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SAGA經濟模型:通往可負擔區塊之路
原文作者:0x Loki,ABCDE 研究員
SAGA 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向下遊需求方分發區塊空間,涉及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定價,SAGA 採用了一種獨有的「音樂椅定價」進行:
(1)假設初始狀態下有 a= 12 個驗證者,SAGA 希望從中選擇 8 個進行委托驗證;
(2)首先 SAGA 按照質押率排名從中選取一定數量的驗證者進入出價環節,例如 p= 10 ,那么排名第 11 和第 12 的驗證者將被淘汰;
(3)接下來 10 個驗證者進行報價,按照報價從低到高進行排序,選擇其中 8 個作為委托驗證人,同時價格按照 8 個驗證者中價格最高者確定,報價為 6 美元和 8 美元的 2 號、 7 號驗證者被淘汰,剩下 8 個驗證者入圍,並同意按照 5 美元進行定價。
這個機制看起來非常復雜,但可以實現一個目標:通過內卷提供盡可能便宜的區塊空間(或者叫有效定價)。
以上述案例為例,如果驗證者想要獲取獎勵,就必須確保自己進入前 8 。第一步需要確保自己的質押量足夠,這有點類似 EOS 過去的超級節點,第 21 名和第 22 名的獎勵存在顯著差異。
第二步是通過報價入圍。代入單個節點視角,報價 0.01 和報價 5 美元,最終獲得的訂單價格都是 5 美元,但是 5 美元需要冒着被淘汰的風險,所以盡可能地報低價。
但逐漸地,大部分驗證者就會發現這是無止境的內卷,價格逐步向 0 便宜,所以如果考慮到驗證者的成本(包括代幣的機會成本),更加穩妥的方式是報一個略高於自己成本的價格。所以實際過程中定價會接近【成本 + 少量利潤】,長期看會處於一個非常低的區間,這個過程中還會不斷淘汰高成本的驗證者。
下表可以看出,坎昆升級以後,ETH L2 便宜了很多,但仍然不夠便宜,特別是相對 Solana 而言。從技術角度,我們需要 BTC/ETH 這樣的安全性,但從商業角度,大規模應用也確實無法承受 0.1 U/ 筆的交易費用,所以「極低並且穩定的費用」是非常有意義的。
另外 SAGA 的收費模式也和其他公鏈有所區別,用戶不需要直接支付網絡費用,應用可以自行決定收費方式(例如訂閱制、买斷制、廣告收費甚至完全免費),這也更加符合 Web2 的商業模式慣例,提供了更多靈活性。
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SAGA 的激勵測試網 Saga Pegasus 目前已經有幾百個協議,截至 2024 年 4 月 1 日,該計劃包括 350 個項目。這些項目中有 80% 是遊戲。大約 10% 的項目是 NFT 和娛樂, 10% 是 DeFi。這個數據也和經濟模型體現了一致性——SAGA 更加適合輕資產、高用戶數量、高用戶頻次的場景。
最後需要關注的是代幣分配,按照 Binance 公布的信息,初始流通量只有 4.5% 的 Launchpool 和 1.5% 的空投,而生態系統和基金會份額基本可以忽略:
(1) 75% 的籌碼 Binance Launchpool,拋壓非常有限;
(2)總量 15.5% 的空投只發放了 1.5% ,很有可能後面還有很多輪,再考慮到激勵測試網上還有幾百個項目(可能發幣),發幣以後 SAGA 仍然值得繼續參與(尤其是質押)
SAGA 詳細信息:https://binance.com/zh-CN/research/projects/saga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998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