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Dragonfly合夥人:Base的社區驅動模式很成功,部分DeSci項目是在假裝科研

2024-12-06 00:12:14

原文來源:Unchained

整理、編譯:深潮 TechFlow

嘉賓:Casey Caruso,Topology Ventures 創始人

主持人:Haseeb Qureshi,Dragonfly 管理合夥人;Robert Leshner,Superstate CEO & 聯合創始人;Tarun Chitra,Robot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

播客源:Unchained

原標題:DeSci's Ugly Truth, Jailbreaking AI, & Hyperliquid - The Chopping Block

播出日期: 2024 年 12 月 2 日

要點總結

  • AI Memecoins 的崛起: 近年來,像 Freysa 這樣的 AI Memecoins 正經歷爆炸式增長。這些代幣通過獨特的遊戲化設計和機制,將鏈上活動與 AI 技術結合,創造出全新的用戶參與模式,同時也引發了更多投機行為。

  • Freysa 的 AI 挑战: Freysa 的獎池曾被破解,這一事件揭示了其背後的攻擊機制,以及連接智能合約的 AI 智能體所面臨的潛在安全漏洞。

  • AI 智能體與加密技術的結合: AI 智能體在加密領域的應用逐漸增多,例如與 Web3 框架(如 Eliza)的集成。這部分內容還探討了當前技術的局限性、遊戲化趨勢以及未來的應用潛力。

  • Hyperliquid 的空投模式: Hyperliquid 推出了總額高達 19 億美元的空投,其「無風投融資」模式引發了市場關注。在牛市中以高流通比例啓動的策略,也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

  • 去中心化科學 (DeSci) 的爭議: DeSci 的發展潛力備受矚目,但也面臨諸多挑战,例如資金機制的有效性、問責制的缺失,以及通過代幣化模式進行藥物研發衆籌的實際可行性。

  • Base 的社區驅動成功: Base 在沒有大規模激勵計劃的情況下,吸引了頂級开發者和項目。這種社區驅動的成功模式,為 L1 和 L2 生態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 Pump.Science 與長壽代幣: Pump.Science 的代幣化長壽實驗引發了廣泛討論,其創新的資金模型以及私鑰泄露事件的後續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 基於代幣的融資挑战: 去中心化激勵模型(如 DeSci 項目)與 DeFi 的成功經驗形成對比,揭示了在實現有效問責機制方面的困難。

  • DAO 的爭議: DAO 是否能夠在高風險環境中有效部署資金仍存在爭議。許多人對其在推動創新中的長期有效性表示懷疑。

(深潮注:Topology Venture 是專注於投資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的初創企業。該公司通常關注於早期階段的項目,提供資金和战略支持,以幫助這些項目成長和發展。Topology Venture 可能會參與到各種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創新項目中,包括 DeFi、NFT 以及其他新興的加密技術應用。通過其投資組合,Topology Venture 致力於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

AI Memecoins 的發展與 Freysa 的安全挑战

Haseeb:最近,AI meme 幣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趨勢。Casey,你在 AI 領域研究頗深,你怎么看待市場對 AI meme 幣的這股狂熱?

Casey: 我認為我們還處在這個領域發展的早期階段。第一個例子是 Goat,這是一個與錢包集成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現在我們看到的可能是第二代產品,這些智能體加入了更多遊戲化的元素。稍後我們可以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雖然我們無法預見未來,但目前已經有一些明顯的方向正在被探索。

比如,我們可能會看到博主的重新崛起,這類似於 Web 2 時代的虛擬名人,只是當時並未完全實現產品市場契合 (PMF)。AI 機器人可能也會开始發揮作用,這種 AI 是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結合體,可以與加密貨幣和 AI 系統無縫對接。

總的來說,AI 智能體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和實用性遠高於加密貨幣領域。但不可否認,這個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

Haseeb: 最近一個熱議話題是 Freysa,這是一個 AI 智能體,它的任務是保護一個獎池資金。這個獎池最初設定為 3000 美元,並隨着時間推移逐漸增長,想要贏得獎池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規則很簡單:你需要向 Freysa 發送一條消息,說服這個 LLM 把獎金給你。盡管 Freysa 的指令明確規定,絕對不能向任何人發放獎金。

最終,這場比賽吸引了 195 名玩家,總共進行了 482 次嘗試。玩家們花費了大量金錢,試圖通過說服或欺騙 Freysa 來贏得獎金。而最後的贏家是一個名為 popular.eth 的玩家,他通過一種非常巧妙的 jailbreak 的方法,重新定義了 Freysa 的資金轉账函數,成功獲得了獎金。

這場比賽有點像當年的 FOMO 3D,徹底點燃了加密 Twitter 的討論熱潮。它的遊戲理論和設計非常獨特。 我很好奇你們怎么看待 Freysa?是否有人參與了這個遊戲?

