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營銷狂人”孫宇晨背後的故事:加密商業、政治與90後企業家的全球野心
作者:Jordan,PANews
1863年7月30日,“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出生,127年後的1990年7月30日,孫宇晨在青海省西寧市呱呱墜地,就像福特推動了汽車工業的普及,孫宇晨在促進加密貨幣和Web3全球採用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25年3月28日,35歲的波場TRON創始人的孫宇晨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也是加密領域繼CZ、SBF和Brian Armstrong後的第四人,這一事件無疑是對其在區塊鏈領域貢獻與全球影響力的肯定,也引發了加密行業和傳統商業的集體關注。
從“爭議”到“權威認證”的符號意義
自進入公衆視野以來,孫宇晨一直飽受爭議。
從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到順利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就讀,青年時期的孫宇晨可謂一路順風。2011年,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特朗普的母校——攻讀碩士學位的孫宇晨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東西:比特幣,同一年他與就讀清華大學的蔣方舟登上了亞洲周刊封面。
通過比特幣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孫宇晨在2015年回國創業,適逢當時國內區塊鏈行業興起,孫宇晨投身其中並順理成章地獲得IDG旗下“90後基金”青睞,這一年孫宇晨還收到了人生的一個大禮:成為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第一期學員,並且是其中唯一一名“90後”,而他的入選與IDG創始人熊曉鴿的力薦不無關系,這位投資圈大佬曾親自為孫宇晨寫過推薦信,也讓孫宇晨多了一個Title——“馬雲門徒”。
也正是在2015這一年,馬雲登上《福布斯》封面。如同孫宇晨自己在社媒所說:“十年後,鬥轉星移,世事變幻,唯一不變的是傳承,堅守與建設。十年了,一切都才剛剛开始。”
真正讓孫宇晨出圈的是2019年轟動一時的“巴菲特午餐事件”——2019年6月4日凌晨3點48分,孫宇晨在各大社交平臺宣布,以破紀錄的456.8萬美元(約人民幣3154萬元)成功拍下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然而到了2019年7月23日,孫宇晨突然宣布因患上突發腎結石而需取消與巴菲特的午宴。最終於2020年1月23日,孫宇晨在推特上發布照片,他在美國奧馬哈一個私人鄉村俱樂部與巴菲特共進晚餐,晚餐持續逾3小時,交流了比特幣、特斯拉等話題。
坦率地說,孫宇晨早期種種行為的確引發了不少爭議,加密社區認為他給自己塑造了“90後創業先鋒”的人設形象,並且利用媒體宣傳、商業成功案例來迅速提升個人知名度,這一時期的孫宇晨更多被視為一個炒作高手,加密貨幣行業對他的看法也褒貶不一,一些人認可他的市場推廣能力,但也有不少人覺得他頻繁使用高調言論、甚至“蹭熱度”。
然而,伴隨加密市場愈發成熟,行業看待孫宇晨的角度和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2024年底,孫宇晨在蘇富比拍賣行花費624萬美元(約4500萬元人民幣)競拍獲得“最貴香蕉”並使用加密貨幣支付,隨後的發布會中,還當場喫了香蕉,他的做法也成為了藝術的一部分,體現了藝術的魅力所在——通過挑战傳統認知引發人們的深思。
如果說孫宇晨“發家”主要依賴名人效應和加密市場的牛市周期,但隨着行業开始進入成熟期,加密社區也逐漸理解並認同曾經無法接受的觀點或行為,而這次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不僅是 國際主流媒體 的認可,可以說也是加密行業價值觀重估的一次重要信號。
福布斯報道的背後,市場風向變了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加密貨幣行業從一個小衆技術實驗逐步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的態度也經歷了顯著變化:從最初的無視,到警惕和批判,再到如今的合作與接納。媒體的立場轉變不僅反映了行業的發展軌跡,也深刻影響了公衆對加密貨幣的認知。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階段,主流媒體對這一新興技術的關注度極低,甚至長期處於“無視”和“警惕”狀態。即便有所報道,也往往帶有居高臨下、懷疑和輕視的態度,比如:
