覺得有點抽象,沒關系,我們拿 Web2 的場景來舉例。

在 Web2 的聊天和網購過程中,往往在某些時候是有着突發性的高峯流量,然而一臺計算機在硬件資源上是難以支撐如此大的負載的,為此聰明的工程師們提出了分布式的概念,將計算交給多臺計算機,最後他們將各自的計算狀態進行同步和存儲。這樣就能彈性的擴展以應對不同時期的流量。

相似的 SCP 也可以看作這樣的一種設計,將計算分攤到各個計算節點上。不同的是,SCP 的存儲不是 MySQL 或者 Postsql 等數據庫,而是依賴於區塊鏈的主網。

簡而言之, SCP 就是用區塊鏈來存儲狀態的結果和其它數據,從而保證存儲數據的可信性,並實現一個與底層區塊鏈分層的高性能網絡。

更具體地說, 區塊鏈在 SCP 中僅用於數據存儲,而鏈下客戶端/服務器負責執行所有計算並存儲生成的所有狀態 。這樣的架構設計顯著提高了性能和可擴展性,但在計算和存儲分離的架構下,我們能否真正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簡單來說,區塊鏈主要用來存儲數據,而實際的計算工作是由鏈下的服務器來完成的。這種新的系統設計有一個重要特點:它不再使用傳統區塊鏈那種復雜的節點共識機制,而是把所有共識過程都放在鏈下進行。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因為不需要復雜的共識過程,每個服務器只需要專注於處理自己的計算任務就可以了。這讓系統能夠處理幾乎無限多的交易,而且運行成本也更低。

雖然這種設計和目前流行的 Rollup 擴容方案有些相似,但它的目標更大:它不僅僅是用來解決區塊鏈擴容問題,更是要為 Web2 向 Web3 轉變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說了這么多,那么 SCP 具有哪些優勢呢?SCP 通過將計算和存儲解耦。這一設計不僅提升了系統的靈活性和組合性,還降低了开發門檻,並有效解決了傳統區塊鏈的性能限制,同時確保數據的可信性。這樣的創新使得 SCP 成為高效且可擴展的基礎設施,賦能未來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

1. 可組合性 :SCP 將計算放在鏈下,這使得不會污染到了區塊鏈的本質,使得區塊鏈保持了“原子”性的屬性。同時,計算在鏈外,區塊鏈只負擔了存儲的功能屬性,這意味着可以執行任何的智能合約,基於 SCP 的應用遷移也變得極為簡單,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2 . 开發壁壘低 :鏈下的計算決定了,开發人員可以使用任何語言進行开發,無論是 C++,python 還是 Rust,無需專門使用 EVM 以 Solidity 語言編寫,而程序員唯一的代價可能就是和鏈交互的 API 的成本。

3. 無性能限制 :鏈下計算,使得計算能力直接對齊了傳統應用,性能的上限取決於計算服務器的機器性能,然後傳統的計算資源彈性擴展由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不考慮計算機器的成本而已,計算能力是無限的。

4. 可信的數據 :由於“存儲”的基本功能由區塊鏈承擔,這說明所有的數據都是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任何節點在對狀態結果懷疑的情況下,都可以拉取數據重新計算。因此區塊鏈為數據賦予了可信的特性。

比特幣在面對"拜佔庭將軍問題”提出了 PoW 的解法,這是中本聰在當時環境下打破常規思路的做法,這樣成就了比特幣。

類似的,在面對智能合約的計算的時候,我們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或許這是一個看似違背常理的方案, 但是當大膽的下放計算功能,將區塊鏈回歸本質的時候,回首驀然發現存儲共識得到滿足的同時, 也滿足了數據开源以及監督可信的特點, 得到完全和 Web2 一樣優異的性能, 這就是 SCP。

SCP 和 AO 的結合:擺脫了枷鎖的束縛

說了這么多終於要來到的 AO 了。

首先,AO 的設計採用了一種叫做 Actor Model 的模式,這個模式最初是在 Erlang 編程語言中使用的。

同時,AO 的架構和技術是基於 SCP 的範式的,將計算層與存儲層分離,使存儲層永久去中心化,而計算層保持傳統計算層的模式。

AO 的計算資源與傳統計算模式類似,但其增加了永久存儲層,使計算過程可追溯且去中心化。

說到這裏,你或許會發現,AO 用的存儲層是那個主鏈呢?

