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less:解析以太坊統一架構的協同效應
原文作者:David Hoffman
原文編譯:火星財經,MK
在 2015 年至 2017 年期間,比特幣經歷了「區塊大小战爭」的內部衝突,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的一次關鍵時刻。在這場爭論中,兩個派別——即「Big Blockers」和「Small Blockers」——對比特幣網絡的合適擴容策略展开了激烈的辯論,以確保比特幣網絡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Big Blockers 主張將比特幣區塊大小從 1 MB 增加到 8 MB,以提高交易吞吐量並降低交易成本;
而 Small Blockers 則主張保持區塊規模較小,他們擔心增加區塊大小可能會對普通用戶的操作和驗證造成困難,從而損害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
最終,Small Blockers 提出了一種名為 SegWit(隔離見證)的替代方案,該方案通過優化區塊內可容納的交易數量而非直接增加區塊大小來解決問題。SegWit 也為第二層擴展解決方案(即 L2 擴展)打开了大門。
為了凸顯這些觀點,Small Blockers 提出了以下兩種擴容策略:一是增加區塊密度,允許在同一空間內容納更多的交易;二是為分層擴容策略創造空間,為功能性鏈下擴容解決方案鋪設道路。這正是爭論的核心:是增大塊的大小還是限制塊的大小並強制擴展到更高的層次?
延續至今的 Small Blockers 與 Big Blockers
區塊大小的爭論在加密貨幣的歷史中反復出現,並延續至今。雖然我們不再將這兩個派別簡單地稱為 Big Blockers 或 Small Blockers,但這兩種不同的理念觀點仍然存在於各個 L1 生態系統的文化和信仰體系中,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
在當下的時代,Small Blockers 與 Big Blockers 的辯論在以太坊與 Solana 之間展开。
Solana 陣營認為以太坊的交易成本高昂且交易速度緩慢,難以實現全球鏈化。在交易即時性和免費性實現之前,消費者不會接受加密貨幣,因此我們需要在 L1 設計中盡可能多地容納交易。
以太坊陣營認為,這是對去中心化和可信中立性的根本妥協,創造了一組神聖的贏家和輸家,並最終形成了我們試圖擺脫的同一套社會金融分層。相反,我們應該專注於增加 L1 塊的密度和價值,並強制縮放到 L2。
這場辯論並非新興事物。盡管加密環境不斷變化、適應和發展,但關於「small block」與「big block」理念的爭論始終如一。
復雜塊與原始塊
以太坊的「從零到一」的創新是在區塊鏈中引入一個虛擬機。與之前的所有鏈都不同,以太坊缺乏這一關鍵元素,而是試圖通過單獨的操作碼來添加功能,而不是一個完整的虛擬機。
早期的比特幣理念家對這種選擇持有異議,因為它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和攻擊面,並提高了區塊驗證的難度。
盡管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堅持「small block」理念,但虛擬機範圍的擴展仍然在這兩個社區之間造成了巨大的分歧。快進到今天,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現代區塊鏈理念中一些最大社區之間存在的 一個明顯的分歧。
「區塊大小」實際上包含兩個變量:區塊大小和每次區塊數。區塊大小實際上是「吞吐量」或「每秒數據數」。盡管這種觀點在 2024 年可能仍然存在,但我認為這四個 L1 區塊鏈在 L1 架構中代表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有效邏輯結論。
比特幣因受到嚴格的限制而犧牲了 L1 的擴展能力。以太坊在 L1 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通過增加 L1 功能為不受限制的 L2 區塊提供了空間。Celestia 限制了其 L1 的功能,但最大化了其容量,迫使更多的功能推向 L2,並為它們提供了最大的構建空間(因此,其座右銘是「構建任何東西」)。Solana 在 L1 上幾乎沒有受到限制,最大化了 L1 的容量和功能,並限制了構建更高層次的能力。
功能逃逸速度
我的加密投資觀點是,同時融合「small block」和「big block」理念的設計將在加密世界的權力遊戲中獲勝。
Small Blockers 和 Big Blockers 都是正確的。他們都有有效的觀點。爭論誰是對的沒有意義——關鍵在於建立一個能夠最大化兩者的系統。