● 2011年,《時代》雜志首次提及比特幣,但並未深入分析其潛在價值,而是將其描述為“極客們用來挑战現有金融體系的實驗性貨幣”,並未給予其金融創新的正面評價。
● 2013年,《福布斯》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公开將比特幣形容為“21世紀的龐氏騙局”,並稱其“缺乏基本價值支撐,最終可能崩潰”。
● 2015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表文章指出:“比特幣可能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貨幣,因為缺乏政府的支持,且其價格波動性使得它無法成為穩定的支付手段。” 文章認為,比特幣在技術上可能是創新的,但其經濟學基礎存在缺陷。
實際上,不只是媒體,彼時的主流創投圈對待加密貨幣人士依然抱持懷疑態度。
不過,隨着BTC突破10萬美元大關,以及加密貨幣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傳統媒體不再居高臨下,態度也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就在不久前,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為過去十四年以來對加密貨幣的負面報道向讀者公开道歉,該媒體在聲明中表示:
主流媒體對加密行業發出這樣的“歉意”,其實從側面說明了一件事:風向變了。
另一方面,《福布斯》選擇雜志封面人物並非隨意決定,而是基於一系列嚴格的評估標准,涉及行業和國際影響力、商業成就、創新性、以及話題性等多個方面,孫宇晨作為TRON創始人推動了區塊鏈的應用發展,不僅讓TRON成為以太坊之外的全球核心公鏈之一,也通過與多個DeFi、NFT平臺合作使得 TRX市值一度躋 身全球前十。基於孫宇晨在加密行業的影響力、商業運作能力、國際市場拓展以及高度的話題性,盡管外界對他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孫宇晨在區塊鏈行業中的角色,使他具備成為登上《福布斯》封面人物的資格。
向“全球商業領袖”升級蛻變
去年11月,孫宇晨加入特朗普家族加密項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 擔任顧問,WLFI也直言不諱的表示孫宇晨的見解和經驗將幫助其繼續創新和發展,而在此消息官宣的前一天孫宇晨已向WLFI投資3000萬美元並成為該代幣的最大投資者。
實際上,對於孫宇晨和WLFI項目而言,彼此合作是一次“雙贏”的嘗試,因為TRON原生代幣TRX也被美國總統背書的主流加密項目所接納。據Arkham監測數據顯示,TRX現已成為特朗普家族加密項目WLFI持倉市值第四大代幣,僅次於ETH、WBTC和USDC:
1、ETH:7933枚,約合1463萬美元;
2、WBTC:162.69枚,約合1350萬美元;
3、USDC:1119.9萬枚,約合1120萬美元;
4、TRX:4071.8萬枚, 約合962萬美元 。
正如《福布斯》雜志中所描述的, 7500萬美元的注資點 燃了加密市場的WLFI买入狂潮,這些操作只為孫宇晨帶來了一點账面回報,他的WLFI持倉也被無限期鎖定,而特朗普家族則借此暴賺約4億美元,但是這次看似“喫虧”的投資,卻給孫宇晨帶來了巨大的跨界影響力。
在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穩定幣的當下,TRON公鏈在穩定幣市場一直保持着領導地位,以市值規模最大的美元穩定幣USDT為例, 根據DeFiLlama數據顯示,TRON已成為USDT總流通量居前的區塊鏈,僅次於以太坊。
DeFiLlama數據還顯示,T RON生態穩定幣市值已經超過660億美元,當前觸及661.93億美元歷史新高,而且一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由此可見,孫宇晨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打破“加密=投機”的公衆傳統認知並重塑加密行業形象,而在此過程中,孫宇晨的個人IP也發生了一步步轉變,實現了從早期“高端炒作”,到技術或行業領袖,再到“全球商業領袖”的升級蛻變。
孫宇晨的“政治經濟學”:加密金融布局,推動TRON“觸角”延伸至美國市場
如今,加密貨幣已經不局限在扮演金融工具的角色之上,而是逐漸成為資本運作、政治影響力、跨境貿易以及財富管理的新型槓杆。
