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OneKey 王一石:硬件錢包覆蓋率可能不到 5%,但紅利期仍然很遠

2022-10-08 16:10:43

採訪:朱恩民,鏈捕手

受訪者:王一石,OneKey 核心貢獻者

2022年,盡管Web3概念推動加密行業來到新的高度,但諸多平臺破產與被盜等事件仍給幣圈人蒙上一層陰影:如何才能確保資產安全?在軟件錢包暴露出種種問題後,一部分人轉向硬件錢包,試圖借助這一物理隔離方式來建立絕對的安全保險。

具體到硬件錢包領域,華人創業項目OneKey備受關注,經典產品OneKey Classic兼具安全性和交互體驗,受到不少行業KOL的背書。其創始人王一石自2013年入行,早年在巴比特論壇編譯發表過許多加密行業文章,之後供職於巴比特、幣信、字節跳動等機構,也有着幾次創業經歷。種種機緣助推,他專注於硬件錢包領域並持續耕耘數年。

近日,鏈捕手邀請王一石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在近3個小時的對話過程中,王一石既介紹了硬件錢包的安全價值、市場行情和使用建議,也分享了他在加密行業的創業經驗和對華人出海的冷靜思考,並澄清來自Web2行業的認知誤區,此外,他還對鏈捕手道出自己從業十年的心聲。

王一石認為,硬件錢包是加密用戶的最後一道安全防线,適合存儲重要的冷資產,隨着用戶體驗和價格成本的優化,硬件錢包會像U盤一樣普及。他以自身實際經驗提醒,創業者一定不能自嗨,要關注是否給用戶創造了真實的價值。以下是對話全文。

一、如果硬件錢包可以像小米手環一樣便宜

鏈捕手:請介紹一下你進入加密行業的經歷和創立OneKey的故事。

王一石:我是在2013年开始在一個IT論壇开始知道比特幣,當時還在土木工程專業念大三。知道之後,我立刻去翻看比特幣白皮書,但沒看懂。多方尋找後,我在巴比特論壇上讀到吳忌寒翻譯的中文版白皮書,覺得實在太酷了,跟自己之前接觸的東西都不一樣。當時國內關於幣圈的資料很少,基本上只有Bitcoin Magazine,還有一個很古老的論壇叫bitcointalk.org,就是在很小的圈子裏流行,大家也都是很純粹的興趣。

我的第一個比特幣是在淘寶上找人代交易的,當時還能夠輕松买到一個完整的比特幣,現在已經很難了。記得第一次持有比特幣時,我渾身在發抖,感覺自己真的在參與一項偉大的社會實踐。當我的錢包交易記錄同步到鏈上後,我興奮極了,心想這就是上鏈嗎?接觸比特幣之後,我翻譯了很多CoinDesk和Bitcoin Magazine的一手資料發在巴比特論壇上。宋歡平留意到我,就在微博上私信問要不要一起創業。第二天,我就买機票去了浙大紫金港附近加入了巴比特早期團隊。

2014年,我想換一個方向,就去了比特基金,主要負責看項目,自己也做一些項目。但那兩年市場行情很差,幣價狂跌,記得我當時從五千人民幣的價格一直买到八百多,最後身上一個子兒都沒了,項目也運作得不太好。後來,我就去字節跳動上班了,待了大半年。接着,幣信創始人星空找到我,從兼職幫着做產品設計到全職加入。期間,我在2018年離職短暫創業並修整一段時間,直至2020年重回幣信。

OneKey硬件錢包也是從幣信獨立出來的。我在負責幣信內部的硬件加密設備時,發現也可以對外商用,最初變成一個硬件錢包“幣信Key”,後來研發團隊拿了融資,目前是以獨立的公司形式運作。

鏈捕手:你為什么選擇硬件錢包這樣一個小衆領域?目前存在哪些痛點?

王一石:在安全事故不像現在這樣頻發之前,大家很少關注硬件錢包或者Web3裏的硬件分支,硬件錢包一直是一個很小衆的領域。選擇做硬件錢包,是因為交易所、托管式錢包、礦池礦機等其他方向,別人做的已經很好了,除非我能夠把產品或者用戶體驗提高十倍,不然做不過人家。OneKey啓動之初是幣信的內部工具,後來發現用戶也喜歡,種種機緣巧合,順水推舟就做了下來。