比特幣作為一種架構無法同時適應「small block」和「big block」。「small block」派聲稱擴容將發生在第 2 層,他們將大塊派指向閃電網絡,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去哪裏,並且仍然是比特幣系統中的一部分。然而,由於比特幣 L1 的功能限制,閃電網絡沒有獲得足夠的動力,大塊派被束手無策。
Vitalik 在 2019 年發表的文章《Base Layers And Functionality Escape Velocity》中闡明了這些觀點,並主張最小限度地增加 L1 的功能,以便產生功能性的 L2。
「雖然第 1 層不能過於強大,因為更大的功率意味着更大的復雜性,從而更大的脆弱性,但第 1 層必須足夠強大,以便使人們想要構建的第 2 層協議成為可能。」
「保持第 1 層簡單,在第 2 層彌補它」並不是區塊鏈可擴展性和功能性問題的通用答案,因為它沒有考慮到第 1 層區塊鏈本身必須具備足夠的可擴展性和功能性,以便真正實現這種「構建在上面」的概念。
我的結論:
我們需要超越「small block 最大化」的限制,以確保 L2 能夠實現「功能逃逸速度」。
我們需要復雜的區塊。
我們不應將 L1 區塊的範圍擴大到達到「L2 功能逃逸速度」的程度,因為這將不必要地損害 L1 的去中心化和可信中立性。任何額外的 L1 功能都可以推遲到 L2。
我們應堅持「small block」理念。
這代表了雙方的妥協。Small Blockers 必須接受他們的塊變得更復雜且稍微更難驗證,而 Big Blockers 必須接受分層擴容的方法。
一旦達成這種妥協,協同效應將得到最大化。
以太坊 L1 – 信任之源
以太坊可視為信任的基石。以太坊 L1 利用密碼學的最新進展維護其小區塊理念,以實現更高級別的功能逃逸速度。它通過接受來自更高層次的欺詐和有效性證明,將無限的交易有效地壓縮為一個易於驗證的捆綁包,隨後由去中心化的消費者硬件網絡進行驗證。
這一設計保留了加密行業對社會的基本承諾。普通的驗證者能夠核查專家和精英的權力,確保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進入該系統,沒有人會因特權或偏見被排斥。
加密行業已經做出了理念上的承諾,而以太坊通過密碼學研究和精湛的工程實踐將這一理念轉化為現實。
考慮底層的小區塊和頂層的大區塊,即 L1 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和可驗證的區塊,而 L2 上則提供高度可擴展、即時和低成本的交易!
與其視小區塊和大區塊為一個平衡的連續體,以太坊選擇垂直地翻轉這一連續體,以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小區塊為基礎構建大區塊結構。
以太坊可視為大區塊宇宙中的小區塊錨。
以太坊允許 1, 000 個大型區塊網絡繁榮發展,這種協同效應在保持連貫性和可組合性的生態系統中得以展現,而非許多 L1 的碎片化。
Cosmos:失落的部落
那么,Cosmos 在這一觀點中的定位是什么?Cosmos 並不嚴格遵循網絡設計的任何一致性標准。畢竟,「Cosmos」並不代表一個實際的網絡——Cosmos 只是一個理念。
這一理念描述了一個相互連接的主權鏈網絡。每條鏈擁有絕對的主權,通過共享的技術標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聯合,並在某種程度上抽象其復雜性。
Cosmos 的問題在於,它過於重視主權,以至於無法有效地協調和構建自身,也不能分享彼此的成功。對主權的過度強調可能會給 Cosmos 的理念帶來混亂和擴展的障礙。最大化主權未能有效地優化無中心化結構,因此,Cosmos 的理念仍然是一個小衆觀點。
主權逃逸速度
與 Vitalik 的「功能逃逸速度」概念相似,我認為也存在「主權逃逸速度」。為了使 Cosmos 的理念真正生根發芽,它需要在網絡主權上做出邊際妥協,以充分發揮其潛能。
Cosmos 的理念與以太坊 L2 的愿景基本相同。由獨立的主權鏈構成的橫向景觀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命運。
核心差異在於,以太坊 L2 通過在 L1 橋接合約上發布其狀態根,犧牲了對以太坊 L1 的部分主權。這一小改動將以前的內部操作外部化,通過選擇中心化的 L1 來結算它們的本地橋梁。
通過加密證明擴展 L1 的安全性和結算保證,從以太坊基礎生成的無限 L2 在功能上成為相同的全球結算網絡。這正是小區塊和大區塊理念間協同效應的精髓所在。
協同效應#1 :鏈安全
L2 鏈無需為自身的經濟安全支付費用,消除了網絡通脹的主要來源,將每年通脹率為 3-7% 的部分保留在各自代幣的價值內。
以 Optimism 為例:以 140 億美元的 FDV 計算,假設每年安全預算為 5% ,這實際上意味着每年有 7 億美元未支付給第三方的外部安全提供商。事實上,Optimism 主網在去年向以太坊 L1 支付了 5700 萬美元的 gas 費用,這一指標是在 4844 到來之前測量的,並將 L2 費用降低了超過 95% !