加密貨幣行業正在全球政商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朗普能夠成功當選第47屆美國總統,加密社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孫宇晨與特朗普家族加密項目WLFI的合作正是這一趨勢的完美延伸,也展示了加密資產如何在傳統金融與政治體系之間構建橋梁,並重新定義全球資本運作方式,孫宇晨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更像是對近期一系列重要事件的裏程碑式總結,但孫宇晨的“政治經濟學”絕不會僅限於此,他的加密金融深層布局其實已經悄然展开。
早期來看,TRON的策略是在公鏈技術上與以太坊競爭,但公鏈市場競爭激烈,以太坊的EVM生態和Layer2擴展技術佔據主導地位。面對公鏈競爭的天花板,孫宇晨及時調整了策略:從技術競爭轉向金融基礎設施,以穩定幣+TRON公鏈為核心打造全球資金流動網絡,同時從C端用戶轉向機構用戶來推動穩定幣進入跨境支付、資產管理和合規金融體系,並且從去中心化敘事轉向合規化、政策滲透,增強與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合作,至少從現階段來看,上述這幾套“組合拳”的確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與此同時,加密社區對TRON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高。
TRON會被用於提高美國政府效率嗎? 今年年初,有消息人士透露馬斯克將嘗試“區塊鏈治國”,已就在新成立的美國政府效率部使用區塊鏈技術啓動了對話。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提振數字資產行業的最新跡象。一位匿名知情人士稱,牽頭提高政府效率的馬斯克已提出使用數字分類账來降低政府成本的想法,並且討論探索使用區塊鏈來追蹤聯邦开支、保護數據、進行支付,甚至是管理樓宇。
據悉,政府效率部相關人員已經與多家公共區塊鏈的代表會面,評估它們的技術,而TRON區塊鏈無疑也受到關注。
作為每秒可處理上千筆交易的區塊鏈網絡,TRON完全可被用於政府稅收系統的實時交易確認、或是公共數據登記(如土地所有權、公司注冊)的高速存儲和查詢。TRON鏈上交易費用幾乎為零,尤其在TRC-20代幣交易中成本比以太坊Gas費更低,因此可以支持低成本跨境支付,例如美國政府對國際援助項目的資金發放、減少政府內部支付(如養老金發放、政府合同支付)的運營成本。美國社會保險(Social Security)和醫療保險(Medicare)基本上都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支付,手續費較高且涉及人工審批,使用 TRON 發行的政府穩定幣進行自動化支付,減少銀行中介費,提高資金到账速度,並且账本全程可追蹤,防止欺詐。
另外,TRON智能合約可自動執行政府採購、社會福利發放等事務,無需人工審批,減少腐敗和低效管理,適用於自動執行社會保險(如醫療補助、老年保障)、自動分發政府合同款項(防止資金濫用),目前美國政府採購涉及大量中間商,可能出現腐敗、資金浪費和合同延誤,通過TRON區塊鏈可以跟蹤採購流程、確保合同執行、實時監控支付流向,提高供應鏈效率,而鏈上數據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則可適用於稅收系統,實現自動化稅務收取和審計,智能合約可自動計算稅額並在交易完成後即時扣稅,提高稅收效率。
當然,盡管TRON具有諸多技術優勢,但要在美國政府體系中推廣仍需面臨不少挑战,比如穩定幣(TRC20-USDT)可能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美國政府是否愿意採用TRON進行官方支付仍存不確定性,他們很可能傾向於私人許可鏈而非TRON這樣的公共鏈,因此孫宇晨可能需要考慮在TRON上提供定制化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和隱私計算方案(如零知識證明或分層存儲策略)。
特朗普加密項目WLFI推出的穩定幣USD1或許未來也會與TRON合作。 今年三月,WLFI正式宣布將推出一種1:1兌換美元的穩定幣USD1,該穩定幣將100%由短期美國國債、美元存款及其他現金等價物支持,每枚USD1旨在維持1美元價值,儲備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定期審計,初期將在以太坊和幣安智能鏈上發行。
雖然USD1最初沒有選擇TRON,但WLFI已經明確表示未來計劃擴展至其他區塊鏈,僅從技術角度來看,處理了USDT無數筆交易的TRON比以太坊更具成本和交易效率優勢,其實可以算是最合適的USD1發行區塊鏈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WLFI代幣分配方案中還預留了15%作為“战略合作夥伴激勵池”,而TRON鏈上頭部DEX SunSwap於2025年3月新增WLFI代幣流動性挖礦專區,提前構建了用戶使用場景 。更重要的是,TRON的穩定幣解決方案已經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有了應用場景,比如TRC20-USDT如今已成為阿根廷民衆充值SUBE交通卡的首選數字美元方案。
