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降息預期升溫 但通脹陰霾仍存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經歷重大轉變。盡管美聯儲的降息計劃受到美國高通脹的影響,但其他央行仍在積極探索降息的可能性。他們擔心持續的消費者價格壓力,因此在考慮降息時更加謹慎。
據彭博社的季度指南顯示,全球23家頂級央行中,僅有日本央行在未來18個月內沒有降息計劃,而其他央行則在考慮降息或已經實施了降息措施。
在歐洲,瑞士央行已經降息兩次,而歐洲央行只降息一次;英國央行尚未採取行動,而挪威的政策制定者則表示他們不太可能在2025年前降息。盡管如此,全球降息政策仍可能面臨挑战。
隨着下半年的到來,全球大部分地區的貨幣政策似乎正在朝着寬松的方向發展。各國央行需要在維持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美聯儲
根據6月份發布的預測中值,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將降息一次,所有人都在關注此次降息是否會發生在第三季度、年底,或者甚至更晚。
在2024年初的數據引發人們對降低通脹進程停滯的擔憂之後,政策制定者一直對开始放松政策的時機持謹慎態度。但一些美聯儲官員強調,近期數據表明壓力正在再次減弱。衡量消費者價格潛在增長的關鍵指標 5 月份連續第二個月放緩。
不過,一些官員表示,重要的是不要過分強調一些令人鼓舞的通脹數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決策者將依賴一系列數據,包括勞動力市場和價格數據,以決定何時降低利率。
歐洲央行
歐洲央行在6月份進行了連續加息之後的首次降息,但目前並不急於採取更多行動。根據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公布的最新季度預測,通脹雖然仍在逐步回落,但要到2025年底才能持續達到2%的目標。
工資增長(特別是服務業的工資增長)導致消費者價格上漲,官員們擔心貨幣政策放松過快。7月份下次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幾乎被排除,這意味着9月將是下一次降息的機會。
日本銀行
日本央行本季度的亮點最早可能出現在7月份。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將在本月會議上公布一項減少債券購买的量化緊縮計劃。不排除同時加息的可能性。
貨幣問題可能會繼續使日本央行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日元貶值已經通過擡高進口成本給家庭和小企業帶來壓力,這也是日本經濟在過去三個季度兩次萎縮的原因之一。
日本財務省在4月底和5月初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幹預以支持日元。越來越多的市場觀點認為,日本央行遲早會採取行動支撐日元。
英國央行
英國央行在6月20日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8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盡管委員會投票決定將利率維持在5.25%不變,但九名委員中有兩名希望立即降息四分之一個百分點,而對於至少另外三名委員來說,這一決定是“經過權衡的”,這將使鴿派佔據多數。
6月份的決策因7月4日英國大選而變得復雜,當時各黨派競選活動如火如荼。盡管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那次投票“與決策無關”,但時機並不方便。
經濟學家認為,降低利率的主要障礙仍然是服務價格和工資增長的僵化,英國央行正在用這兩個指標來衡量潛在壓力。通脹率已回到2%的目標水平,但央行預計通脹率將在年底前再次上升。
英國央行預計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0.5%,高於第一季度的0.7%。鑑於英國經濟不斷走強,不太可能推遲降息決定,因為官員們認為,即使在寬松周期开始後,政策仍將處於“限制性”區間。
瑞士央行
瑞士央行已於3月份先行降息,領先於歐元區其他央行。該國通脹率僅為1.4%,低於許多其他地區,並且預計今年還將進一步下降,因此官員採取行動時遇到的障礙比其他地方要少。
瑞士央行每季度只發布一次政策決定。6月份,央行官員再次下調借貸成本,而現在決策者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會在9月份延長寬松周期,還是再等一段時間。
在此背景下,央行即將迎來換屆。副行長馬丁·施萊格爾將於10月接替托馬斯·喬丹出任央行行長。由於他的職業生涯一直與現任行長密切合作,觀察人士認為他不太可能在貨幣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變。
俄羅斯央行
俄羅斯央行似乎准備在第三季度开始時提高其基准利率,今年迄今為止該利率一直維持在16%。
盡管分析師此前預計貨幣寬松政策將在下半年开始,但5月份通脹率加速上升至8.3%是央行目標的兩倍多,這將迫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考慮。
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6月份警告稱,如果通脹壓力沒有开始緩解,7月份的利率會議上可能會“大幅”加息。俄烏衝突的繼續導致經濟過熱並引發通脹,持續的勞動力短缺加劇了薪資競爭,政府支出也不斷增加。
印度央行
印度央行於6月暫停了第八次連續評估,等待通脹進一步緩解。但六人貨幣政策委員會中有兩名利率制定者投票支持降息和改變立場,表明正在更積極地討論轉向。
印度央行行長沙克提坎塔·達斯曾表示,當印度央行確信通脹率(目前正放緩但速度不夠快)將長期穩定在4%的目標水平時,可能會考慮改變政策。在6月18日的一次活動中,他表示,現在考慮改變政策“為時過早”,並主張避免“任何形式的冒險主義”。
這可能意味着利率從四年來的最高點6.5%开始下降需要更長的時間。7月份的預算將是衡量印度總理莫迪是否在推行寬松的財政政策來贏得支持的關鍵。這可能會給印度央行帶來壓力,迫使其放松貨幣政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