硬件錢包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盲籤、交互方式和用戶體驗等方面。盲籤方面,使用硬件錢包時,最關鍵的是籤名數據和鏈上真實數據的一致性。這個數據通常是ABI,需要針對每一個合約去解析其中的數據內容,工作量巨大。用戶體驗方面,目前硬件錢包的整體體驗,包括軟硬件在內,都很像1990年代早期的BP機,還是很初始的狀態。

很多人不用硬件錢包,一是因為用戶體驗差,引導流程對小白用戶來說門檻很高,軟件配套也很差。二是因為定價問題。在不確定硬件錢包可以帶來什么價值時,一兩千元的價格會讓很多人退卻。價格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硬件錢包的價格可以像小米手環一樣便宜,體驗的門檻就會降低,即使不好用,丟了也無所謂。當用戶切身感受到產品帶來的好處,也就愿意使用了。

鏈捕手:OneKey和其他硬件錢包的區別和亮點是什么?

王一石:硬件錢包市場,目前兩個主要玩家是Ledger和Trezor。Trezor是世界上第一個硬件錢包,但沒有安全芯片;Ledger用戶很多,但安全芯片的固件不开源,沒有那么Web3,用戶只能相信Ledger不作惡。相比Ledger和Trezor,OneKey走了一條中間路线,既保持开源,又使用了安全芯片,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有安全芯片的Trezor”,是目前市面上體驗最佳、綜合實力最均衡的硬件錢包。

跟其他硬件錢包相比,OneKey最大的不同點是:它是真正徹底开源的錢包,軟硬件都开源,軟件不僅开源,還採用MIT協議,其他人也可以直接拿去商用。真开源和假开源是有區別的。之前Solana生態錢包Slope上傳用戶的私鑰助記詞,就暴露出市面上的很多开源錢包可能不是真正的开源。我對开源這件事有執念,不管錢包做得好壞,开源更重要。

鏈捕手:Trezor和Ledger等都出現過安全問題,硬件錢包是萬無一失的嗎?普通用戶應該怎么把硬件錢包用到極致安全?

王一石:Trezor是用戶郵件被釣魚輸入助記詞,但軟件錢包也一樣會遇到;Ledger是用戶訂單和隱私數據被泄露,實際上資產是安全的,並且泄露問題並非Ledger造成。這些例子並不能說明硬件錢包不安全,只能說明硬件錢包的服務商使用的數據平臺可能不安全,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軟件一定是不可靠的。

對於普通用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是專式專用,把硬件錢包盡可能好地隔離,冷的和熱的分开,小額的和大額的分开。大額的和冷的放硬件錢包,小額的和熱的放熱錢包,這就可以解決99%的安全問題了。在Web3世界裏,數據就是錢,錢就是數據,隔離錢本質上就是隔離數據,就是風險的隔離。在我看來,硬件錢包類似扳手,是一個非常好的專式專用的工具,存在感覺很低,很適合拿來存儲重要的冷資產,這是人性中的需求。

鏈捕手:OneKey的市場數據如何,你們是如何推廣的?

王一石:在海外市場,目前行業老大是Ledger,體量是我們的二三十倍。在國內,OneKey應該是第一名,因為價格便宜,用戶資產規模也比較大。我們沒有專門花錢請人推廣,早期推動OneKey增長的其實是一些KOL,他們是在體驗過後自發宣傳的。一些幣圈知名企業的內部員工也是OneKey用戶,雖然還沒有跟他們的公司層面正式合作,但這是一個特別好的信號。

我們的推廣方法很簡單,篩選出真正對硬件錢包感興趣的用戶,通過體驗試用的方式,讓他們自行驗證並自發宣傳。對OneKey來說,現在的階段投放买量還不太現實,我們關注的是產品本身。最底層的邏輯是,產品本身是有競爭力的,我們可以很放心地拿出來給用戶橫向比較。等到下一個階段,產品打磨得非常不錯了,我們可能會做一些流量投放。

二、硬件錢包是最後一道安全防线

鏈捕手:Celsius破產等安全事件會導致硬件錢包市場迎來紅利期嗎?硬件錢包目前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潛在的用戶群體又會有多大?