如果最終TRON被選為USD1發行鏈,無疑將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穩定幣生態中的主導地位,並可能對加密行業合規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甚至可能推動其成為美國政治資本運作的主要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倘若獲得更多政府和機構的認可或將推動TRON進入“主流金融科技”賽道。
不可否認,孫宇晨的加密金融布局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資本聯動,而是進入到一種 生態共建階段 ,與WLFI的穩定幣战略形成閉環,而特朗普家族的政策資源也將進一步強化TRON的合規敘事。
90後企業家的“非典型成長”
或許是受到“校友”特朗普的影響,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孫宇晨就曾深度參與Ripple Labs早期生態建設,或許是這段經歷為其植入了"區塊鏈改變金融霸權"的原始技術理想。
當行業觀察者批評其缺乏原創性時,孫宇晨展現出驚人的商業嗅覺,他意識到在區塊鏈技術尚未突破性能瓶頸的背景下,生態建設比技術創新更能捕獲用戶價值,這種思維貫穿其战略布局。
在傳統商業世界中,"企業家精神"往往被框定在穩健、低調與長期主義的敘事裏,但孫宇晨卻將流量運作、資本博弈與技術創新熔鑄成一把劈开行業認知的利刃,他的成長軌跡,既折射出區塊鏈行業狂飆突進的底層邏輯,也暗含着Web3時代創業者對商業倫理的重構嘗試,這種對用戶注意力的持續攫取,恰是加密初創公司對抗周期波動的生存策略。
孫宇晨的流量策略揭示加密行業生存法則: 在技術尚未形成絕對壁壘時,流量運營能力決定項目生死 ,通過“爭議事件造勢—資本綁定擴圈—技術升級留客”的三段式打法,孫宇晨將波場TRON從公鏈紅海中突圍,成為少數兼具高市值 (TRX市值排名穩居前10) 與強生態( 近3億鏈上账戶 )的Web3基礎設施 ,這種“營銷即基建”的路徑,正在重塑區塊鏈創業的底層邏輯。
而孫宇晨身上的爭議性,恰恰來自他對傳統商業規則的顛覆,在古典互聯網時代被視為"泡沫"的營銷手段,在加密世界卻成為凝聚共識的必需工具;曾被詬病的"機會主義",實則是對行業非連續變革的精准預判。當Web3革命重新定義價值創造方式時,或許需要用新的坐標系來審視這位非典型90後企業家——他既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也不是庸俗的逐利者,而是區塊鏈文明演進中必然出現的"矛盾綜合體"。
當孫宇晨以"行業大使"身份在聯合國區塊鏈論壇演講時,質疑聲始終如影隨形:"過度營銷是否稀釋了技術價值?"對此,他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給出答案:"在99%的人不知道錢包為何物的市場,教育成本必須計入商業模型",這種將流量獲取等同於用戶教育的邏輯,揭示了加密創業的特殊性——沒有共識基礎的技術如同空中樓閣。尤其是在監管模糊、用戶認知參差的加密早期野蠻生長階段,競爭異常殘酷,很多時候項目方只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流量即共識,共識即市值。
對於掌握流量煉金術的孫宇晨而言,早期階段的確引發了不少價值觀爭議,但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商業成功與道德評判的衝突始終存在,支持者認為他打破傳統VC壟斷,通過代幣經濟讓散戶共享增長紅利;批評者則指責其利用監管套利收割韭菜。這種爭議本質是加密行業"去中心化理想"與"中心化運營"矛盾的投射——當孫宇晨既要充當TRON生態的"去中心化旗手",又不得不在關鍵時刻動用基金會權力調整規則時,商業現實再次战勝了技術烏托邦。
當然,在追求流量和利益的同時,孫宇晨也在堅守着“行業正義”,最新行業大事件: 當穩定幣TUSD高達4.56億美元的儲備資金遭到挪用,面臨危機時,孫宇晨出手相救,墊資近5億美元,為TUSD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支持。他 從沒有放棄過對行業正義的堅守。 孫宇晨表示,他這樣做是為了給予用戶信心,保護用戶免受損失,讓行業能夠健康、穩定地長期發展。正是這樣一位屢遭質疑的人物,在面對行業黑幕時,選擇了挺身而出。這可能就是他身上自帶的矛盾和魅力。