顯然,用來做存儲層的主鏈必然是不可能採用比特幣和以太坊的,至於原因在上面筆者已經討論過了,相信各位讀者也已經很容易想明白這一點。AO 最終計算的數據存儲和最終可驗證性問題是由 Arweave 來進行的。

那么在這么多去中心化存儲賽道,為什么選擇 Arweave 呢?

選擇 Arweave 作為存儲層主要基於以下考慮:Arweave 是一個專注於永久存儲數據的去中心化網絡,其定位類似於“永不丟失數據的全球硬盤”,與比特幣的“全球账本”和以太坊的“全球計算機”有所不同。Arweave 類似一個永遠不會丟失數據的全球硬盤。

更多關於 Arweave 的技術細節,請參考:《讀懂 Arweave: Web3 的關鍵基礎設施》

下面,要我們着重來討論一下 AO 的原理和技術,看看 AO 是如何實現無限計算?

[數據來源:ao 信使的工作原理 | 手冊]

AO 的核心是構建一個可無限擴展且無環境依賴的計算層,AO 的各個節點基於協議和通信機制進行協作,使得每一個節點都能提供最優的服務從而避免競爭的消耗。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 AO 的基本架構,AO 是由進程和消息這兩類基本單位和調度單元(SU)、計算單元(CU)和信使單元(MU)所構成的:

  • 進程:網絡中節點的計算單位,用於相應的數據計算和消息處理,例如,每一個合約可以是一個進程。

  • 消息:進程之間通過消息進行交互,每一條消息都是 ANS-104 標准的數據,整個 AO 都必須遵循這一標准。

  • 調度單元(SU):負責對進程的消息進行編號,使得進程可以進行排序,並且要負責將消息上傳到 Arweave。

  • 計算單元(CU):AO 進程中的狀態節點,負責執行計算任務,並且將計算的結果和籤名返回給 SU,確保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驗證性。

  • 信使單元(MU):節點中的路由存在,負責將用戶的消息傳遞到 SU,並對籤名數據進行完整性校驗。

值得注意的是,AO 沒有共享狀態,只有全息狀態。AO 的共識是博弈所產生的,由於每一次計算所產生的狀態都會上傳到 Arweave,從而保證數據的可驗證性。當用戶對某個數據產生質疑時,可以請求一個或多個節點對 Arweave 上的數據進行計算,一當結算結果不符則會對相應不誠實的節點進行罰沒。

AO 架構的創新:存儲和全息狀態

AO 架構的創新之處在於其數據存儲和驗證機制,通過利用去中心化存儲(Arweave)和全息狀態來替代傳統區塊鏈中的冗余計算和有限區塊空間。

1. 全息狀態 : 在 AO 架構中,每次計算生成的“全息狀態”會被上傳到去中心化存儲網絡(Arweave)。這種“全息狀態”不僅僅是交易數據的簡單記錄,它包含了每一次計算的完整狀態和相關數據。這意味着,每個計算和結果都會被永久記錄,並可以隨時進行驗證。全息狀態作為一種“數據快照”,為整個網絡提供了一個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方案。

2. 存儲驗證 : 在這種模式下,數據的驗證不再依賴於每個節點重復計算所有交易,而是通過存儲和比對上傳至 Arweave 的數據來確認交易的有效性。當某個節點產生的計算結果與存儲在 Arweave 上的數據不符時,用戶或其他節點可以發起驗證請求。此時,網絡會重新計算數據,並核對 Arweave 中的存儲記錄。如果計算結果不一致,節點就會受到懲罰,確保網絡的誠信性。

3. 突破區塊空間限制 : 傳統區塊鏈的區塊空間受到存儲限制,每個區塊中只能包含有限的交易。而在 AO 架構中,數據不再直接存儲在區塊中,而是上傳到去中心化的存儲網絡(如 Arweave)。這意味着,區塊鏈網絡的存儲和驗證不再依賴於區塊空間的大小,而是通過去中心化存儲來分擔和擴展。區塊鏈系統的容量因此不再受到區塊大小的直接限制。

區塊鏈的區塊空間限制並非不可突破。AO 架構通過依賴去中心化存儲和全息狀態,改變了傳統區塊鏈的數據存儲和驗證方式,從而為實現無限擴展提供了可能。

共識是否必須依賴冗余計算?

