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Web3版的“公衆號” 能成為內容創業者的“理想國”嗎?
當每一篇文章都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商品時,它將改變什么?
在當前這個碎片化的社交媒體時代,如何能堅持做一個“不恰爛飯”又能維持生計的優質內容創作者?
這是大量內容創作者們正在面臨的困境。
一邊是花了大功夫認真研究寫出來的千字內容無人問津,一邊是10秒短視頻個個瀏覽破百萬;一邊糾結着跟隨流量密碼用網絡流行詞、加梗圖,一邊又被質疑新媒體語境下“中文已死”;寫自己喜歡的東西難以生存,能帶來收益的內容又往往不是自己喜歡的……
導致這些問題的出現的原因歸根結底就在於,當下內容變現的路徑太過單一。在信息免費的大環境下,留給深度內容創作者的的生存道路大約只有打廣告、接軟文這一條,流量似乎成為了衡量內容好壞的唯一標尺。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打破這種困境呢?實際上,過去這些年來很多平臺都在探索讓優質內容多元變現的方式,比如嘗試打賞、付費問答、會員訂閱等,但最後的效果都並不盡如人意。運營了11年的知乎至今都從未盈利,甚至虧損還在不斷擴大。
但如今,這個困擾了Web2多年的問題,在Web3好像有了新的解決思路。最近,硅星人發現了件有意思的事情——很多Web3“老炮”們分享信息的來源變了,他們不再總是轉發公衆號、知乎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常常分享一個帶有“Mirror”字眼的鏈接。
點开這些鏈接後會跳轉到一個個文章界面。從呈現方式來看,這些文章基本與公衆號、博客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每篇文章的下方有幾行鏈接,一些文章的上方還出現了籌款標志。
Mirror上文章的形態,圖片來自於Mirror.xyz
這些文章都出自於一個叫Mirror.xyz的平臺。而這個平臺明確提出的發展目標,是要用Web3的方式給內容創作經濟帶來一場革命。
|Web3的“公衆號”,讓內容真正屬於創作者
Mirror.xzy由A16Z的合夥人 Denis Nazarov 於 2020 年12月首次推出,並於去年10月正式面向大衆开放,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寫作平臺。
所謂去中心化的寫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所創作內容,從過去存儲在各個公司數據庫中,變成儲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中。
這么一來,你每個創作的內容將被貼上一個獨一無二、只屬於你的標籤,一旦發布之後將永遠地存在於某個區塊鏈節點上,當被惡意復制傳播時,那些復制品都會自動被打上“贗品”的標籤。
那么,去中心化內容創作是怎么在Mirror上簡單得以實現的呢?
首先,要想成為Mirror.xyz上的創作者,你必須先要擁有一個數字錢包,並將其與Mirror連接起來。
連好之後,你就進入到了你的Mirror個人主頁設置。在這個部分,除了設定用戶名、頭像、簡介等基礎信息之外,你可以實現鏈接Twitter、增加共同創作者、添加訂閱標籤等功能,跟公衆號比較類似。
此外,它還有一個連接ENS地址的功能。簡單來說,ENS就是Web3世界裏的域名服務商,它將復雜的以太坊地址轉換為便於記憶的字符,形成以“.eth”結尾的以太坊域名,實際上就跟我們現在很多網址“.com”的後綴差不多。但與Web2的網址不同的是,一個ENS地址,在是你的個人身份標識的同時,另一方面它也相當於是你的錢包地址。
舉個例子,如果小明擁有了一個xiaoming.eth的ENS,別人覺得小明的文章寫得不錯想打賞,就直接輸入xiaoming.eth轉账就硅星人就可以直接收到。
因此,對於創作者來說,如果有讀者愿意在Mirror上為其內容付費,這個費用就會直接進入他的錢包,而不再會被某個中間平臺從中抽成。
除此之外,Mirror 上發布的每一篇內容都有所作權聲明和驗證鏈接。在內容發布時用戶將使用密鑰籤名確認,每一篇內容發布之後在其頁面底部都至少有“Arweave 交易 ID”、“貢獻者以太坊地址”和“內容摘要”三列數據。其中Arweave是一個提供數據分布式永久儲存的數據庫,相當於Web3裏的AWS。如果你把這篇文章變成了NFT,那么你還有一個NFT地址。
這些信息點擊後都可在區塊鏈上公开查看,每一次內容更改都需經由創作者本人使用籤名密鑰才能進行操作。
Mirror文章末尾的所有權標識
在這樣的機制下,作品的原創性和版權得到了保護,內容真正地屬於了創作者。接着,一種全新的、基於所有權的變現模式就开啓了。
|擺脫廣告束縛,內容變現的玩法不止一種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重要的問題——Mirror如何幫助作者實現內容多元變現。
目前Mirror的使用面板很簡潔,在個人主頁的右側,從上到下你可以看到三個大的操作板塊,分別為內容、籌款和NFT。其中,籌款下又包含了創作內容衆籌和分流共創兩個選項。