王一石:很難。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安全事件,但是韭菜還是一樣的,因為韭菜的記憶只有7秒。大家很快就會忘記,繼續存托管錢包。其實,類似的安全事件或者Rug都是給大家一個信號,不管你有多么信任一家平臺,但一定要把長期大額的錢放到自己保管私鑰的錢包裏,軟件或者硬件錢包都可以。

以市面主流的Ledger和Trezor估算,Ledger全球累計出貨量大概是450萬臺,其中有相當比例是一人多臺,Trezor少一半。毛估計算,目前真正使用硬件錢包的用戶可能是兩三百萬,佔整個加密世界的用戶比例不到10%,可能是4%-5%。

長期來看,我認為幣圈裏每兩個人應該有一個硬件錢包。因為硬件錢包的成本一定越來越低的,數字資產的安全性一定是越來越重要。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U盤一樣,當成本低到幾十塊錢的時候,就不會糾結購买U盤是否值當。當你做一個決策的成本變得非常低的時候,就不會有心理負擔,买就完了。如果硬件錢包不貴,卻能使資產永遠不會丟,其實是花小錢辦大事。

鏈捕手:從人性的角度,不攜帶硬件似乎更加方便,隨着軟件錢包安全問題逐漸解決,硬件錢包是否會逐漸冷落,就像很多人不再用U盤?

王一石:在定位上,軟件和硬件錢包一开始就是分道揚鑣的。軟件錢包圍繞着易用性,在兼顧安全性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服務功能來吸引用戶。硬件錢包則是完全相反的路线,並且完全不信任軟件,只信任自己去做守門員。不同的出發點決定了兩者在產品形態上越離越遠。

安全問題有一個特別核心的點,就是我們如何賦予安全能力?Web2產品裏的郵箱短信、顧客驗證等安全措施,其實都是依托於平臺本身,但達不到絕對的安全。從安全角度去看,物理上的安全絕對是最保險的,需要完全隔離網絡去存儲。硬件錢包扮演的角色是最後的一道防线,並且這道防线由自己掌握,即便前面所有的保護措施都失敗了,最後私鑰還在自己的硬件錢包裏。

三、創業者不能自嗨,用戶愿意付費是衡量標准

鏈捕手:OneKey創業過程中主要經歷過哪些挑战?對於入圈的創業者,你有哪些建議?

王一石:從OneKey的經驗來看,第一個大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即如何找到一個真正對這份事業有抱負和決心的人,其實很難。OneKey在早期沒有能夠確定一個高標准的招人門檻,使得當時招的一些人不太能滿足現在的需要。以實際經驗來看,一個優秀工程師一定是普通工程師的10倍。這也是創業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創業公司很難去跟大廠競爭人才,因為人總是既要又要,希望長期穩定和高收入,但創業公司很難滿足這些條件,只能分享一個愿景,加入進來一起build。

OneKey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些理想化。在做功能和需求時,沒有完全貼合市場,有時候是在自嗨,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創業公司自我感覺良好,設想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但實際上用戶不买账,這其實就不是真正好的方向。我也在反思,過去總想要解決一個非常難的問題,要解決非常多Web3的大挑战,但用戶的需求可能沒那么復雜,可能就是簡單地解決一個問題。有可能我們太高估新技術落地的速度,也太低估新技術落地後的影響。

必須得務實地看待Web3的真實狀況:現在Web3的全球用戶大約幾千萬,肯定不到一億人,圈子裏的人很嗨,有一些熱錢在裏面流動。但是圈外人看Web3,是很表面、很外圍的,覺得發一個NFT就是Web3,其實並不是。

從這個意義上,創業者需要不斷追問自己,做的功能真的足夠剛需嗎?用戶愿意付費嗎?這是很底層的問題,如果你的產品足夠好,用戶應該愿意付錢;如果用戶可付可不付,就說明沒那么剛需。這是創業公司被逼到絕路時,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必須要向最好的團隊、最核心的用戶看齊,一定不能自嗨,這是非常忌諱的。很可能你想的東西人家已經想過了,你做的東西人家也已經做過了,應該跳出去,保持一個啥都不懂的狀態,重新審視行業最頭部的公司在幹嘛?這樣可能會有一些新想法。

真實的商業環境與在大公司內部創業完全不同,沒有標准答案,也沒有大公司在啓動初期提供流量等各種資源。在真實世界,問題的維度往往更高,面臨的挑战也遠不止一個。你能產生影響並覆蓋更多用戶的方式,並不一定是解決了世界上最難的問題,而可能是以最快的方法解決了一個不那么難的問題,或者是以簡單的方法解決了一個大家心裏知道,但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問題。

在我看來,創業團隊容易受外界聲音幹擾。當外界吹起一股風,團隊要做這個,外界吹起另一股風,團隊要做那個。這樣很難真正抓到用戶迅速起量的階段,說不好聽一些,喫屎都趕不上熱的。另外,現金流非常重要。現在市場大環境不好,不光是估值會偏低,融資時間也會很久。如果沒有很好的現金流,團隊很難有高昂的士氣去持續 build。

鏈捕手:你如何看待加密領域華人創業者的優勢和劣勢?在當下赴海外創業的大背景下,華人創業者需要注意什么?