《福布斯》雜志封面背後的加密世界“主流化”密碼,或加速推動火幣HTX海外擴張
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媒體之一,《福布斯》雜志通過其權威榜單和商業評論深度介入公共話語體系,其發布的富豪財富排行榜、影響力排行榜不僅反映現實權力格局,更是通過評選標准影響公衆對商業領袖的認知。福布斯指出,孫宇晨曾多次入圍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亞洲精英人物榜” (Forbes 30 Under 30 Asia)等各項榜單,是一位藝術收藏、電子遊戲、投資、慈善和太空探索的狂熱愛好者。2024年底,孫宇晨受任成為利伯蘭(Liberland)共和國總理,用自由與創新的精神重塑加密世界的圖騰。
另一方面,福布斯家族在美國精英圈層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家族式運營模式使他們能夠持續參與“旋轉門”政治,其總裁Steve Forbes本人既是媒體大亨,也曾兩度參與總統競選,將商業話語轉化為政治資本 ,而《福布斯》雜志長期追蹤報道的猶太裔富豪群體(前40位富豪中猶太人佔16席),更構成美國政經權力的核心圈層 ,其倡導的“企業家精神”實質也是意識形態的媒體化表達,通過塑造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等商業偶像,將技術創新與財富積累綁定為“美國夢”的新注解。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加密行業標志性人物的孫宇晨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或許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主流傳統權力機構已經全面接納加密資產。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曾經大肆抨擊比特幣,但在第二任期卻大力推動加密新政,標志着美國權力機構對加密資產的認知發生根本轉變,他不僅宣布將建立國家級比特幣儲備把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战略資源體系,自己還發行了Meme幣TRUMP,構建了將政治影響力變現的通道。
自從孫宇晨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後,加密社區也开始關注另一個關鍵問題: 孫宇晨會幫助火幣HTX加速海外擴張嗎? 很多人都知道孫宇晨的另一個身份:火幣HTX全球顧問,WLFI項目是特朗普家族布局加密領域的關鍵載體, 孫宇晨在該項目中的顧問角色或將使他深度嵌入美國政治精英圈層 ,這種關系網絡有效提升了火幣HTX在美开展業務的監管對話權,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推行加密新政背景下,火幣HTX可借助WLFI的合規經驗快速適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類監管框架 ,或將為火幣HTX接入美國主流金融體系創造政策窗口期。
今年二月,《福布斯》雜志評選出2025年全球最值得信賴的25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火幣HTX成功上榜,進一步鞏固了這家運營超過11年的老牌交易所在加密行業的領先地位。通過交易量、合規性、交易成本等多個維度,《福布斯》雜志對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評比。火幣HTX在BTC和ETH持倉量、現貨交易量、產品线等方面有較強的競爭力,數據顯示在所有上榜的加密交易所中,火幣HTX的現貨市場份額高居第6。
從區域性方面來看,去年火幣HTX進一步开拓歐洲市場,關聯公司持續保持合規運營,擁抱監管,擴大國際化業務。通過打开美國市場的大門,擴張全球市場,HTX將刷新其在國際市場的價值。正如孫宇晨自己所說:“不久前《福布斯》把火幣HTX評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加密交易所之一。加上這一次(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對我們在海外的擴張很有幫助。在我們將國際品牌升級為HTX後,品牌對於海外用戶來說也更加容易理解。我非常看好火幣HTX的後續發展。” 從孫宇晨的話中不難發現,這將是標志着火幣HTX品牌邁向國際,开啓新篇章的鋪石路。
回顧火幣HTX以往的每次重要布局,無一不伴隨着巨大的財富效應,從亞洲到北美,火幣HTX的全球化战略越來越清晰,而美國市場的战略布局或許將成為HTX的下一個爆發點。
結語:封面之外,加密行業需要什么樣的領袖?
