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已見頂?一文探討以太坊的前景與挑战
原文標題:《 Ethereum and the innovator's dillema》
原文作者:Jay
原文編譯:Luccy,BlockBeats
編者按:「追逐兩只兔子的人將一無所獲。」全球競爭評論 ( GCR ) 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表了如是觀點。
GCR 是競爭從業者的完整新聞和分析來源。加密研究員 Jay 從模塊化區塊鏈、數據庫設計以及 GCR ) 的觀點入手,深入探討了以太坊作為智能合約平臺的現狀和前景,揭示了以太坊在面臨新的技術選擇和競爭對手時可能面臨的挑战,並激勵、开發者支持和技術選擇等因素的重要性。
以太坊接下來將何去何從?我探討了模塊化區塊鏈、數據庫設計,並引用了 GCR 的觀點,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此需要說明清楚,我在以太坊上持有淨多頭倉位。
創新者困境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
「成功的公司往往難以適應範式轉變,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原因在於它們過於專注和過度投入於使其產品成功的方面,而不愿嘗試新的、不熟悉的理念」。
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領域,我們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現在,價值百萬美元或 2500 億美元的問題是:以太坊的命運如何?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闡述以下觀點:相對於所有加密資產(ETH.D)的估值與相對採用兩方面,以太坊都居於領先地位。
我將首先探討模塊化區塊鏈的概念,對比傳統數據庫設計原則,然後將一切都聯系回以太坊及其未來。
模塊化區塊鏈
現在我們有一種更為原則性的思考方式,來思考構建良好運作的區塊鏈和解耦(以及擴展)核心組件的邏輯方法。這就是單體 vs. 模塊化的辯論。
在涉及區塊鏈的模塊化時,其核心思想是存在四個基本功能:
· 執行:確定事務之後的狀態。如果我向特定的錢包發送代幣,執行層會確定相關余額在事務之前和之後的變化。
· 結算:判斷提交的事務是否「合法」。發送代幣後,余額為 xyz,結算層會確定 xyz 是否正確。
· 共識:確定一組事務之後的最終狀態。這一層確定了在一系列事務中給定正確的順序,以及在處理這些事務後,最終的狀態是什么。
· 數據可用性:為了使上述的 3 個功能存在,需要有一個先前的狀態和一個最終狀態。數據可用性的功能是向執行層提供狀態,並根據共識的最終性更新狀態。
與任何工程問題一樣,只有在存在明確定義的用例時,「完美」區塊鏈的概念才有意義。這個框架的存在允許更專業的區塊鏈設計,一個為高吞吐遊戲而構建的區塊鏈將具有與旨在成為全球、分散账本的區塊鏈完全不同的需求。
這種思考框架讓我很想起數據庫設計的原則,尤其是圍繞 SQL vs. noSQL 的辯論。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存在的時間比區塊鏈長了幾十年。在其設計方面的共識是,沒有完美的數據庫。與大多數工程問題一樣,一切都歸結為權衡。
構建可擴展數據庫的框架要思考「用例是什么」?在做出決定之前,我會提出一些問題:
· 在類似 Telegram 或 Slack 的應用中,讀取和寫入的大致比例是多少?而在 Twitter 上,讀取的數量將比寫入高出幾個數量級。
· 在分布式系統中,存在一致性與可用性的概念。換句話說,這可以重新表述為:我們更關心不准確的數據還是我們應用程序的停機時間?同樣,這取決於情況。對於金融科技應用,一致性(准確的數據)更為重要。
· 陳舊數據相對於新鮮數據有多重要?這與讀取與寫入負載有何關系?我們的數據庫是否允許我們執行處理並發寫入和讀取的策略?例如,當我妻子從我的銀行取現金的同時我刷我的借記卡 - 我們如何防止經典的雙重支付問題?
· 讀取模式是怎樣的?你是否需要在數據訪問方面靈活性,還是通常是預定義的?在不同數據集之間,是否有很多連接操作?
甚至在技術考慮之外,了解以下幾點也很重要:
· 有多少工程師熟悉這項技術?有多少工程師實際上希望使用這項技術進行構建?
· 如果我們想分叉底層代碼並進行調整,是否有一種獲取主動支持的方式?