王一石:我也沒能做到通俗意義上的成功,只能說自己親身感受到的經驗。華人創業者普遍勤奮,但一個大問題是,不夠國際化。相比之下,印度的Web3團隊是典型的又勤奮、又國際化,其官方語言又是英語,出海比華人有優勢。究其原因,語言是一個障礙,這樣會跟海外的VC和團隊溝通不暢,但也能克服。

但更關鍵的原因不在於語言,而在於華人創業者看待問題的中國視角。有一個觀點是,華人總想做家長式App,希望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中國互聯網用戶處於一種被圈養的狀態;海外App更希望把用戶當成年人,一個App解決一個問題,不會在一個App裏塞所有東西。

在加密領域也有類似的現象,海外Web3商業項目通常只專注一個點並做到極致,更傾向於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吸引更多用戶。大家各自不是在造一堵圍牆圈養用戶,而是各自做一個大節點,節點之間打組合拳,這樣,不同項目合作時就不會擔心存在利益衝突或者市場份額被對方喫掉,也可以滿足用戶更多需求。

華人創業者出海面臨的一大挑战是,放棄大而全的家長式Web3創意想法之後,如何把野心收縮到一個非常小的點上?單點突破之後,又如何跟印度和硅谷的Web3創業者競爭?這是過去只專注國內市場的Web2創業公司不需要考慮的,但加密領域面對很多海外用戶,不能變成一個中國人自己玩的產品

華人創業者出海面臨的另一大挑战是,招人難。創業團隊在早期就要招母語是英語,又非常懂中文的人來幫助出海。但在新加坡和灣區這樣的地方,很難招到合適的人。如果對方母語是英語,團隊必須要有高效的溝通形成合力,並且新加坡招人成本比北上深更高,很難說招到的人能夠彼此非常契合地認同一個方向。種種原因綜合,你會發現團隊雖然搬到了新加坡了,可在新加坡招一個人怎么就這么難?

現在很多幣圈公司都跑到迪拜、新加坡,我想要潑一盆冷水,人出去不代表認知就出去。如果去了新加坡,卻依然在一個華人為主的Web3環境裏,其實並不是真的意義上出海,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國家去生活。其實出海並不是指物理出海,而應該是認知出海,物理在哪裏反而不重要。現在Web3其實本質上沒有物理落地的場景,大部分都是线上的,普遍遠程辦公,在國內也可以做一個面向海外的產品。

四、未來可能會出現“加密貨幣階級”,價值觀念大為不同

鏈捕手:從字節跳動到幣信,再到OneKey,可以說你經歷過Web2和Web3行業,你認為兩者的關系是什么?Web2行業對Web3存在哪些誤解?

王一石:在我看來,所有的Web2公司最後都是Web3公司。首先更正一個謬誤,很多Web 2公司的人認為,Web3就是Web2的產品加個鏈,這種觀點其實很片面。我對Web3的定義是,Web3是Web1 被賦予了資產的流動。

Web2公司普遍喜歡做平臺,把用戶圈起來在平臺產生交易流動,再去抽水。Web3不是,Web3特別關注可組合性,沒有哪一個應用和鏈可以獨善其身,總是和其他生態產生交互。Web3的另一個特質是,用戶自己掌握數據和資產。

如果Web2公司想要切到Web3,絕對不是簡單地給產品發個幣或者發個NFT,那就太無聊了。很多Web2公司其實已經在探索Web3的產品形態,可能會出一個類似於Facebook的巨型企業,但解決的問題一定不是現在Facebook已經解決的,而是一個在Web3才會有的問題,老實說我的想象力不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我還要糾正一個觀念,很多人認為交易所和DeFi都是Web3。其實交易所是Web2,因為交易所所有的業務核心在Web2就能夠被解決,除了充幣和提幣與Web3沾邊,交易所更像是Web2.5,不是真正的Web3。Web3應該是從用戶打开應用、訪問網站开始,就已經是在鏈上以高度可組合性的形式去做N多事情。

另一個誤解是,Web2的經驗可以簡單套在Web3上。很多Web2團隊說要做Web3,其實不明白哪些事情非得放到鏈上,哪些事情不需要放到鏈上,也不明白哪些是曇花一現的需求,哪些是長期的需求。所以,Web2創業者切換到Web3時,經常會帶入一些之前在Web2行業裏的先入為主的觀點。

