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親述:為什么我認為 Len Sassaman 可能是中本聰

2024-10-09 00:10:32

撰文:Justin Newton

編譯:比推 BitpushNews Mary Liu

Len Sassaman 有望成為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密碼學家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密碼朋克——才華橫溢、不羈且理想主義。

Len 一生致力於通過密碼學捍衛個人自由,曾擔任 PGP 加密和开源隱私技術的开發人員,並在區塊鏈發明者 David Chaum 的指導下擔任研究 P2P 網絡的學術密碼學家。

但在與抑鬱症和功能性神經障礙長期鬥爭後,2011 年 7 月 3 日,Len 不幸自殺,年僅 31 歲。

他的去世恰逢世界上最著名的密碼朋克:中本聰的失蹤。在 Len 去世前僅 2 個月,中本聰發來了他們最後的通信:「我已轉向其他事情並且將來可能不會再在這裏」。

正文:

周二上映的一部 HBO 紀錄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我已故好友 Len Sassaman 就是比特幣匿名發明者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的猜測。

紀錄片制片人聲稱曾與他認為是中本聰的人面對面聊天,因此 2011 年自殺的 Len 不太可能是他的聊天對象。盡管如此,其他人還是詳細闡述了 Len 的技術能力,這些能力使他成為「合乎邏輯的」中本聰候選人。

無論 HBO 影片會如何定義,我都愿意分享我所了解的 Len,以及為什么我也認為他可能就是中本聰。

Len Sassaman,攝於 2006 年左右

當我遇到 Len Sassaman 時,他穿着皺巴巴的夾克,打着領帶。我們當時在歷史老師 Thomas Ruth 的客廳裏,這所學校位於賓夕法尼亞州 Pottstown 的寄宿學校 Hill School。Len 當時讀大三,而我作為校友(當時在數據中心領域工作),剛從舊金山灣區回來拜訪 Thomas Ruth 老師,並共度一個長周末。

Len 坐在沙發上,我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我的導師 Thomas 以照顧那些成長困難或難以融入社會的孩子而聞名。Len 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很難保持正常的目光接觸,而且會大大貶低自己的成就。

盡管 Len 只有 16 歲,但他已經展現出成為計算機科學家的潛力,Thomas 問我是否愿意成為這個領域的朋友,幫助 Len 找到在社會上的立足點和道路。Thomas 對我幫助很大,所以我欣然同意。第一天我們在 Thomas 的客廳裏待了大約兩個半小時,喝着相當於 Jolt Cola 的熱茶,因為它是全糖,咖啡因含量是普通茶水咖啡因的兩倍。

當我回顧那次談話時,我記得我們那天討論的很多事情,回想起來,Len 的想法與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的想法非常一致。

我的另一位導師曾向我指出,科技和歷史是如何循環往復地相互影響的,以及偉大的發明是如何改變社會和世界的。我與 Len 分享了這個頓悟時刻:科技方面的偉大技能可以成為槓杆,如果拉得足夠緊,就可以推動世界朝着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正是在這次討論中,Len 從被動、害羞和內斂變成了熱情而投入。

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一個由受歡迎的孩子塑造的世界裏;看到一條他可以幫助塑造未來而不必成為衆人矚目的道路後,他的姿勢立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懶散的姿勢變成了挺直身軀向前傾,他的眼睛從低垂變成了睜大,直視着我。

這時,我的老師坐在椅子上,臉上掛着會心的微笑,偶爾站起來,確保我和 Len 都喝夠了那有名的富含咖啡因的飲料,以保持對話繼續。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我們一直在談論通信自由、網絡匿名和信息民主化的重要性。談話內容包括开發开源軟件和標准、通過代碼表達我們的價值觀、創建可以改變世界的軟件,以及預測其中一些影響。

硅谷歲月

在我搬到洛杉磯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NetZero 工作後不久,Len 搬到了舊金山。我把他介紹給了我在 North American Network Operators( NANOG ) 和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社區的朋友,讓他加入我的圈子,並走上尋找自己圈子的道路。

此後大約 10 年,我們保持着相對密切的聯系。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系,然後我會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或短信,詢問「你有時間打個電話嗎?」,沒有任何背景鋪墊。