2024年12月比特幣歷史性地突破10萬美元,激發了全球投資者的熱情,為新一輪牛市提供了強大動力,也進一步推動了加密業的成熟發展,使其逐步邁向主流。從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獲批,到牛市的蓬勃發展,再到美國大選的推動,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達到了創紀錄的估值,加密貨幣已經真正登上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舞臺,也开始一步步影響着社會和政治格局。2025年勢必會是加密行業加速發展、技術不斷迭代、創新不斷普及的關鍵時期,擺在所有從業者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孫宇晨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似乎被賦予了更多“歷史意義”。
從被印上“幣圈營銷天才”的標籤,到成為主流媒體認可的“加密商業領袖”,既體現了孫宇晨個人成就的突破,也反映出加密貨幣行業的階段性演進。可以說,孫宇晨見證了加密行業的發展軌跡,而孫宇晨的成長史,恰恰是加密行業野蠻生長的縮影——既渴望被傳統體系承認,又恐懼被主流規則馴化。如果放下偏見去分析孫宇晨的成功,他的影響力並非偶然。
早期布局公鏈、捕捉NFT和DeFi風口,孫宇晨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加密行業的關鍵節點,例如TRON 生態的增長依賴於他對高速交易和低成本的定位,也讓其順利成為USDT等穩定幣的重要承載公鏈;高效的資本運作和全球收購,讓孫宇晨更像是一個資本玩家,通過並購、合作和战略布局,讓自己成為行業內繞不开的人物。傳統企業家往往在幕後運籌帷幄,而孫宇晨卻選擇站在聚光燈下,他深諳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法則,敢於利用爭議制造流量,並將個人品牌與項目綁定,也讓加密貨幣在更廣泛的市場上獲得關注。
登上《福布斯》封面,如同給孫宇晨、甚至是整個加密行業完進行了一場成人禮:當行業學會用孫宇晨式的現實主義手段追求理想主義目標時,才能真正擺脫“少年維特之煩惱”,走向成熟文明的新紀元。從孫宇晨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加密商業領袖的一些典型特質,比如需要擁有技術理想主義和生態統籌構建的眼光、具備合規化破局與監管對話能力、以及塑造全球資源整合與品牌勢能。
質疑孫宇晨、理解孫宇晨、成為孫宇晨——讓我們用一個提問來結束全文:誰,能超越孫宇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HashWhale BTC礦業周報 | 宏觀消息衝擊下比特幣市場波動,挖礦難度創歷史新高(4.05-4.11)
1、比特幣市場 在 2025 年 4 月 5 日至 4 月 11 日期間,比特幣具體走勢如下: 4...
8500 萬美元豪賭餐飲 Web3:Blackbird 如何用區塊鏈重構萬億級忠誠度市場
日前,Web3 餐廳忠誠度與支付平臺 Blackbird 宣布,在 B 輪融資中順利籌集 5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