點擊“內容”,就可以开始在左側編輯創建一篇文章。從編輯功能和呈現上來說,Mirror跟我們現在所熟悉使用的創作工具差別不太大。唯一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文章中除了可以常規添加外部鏈接、圖片和視頻之外,還可以在文章中嵌入NFT、衆籌等帶有Web3 元素的模塊。
寫好一篇內容後你有兩個選項,一個是直接發布,另一個是將其“NFT化”。如果你選擇直接發布,那么這篇文章除了是存在區塊鏈上的之外,跟其他普通的Web2文章基本沒區別,獲得收益的方式也就是來自訂閱、讀者打賞、在文章中打廣告。
但如果選擇以NFT形式發布,那你這篇文章就相當於變成了一個商品,可以在公开市場進行拍賣出售。
某篇被做成NFT的文章及價格, 圖片截自於Mirror官網
看到這裏是不是還是覺得變現方式不夠創新?別着急,當你把文章Token化引入籌款機制時,玩法就變多了。
下面,我們來以一位劇本創作者小明為例,把整個“籌款”過程劃分為創作前、創作中、創作完成後三個階段來理解。
創作者小明有天突然靈感來了想要寫一個短劇本,但創作劇本預計需要耗費1-2個月的時間,那也就意味着這1-2個月小明都沒有收入了,怎么辦呢?這時,他就可以使用Mirror的內容衆籌功能。
使用這個功能主要分為四步:
命名你的項目。給你的項目想個名字再添加一張圖片。
設置一個衆籌目標額度。比如50個以太坊(目前Mirror僅支持以太坊作為衆籌標的)。然後,規定一下單個衆籌參與者可參與的上限,並留下你的ETH收款地址(相當於給收據)。
設置作品的治理token。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一個可以拆分的版權股份。填入token名稱、代號以及自己預留的份額。比如你填10%,剩下的90%將被分配給衆籌者們。
描述你的項目。小明需要把想要寫劇本的主題和內容進行大致的闡釋,以吸引對主題感興趣的讀者參與衆籌。
一切就緒之後,你就可以點擊發布了。一個正在衆籌的項目大概像這樣,有一個衆籌進度條。如果沒有達到衆籌目標資金將被退還給參與衆籌的人。
圖片截自於Mirror官網
籌到目標資金之後,小明开始進入第二階段:正式創作。
开始動筆後,小明覺得有一部分的內容好像很適合自己朋友小張來一起創作。這時,小明就可以使用“分流共創(Splits)”的功能,邀請小張來寫那部分內容,並將自己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分給他。當然,分流共創不僅僅只能是兩個人,也可以是更多人。
全部內容創作完成後,小明點擊以NFT的形式發布了自己的作品。之後,他劇本大受好評,被索尼影業看上了准備买下拍電影。這時,他的這篇劇本作為NFT交易所取得的收益,一部分歸創作者小明和小張,另外一部分則將分給最开始參與衆籌的那些支持者。
如果之後這個劇本又被漫威看上了,再次轉手,衆籌者們又將再次得到分成。而由於這個作品本身、衆籌者們的籌款信息、分配比例都是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的,因此大家並不擔心小張會自己獨吞收益,而是能夠永久地享受分成。
於是,在這個模式下,Mirror為內容變現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題思路——讀者既可以是純粹地花錢支持自己喜歡的內容創作者,為知識买單。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作為內容的投資人,實現內容變現的利益共享。
此外,目前Mirror還被認為是建立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最簡單的方式:通過一篇文章,創作者闡述了一個項目的創意;通過衆籌,召集了社區的初始成員;通過社區投票(Token Race),對各類決議進行實施。一個Web3小型社區就這么運轉了起來。
不過,Mirror目前還有很多功能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編輯時有卡頓、主頁沒有查找文章或作者的功能、沒有後臺數據顯示文章閱讀情況和訂閱情況等等,從信息展示和傳播的角度還遠不及Web2的各種產品。
但Mirror所引入的將內容NFT化及將所有權拆分模式,所創造的基於內容創作而發展出的投資和消費的生態,確實也給內容創作者實現自給自足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那么,你們如何看待這種基於NFT所有權的創作者經濟?你們認為這種模式又有沒有辦法能直接通過Web2的方式得以實現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注:封面圖來自於Mirror.xyz官網的舊版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文|Juny 編輯|VickyXiao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