有些電話是他在考慮工作機會時快速詢問職業建議,或者他是否應該留在一個對他來說沒有完全吸引力的職位上。這些通常都是快速通話,因為他只是需要一個他信任的領域人士來驗證他的想法或所見。

通話時間較長,與在導師家裏沙發上的對話類似。我們花了幾個小時討論开放和無需許可的創新的價值,以及允許人們無需許可即可進行構建的網絡的重要性。

我們花了幾個小時討論了允許壞人做壞事、讓好人迅速採取行動而不等待緩慢保守的機構同意之間的權衡。

最終,我們同意網絡本身應該完全开放,並且應該在其他層面建立控制,要么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技術,要么在絕對必要時使用法律。

這一原則是比特幣的核心,也許是其最有價值和最持久的特徵。

中本聰?也許吧

許多人都給出了合乎邏輯的理由,認為 Len 不可能是 Satoshi,但在我看來,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 Len 是個什么樣的人。

以下是我對他們觀點的回應:

「Len 過去並不富裕,他的家人現在也不富裕。」—Len 認為從事技術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致富,而是為了創造我們都希望生活的未來。這與中本聰從未像他或她或他們那樣從比特幣中獲利的事實相吻合,因為比特幣的創造者挖出的代幣沒有移動。我 100% 可以想象 Len 會銷毀他的採礦錢包的私鑰,以確保他或任何其他人無法利用他的所作所為獲利。

「Len 是比特幣的懷疑論者,並在 Twitter 上對比特幣持批評態度。」—Len 經常對自己深度參與的項目提出嚴厲批評。他的性格特徵之一就是反思自己的工作不夠好,即使它已經非常棒了。如果他真的是中本聰,公开這些批評對他來說將是一種保持匿名和距離的好方法。

其他幾點補充:

Len 堅信要建立开放且無需許可的網絡以促進創新。比特幣的這一特性最初吸引了我,如果 Len 建立了這樣的網絡,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Len 100% 相信個人權利高於權威。同時,他不是那種湧入早期比特幣社區的自由主義者。我可以肯定,如果他是中本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利用,他可能會放棄這個項目,並可能加劇他的抑鬱情緒。

需要說明的是:Len 和我從未討論過比特幣,如果他是中本聰,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他不想和我或我們的任何朋友討論比特幣。歸根結底,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中本聰。但考慮到他的技能和為人,他是中本聰的話毫不意外。

無論如何,Len 是個很棒的人,他值得得到比世人更好的對待。他的記憶在我心中閃耀着光芒。

感謝 Len 的高中好友之一 Carl Jay Pardini 審閱並核實了這篇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資金費率的演變:從2021年黃金時代,到2024-2025年套利復興

資金費率起源 資金費率起源於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特別是從永續期貨合約中發展而來。它作為一種機制,用...

Block Beats
5 15小時前

ETH/BTC匯率強彈7.7%!10位巨鯨提取近1.8萬枚以太坊、川普家族WLF再加倉250萬美元

昨 (20)晚美國 PCE 數據公布顯示低於預期,提振市場對聯準會(Fed)明年 3 月降息的預期...

DaFi Weaver
5 15小時前

動區週報》比特幣破新高後暴跌、美降息一碼日緩升息、NFT多項目將發幣…

本週(12/15-12/21)重要大事速覽 比特幣動態 :比特幣下殺,30 萬人爆倉 十億美元 ;...

Arthur Wang
5 15小時前

AI+Web3:塔樓與廣場

TL;DR 1、AI 概念的 Web3 項目在一二級市場成吸金標的。 2、Web3 在 AI 行業...

星球日報
7 15小時前

Coinbase研報》2025年加密市場全賽道展望,一覽可埋伏熱點

展 望 2025 年,加密市場將迎來變革性增長。隨著機構採用率的提高和各個領域的用例不斷擴大,資產...

PANews
8 23小時前

為何說「牛市最容易虧錢」?幣圈老兵的15條生存法則給你了

在 上一輪市場週期中,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我都因為缺乏經驗而犯了很多錯誤。然而,這些錯誤對我來說卻...

深潮 Techflow
8 23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