舉個例子,很多Web2創業者到Web3之後不知道做什么,就想去做基礎設施、節點服務、鏈上數據,並且還是按照Web2的方式去做。但Web3其實缺的不是基礎設施,Web3缺的是超級應用,缺的是100個像STEPN這樣能夠將圈外人帶進來的超級應用。

鏈捕手:關於Web3,你最近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王一石:我最近有一個很強的感受,當價值存儲的位置被轉移時,傳統世界的估值模型會變化。舉個例子,一些00後买的第一個資產很可能就是加密貨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主要的投資標的和對象也是加密貨幣。這意味着,這一代人從第一天接觸投資开始,他的價值認知就是跟crypto錨定在一起的。一股茅臺3000元,他會覺得不值,一個ETH是3000元,他會說真便宜。

也就是說,價值好像在被扭轉。先是傳統金融,再是其他比如房地產。我們總是在嘲笑一些人买Sandbox的地,覺得只是一個鏈上數據而已,區塊鏈裏的一塊地和房子怎么可能有可比性,當然是房子值錢。但加密行業裏的長期holder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這就讓我意識到,除了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以外,以後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階級,可以叫“加密貨幣階級(crypto class)”。在他們的認知裏,原生代幣是加密貨幣,而不是房子、股票、債券。當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時,許多價值被吸附到Web3世界,傳統世界的估值模型會受到影響。如果你不再被一個傳統的價值觀念束縛,剛接觸社會時就已經在一個Web3的定價體系裏,那么你看待同樣事物的價值會跟其他人完全不同。這可能會比我想象的還要快。

鏈捕手:入行十年,你如何定位自己在加密行業的身份?你的心態如何?

王一石:入行十年,我一直沒有離开,因為幣圈有毒,進了Web3再跳出去,就會發現傳統行業的東西都是陳詞濫調,沒有新鮮內容。加密行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名詞誕生,說明行業變化快,給人帶來很多快感。真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我自己就是一個學生,不是謙虛。一個很明顯的感受是,2020年开始,以太坊的基礎設施變好了,一些新鏈也做得很不錯,這個行業裏突然湧進來非常多高知的精英,過去在頂尖的大廠和金融機構裏的人做出了很多創新的金融產品。加密行業不斷地往前走,老的知識都沒有用了,越到後面來的人越厲害。如果還不能盡早做出一款好產品,積累一些牢靠的用戶底子,後面的機會越來越少。

做OneKey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帶團隊創業,以後再也沒機會了,競爭是很激烈的。現在一些95後,甚至是99年的人都很不錯,他們的認知、執行力都很好,相比之下,我可能還能繼續做幾年跟得上節奏,但再往下就很危險,會被淘汰掉。

所以必須要有空杯心態,你啥都不是,過去所有的積累跟經驗,只不過是比別人早幾年入行而已,這樣才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如果有太多的顧慮或沉默成本,會很難放开去接受新事物。大家經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拿自己的偏見去看待新東西,不光失去了參與的機會,也讓自己一直迷失在過去的認知中。

我評價自己是悲觀的積極准備者,一直都在積極准備,好讓自己能夠較好地進入下一個階段。在我看來,勢比人重要,大趨勢留給人將事情做成的機會很有限。很好的機會,可能就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如果總是盯着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好機會,就已經晚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美國比特幣ETF規模超過黃金ETF?一切正在發生着...

彭博情報公司(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11月21日,美國比特幣(...

杜牧白
7 11小時前

聊一聊香櫞公司做空Microstrategy公司股票

周四,在幣圈除了比特幣不斷創新高,逼近10萬美元;還有一件大事就是,知名做空機構香櫞研究公司(Ci...

杜牧白
7 11小時前

特朗普交易再起?指數上漲 黃金續走高 比特幣上測9.9萬

美股周四收盤走高,道指、標普上漲近500點,市場消化了英偉達再次強勁的盈利表現。羅素2000小盤股...

幣海獨步者
10 19小時前

美SEC主席Gensler將於1月20日卸任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0月21日宣布,第33任主席蓋瑞·詹斯勒(Gary Gensler)...

流動的沙
10 19小時前

中國政府態度大轉彎?法院裁定持有加密資產合法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最近的一項判決澄清了擁有加密貨幣在中國並不違法。11 月 18 日的判決確定了...

杜牧白
10 19小時前

阿達尼因賄賂案被美國指控,拖累印度股指引發暴跌

北京時間周五消息(11月22日),因深陷美國賄賂和欺詐指控的泥潭,印度阿達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股價暴...

陸一夫
10 19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