以太坊的未來
現在來看看整個問題,完美的區塊鏈並不存在。優秀的工程設計都是基於權衡的,沒有一種尺寸適合所有情況。那么以太坊是如何成為如此「佔主導地位」的平臺的呢?為什么以太坊的價格表現得好像它是完美的區塊鏈一樣?最後,以太坊將何去何從?
以太坊是如何成為如此「佔主導地位」的平臺的呢?
四年前,以太坊成為構建智能合約的首選平臺。相較於其他競爭者,它擁有出色的开發工具,如 Hardhat、CryptoZombies 等。此外,還有一支專注的用戶群體,鏈和代幣是「去中心化」的。那時,集中式區塊鏈更有可能是一種欺詐手段。ETH 這一資產也便宜得多,這意味着 gas 費用也較低。
快進到今天,开發者有更多的智能合約平臺可供構建,每個平臺都有一套獨特的權衡。盡管仍然存在一些欺詐行為,但相對於四年前,隨着更多的人才和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欺詐行為顯著減少了。
過去使以太坊成功的原因,正是它在未來會失敗的原因。有一個時期,以太坊是唯一可行的智能合約平臺,供开發者構建。合法的用例(DeFi、NFT)使 ETH 領先一大步。但在這個階段,焦點轉向了價值積累(超聲貨幣)和與比特幣競爭,成為事實上的互聯網本地存儲價值的平臺(flippening)。
渴望同時成為智能合約平臺和去中心化的「超聲貨幣」,為邊緣用戶和开發者增加了顯著的阻力(更高的 gas 成本,網絡擁堵)。正如孔子(和 GCR)所說,追逐兩只兔子的人將一無所獲。
以太坊未來將何去何從?
用戶將選擇有應用且成本劃算的地方。然而,應用开發者往往更加深思熟慮,注重長期發展,因為相對於用戶本身,他們有更多的开銷。开發者將在有潛力讓他們的應用長期增長和擴展的平臺上構建。
現在看看以太坊,它的平均交易速度為 15-20 TPS,gas 費用經常飆升到 200 美元以上。在以太坊上構建的內容受到非常明顯的限制,這些內容是那些需要非常少互動的應用程序。例如,在以太坊上,借貸協議是一個很好的應用程序,因為我可能每年只會與它互動幾次。
但如果我是一位打算將應用擴展到 100, 000 或 1, 000, 000 用戶,並具有更高使用頻率的應用开發者,那么在以太坊上構建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隨着可行的替代方案不斷湧現,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明顯。
· FriendTech 是在 Base L2 上構建的。
· Pacman 和 Blur 團隊正計劃啓動他們自己的 L2。
· DYDX 利用他們自己的特定應用鏈。
模塊化區塊鏈框架提供了一組可以選擇的權衡。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支持權衡曲线上各點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开始出現的狀態。
最後是激勵,激勵,激勵。
正如 Charlie Munger 一直說的:「給我看看激勵,我會告訴你結果。」與其他現有區塊鏈相比,構建以太坊上的激勵結構存在劣勢。風險投資公司和新的 L1 團隊在構建強大而繁榮的生態系統方面有着既得利益。作為投資者,我會想,當代幣分布如此廣泛,生態系統已經如此擁擠時,為什么要讓我的團隊在以太坊上構建?為什么不在我有既得利益且 L1 估值較低的區塊鏈上促進應用程序开發呢?
在區塊鏈設計方面,以太坊不再位於有效邊界上。無論您想在權衡曲线的哪個位置,都有更優越的智能合約平臺選擇,而激勵結構設定的目標是對它們不利的。除非以太坊在運營方式上,既作為社區又作為組織,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相對於估值和使用情況的相對優勢已經達到頂峯。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星球日報|Cboe向美SEC提交4支Solana現貨ETF上市申請;Tether近期已累計增發90億枚USDT(11月22日)
頭條 Cboe 向美 SEC 提交 4 支 Solana 現貨 ETF 上市申請 彭博高級 ETF...
香港Web3宣言兩周年,HashKey總經理Anna Liu談代幣化未來
整理:Tia,Techub News 作為亞洲頂尖的加密資產企業之一,HashKey Group...
美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宣布將辭職,加密貨幣迎來四年坦途?
撰文:Alex Liu,Foresight News 11 月 22 日凌晨,亞洲時區夜深人靜之際...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207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