經濟安全成本降至零,使得 DA 成為 L2 網絡唯一有意義的持續運營成本。由於 DA 成本接近於零,L2 的淨成本也幾乎為零。
通過創造 L2 的可持續性,以太坊可以釋放出對鏈市場需求的任意數量,創造比 Cosmos 模型更多的總鏈主權。
Conduit.xyz 每月 3, 000 美元可以為您建立一條連鎖店。
協同效應#2 :可組合性
L2 客戶獲取成本被邊緣化,因為將加密證明結算到 L1 提供了所有 L2 之間的可靠鏈接。通過保留 L1 的結算保證,用戶可以在 L2 環境中導航,而無需逐一驗證他們接觸的每個鏈條。當然,用戶通常不會這么做,但相反,提供鏈抽象服務(如橋接、意圖填充器、共享排序器等)的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更強大的服務,前提是他們對構建業務的基礎有不妥協的安全保證。
此外,隨着多個 L2 上线,每個 L2 都將其邊緣用戶吸引到更大的以太坊生態系統中,形成用戶共享的盛大節日。由於所有 L2 都會將其用戶添加到堆中,隨着網絡的增長,以太坊用戶的總「堆」會變得更大,使邊緣 L2 更容易找到足夠的用戶。
盡管以太坊因「碎片化」而受到批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與其實際情況相反,因為以太坊是唯一一個通過加密證明將其他主權鏈拼接在一起的網絡。相比之下,多個 L1 空間是完全碎片化的,而以太坊的 L2 空間僅因延遲而碎片化。
協同效應#3 :記账單位
所有這些優勢都匯聚在以太坊的資產 ETH 上。隨着以太坊生態系統的網絡效應增強,ETH 作為貨幣的地位也隨之增強。
ETH 成為其所有 L2 網絡的記账單位,因為每個 L2 網絡通過將安全性集中到以太坊 L1 中來實現規模經濟。
簡而言之,ETH 作為貨幣,是以太坊分形增長結算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
結論
以太坊項目追求一個統一的、包容最廣泛用例集的架構。這是一個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構建的網絡。
小而強大的 L1 組合是开創 L2 最宏偉設計空間所必需的基礎。早期比特幣的一個比喻是「如果它有用,它最終將建立在比特幣上」。我完全認同這一觀點,但將其應用於以太坊,因為這正是以太坊的優化目標。
保護加密行業的價值在 L1 上得以實現。
在加密貨幣的權力遊戲中,以太坊投資的核心論點是,任何潛在的 L1 替代品都能更優越地作為 L2 來構建,或者作為 L1 的功能集成。
-
是否追求光速共識?作為 L2,它的速度會更快。
-
渴望一個完全私密的區塊鏈嗎?在 L2 層面,這樣的構想將更為高效。
-
DA 作為區塊鏈的未來?它不就是剛剛被供奉在 L1 中的嗎?
最終,所有這些都會成為以太坊樹上的一個分支。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Uniswap公告Unichain主網明年初上線!首測路線圖兩功能,UNI強彈17%
去 中心化交易所(DEX)龍頭 Uniswap 於 10 月宣佈推出專為 DeFi 設計的 Lay...
下周必關注|LayerZero決定是否开啓“費用开關”;Aligned空投注冊結束(12.23-12.29)
下周重點預告 12 月 23 日 Aligned 將向 891322 個地址空投 26% 的 AL...
空投周報 | OpenSea基金會官推上线;Azuki、Doodles疑似即將發幣(12.16-12.22)
@OdailyChina @web3_golem Odaily星球日報盤點了 12 月 16 日至...
資金費率的演變:從2021年黃金時代,到2024-2025年套利復興
資金費率起源 資金費率起源於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特別是從永續期貨合約中發展而來。它作為一種機制,用...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670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