不一定。共識機制並不必須依賴冗余計算,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依賴存儲而非冗余計算的方案在某些場景下也是可行的,尤其是當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能夠通過存儲驗證來保障時。

在 AO 的架構中,存儲成為一種替代冗余計算的方式。通過將計算結果上傳到去中心化的存儲網絡(這裏是 Arweave),系統可以確保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並且通過狀態的全息上傳,任何節點都可以隨時查驗計算結果,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正確性。這種方式依賴的是數據存儲的可靠性,而不是每個節點重復計算的結果。

下面要我們通過一個表來看看 AO 和 ETH 的區別:

不難發現,AO 的核心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個:

1. 大規模並行計算:支持無數進程並行運行,顯著提升了計算能力。

2. 最小化信任依賴:無需信任任何單一節點,所有的計算結果都可以無限的重新復現和追溯。

AO 如何破局:以太坊為首的公鏈困境?

對於以太坊所面臨的兩大困境,性能枷鎖和應用不足的局面,筆者認為這正是 AO 的強項所在,理由有以下幾點:

1. AO 是基於 SCP 範式設計的,計算和存儲是分離的,所以在性能方面不在是以太坊單進程一次計算所能比擬的,AO 可以根據需求彈性的擴容更多的計算資源,並且 Arwearve 中對消息日志的全息態存使得 AO 可以通過復現計算結果來保證共識性,從安全的角度也不輸以太坊和比特幣。

2. 基於消息傳遞的並行計算架構能夠讓 AO 的進程之間不需要去競爭“鎖”,在 Web2 的开發中我們不難知道,一個高性能的服務會盡量避免鎖的競爭,因為這對於一個高效的服務是代價巨大的,同樣,AO 進程之間通過消息來避免了鎖的競爭正是這種思路,這使得其擴展性達可以達到任意規模。

3. AO 的模塊化架構,AO 的模塊化體現在 CU、SU、MU 的分離,這使得 AO 可以採用任意的虛擬機,排序器等,這為不同鏈的 DApp 遷移和开發都提供了極為便捷和低廉的成本,結合 Arwearve 高效的存儲能力,使得在上面开發的 DApp 可以實現更為豐富的玩法,例如,人物圖譜在 AO 上至少是極為輕松就能實現的。

4. 模塊化架構的支撐,使 Web3 能夠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要求。盡管 Web3 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和去監管,但不可避免的是,各國不同的政策對 Web3 的發展和推廣產生着深遠影響。靈活的模塊化組合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進行適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 Web3 應用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發展。

結尾

計算與存儲的分離是一個偉大的設想,也是基於第一性原理下的系統化設計。

作為一種類似“去中心化雲服務”的敘事方向,它不僅提供了良好的落地場景,還為結合 AI 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只有真正理解 Web3 的基礎需求,才能擺脫路徑依賴所帶來的困境與枷鎖。

SCP 與 AO 的結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它繼承了 SCP 的所有特性,將智能合約不再部署在鏈上,而是將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數據存儲到鏈上,實現了人人可驗證的數據可信性。

當然,目前還沒有一條絕對完美的路徑,AO 仍然處於萌芽發展階段。如何避免 Web3 被過度金融化,創造出足夠多的應用場景,為未來帶來更豐富的可能性,仍然是 AO 成功道路上的一份考卷。至於 AO 能否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仍需等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SCP 與 AO 的結合,作為一種充滿潛力的开發範式,雖然其理念尚未在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但未來 AO 有望在 Web3 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推動 Web3 的進一步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2024年Web3遊戲回顧:創新不斷,但為何還是成為牛市下的缺席者?

2024 年,Web3 遊戲行業呈現復雜態勢,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战。雖然日活躍用戶數...

4 6小時前

生態賦能與行業創新,GT為何成為投資者的下一個“必選項”

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催生了衆多變革,其中交易所平臺幣的崛起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作為鏈接交易所、用戶...

星球日報
4 6小時前

Virtual 與 AI16Z,誰能在 AI 浪潮中笑到最後?

AI Agent 在 2024 年 Q4 席卷而來,2025 熱度不減,截至 2025 年 1 月...

4 6小時前

解析Swarms等6大AI Agent籌碼:1647大戶持倉15.8億美元代幣,底部分散購买,高位歸集的操盤陽謀

作者:Frank,PANews AI Agent已經成為當前鏈上交易繞不過去的熱點,從ai16z到...

4 6小時前

OSL交易時刻:BTC衝高後跌破9.7萬美元,分析師警告可能出現大幅回調

1.市場觀察 關鍵詞:ETH、ETF、BTC 加密貨幣ETF本月吸金5.85億美元,主要來自比特幣...

4 6小時前

Roam攜手Huma,推動DePIN生態共建與用戶共贏

作為全球無线寬帶聯盟(WBA)OpenRoaming™計劃 15 家企業聯盟中唯一一個Web3 I...

星球日報
5 6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