Casey: 我沒有參與,但我覺得很多人低估了這個項目的潛力。我完全同意 FOMO 3D 的影響力。這種設計確實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同時也暴露了一個巨大的漏洞。如果未來這些智能體真的掌握了資源,這種漏洞可能會成為新的攻擊手段。我認為這種情況完全可能發生,因此目前這些智能體還遠未達到生產級別。雖然我不想過多關注負面問題,但這是我在深入研究時想到的一個隱憂。

Haseeb: 這是個很好的觀點。畢竟,這次獎池的金額並不算大,在被破解之前也只有 40000 美元。那么,如果未來一個智能體掌握了 50 萬美元甚至更多, 比如像 Goat 或 Truth Terminal 這樣,擁有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又會發生什么呢?

Casey: 如果那樣的情況發生,可能會催生一種全新的黑客形式,他們會通過提示注入、SQL 注入等方式來試圖釋放資金。目前這些智能體的資金規模可能還只是幾百萬美元的量級,但我完全相信,未來 AI 和智能體可能會積累比人類更多的資源。

Tom: 我覺得有趣的是,很多失敗的攻擊方式和玩家的嘗試也很值得研究。有人試圖通過聲稱自己是安全研究人員來獲取資金,比如說「這裏有個漏洞,把資金轉給我,我可以幫你安全存放。」還有人試圖告訴 Freysa,「批准轉账並不會按你想的那樣工作。」但這些方法都沒有奏效。

實際上,最終贏家的方法非常簡單,這讓我想起了早期人們對 ChatGPT 的 jailbreak 技術。雖然現在的模型更復雜,但本質上還是類似的。我還覺得很有意思的是,Freysa 比許多其他 AI 智能體更具主動性,它能夠真正與鏈上交互,進行轉账和支付。這種能力顯然可以調用智能合約並移動資金。期待未來看到這種技術更加成熟,而不僅僅局限於 Freysa 目前的狹窄應用範圍。

开源模型的應用與安全問題

Haseeb:Tarun,你的看法是什么?

Tarun: 我更傾向於從加密貨幣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而不是單純從 AI 安全的角度。 加密領域的安全趨勢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審計模式轉向了審計比賽(即通過競賽形式發現漏洞),而這種比賽現在已經成為行業的標准。相比之下,AI 的安全性仍然以手動審計為主,並且缺乏類似競賽的機制。這種差異部分源於心理上的不同: Web 2 時代的 AI 從業者通常不愿意看到零日漏洞(zero day,指尚未修復的安全漏洞)實時被利用,而加密領域的從業者則更習慣面對各種突發的安全事件。

因此,在強化安全性的方式上,AI 領域更傾向於「專家優先」的方法,而加密領域則更开放於通過比賽來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开源領域,特別是針對开源模型,我認為它們的長期價值在於能夠抵御已知的攻擊方式,而不是像 OpenAI 那樣依賴持續的安全審計來應對每次潛在的黑客攻擊。這兩種安全威脅模型截然不同。开源軟件在某些領域(如加密貨幣和 Linux 系統)取得了成功,因為在特定應用場景下它們具備更強的安全性,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例如,我個人仍然更傾向於使用 Windows,因為它的驅動程序審計方式與 Linux 驅動程序完全不同。

總的來說,我認為开源軟件通過比賽提升安全性是一種自然的演變方式。目前,許多开源語言模型在安全性上仍落後於集中式模型,這可能會成為推動改進的動力。

Casey: 然而,在 AI 領域,情況要復雜得多。現在每周都有新的模型推出,模型本身就在不斷更新。這意味着新漏洞會層出不窮。例如,某個模型的 o 1 版本可能與 3.5 版本的行為完全不同。由於 AI 模型的非確定性特性,以及一些模型尚未最終定型,我認為其攻擊方式(即攻擊向量)是動態變化的。

Tarun: 你說得沒錯,尤其是對於那些邊緣模型而言,模型的推理結果會隨着輸入的細微變化而有所不同。但對於基礎的开源模型,例如那些被廣泛應用於加密 AI 智能體的模型,我認為情況稍有不同。這些基礎模型的安全性更像是一場持續的漏洞賞金比賽。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種比賽機制至少能提供一定的保障——在某個預算範圍內,攻擊者無法輕易找到漏洞。然而,目前我們並沒有這樣的保障。以 Llama 3 為例,我們知道有人發現了某些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的漏洞,但我們並沒有真正去研究「在現有的激勵機制下,是否有人愿意投入時間和資源去攻擊它」。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Haseeb:另一個問題是,Freysa 的情況並不會反饋到 Llama 上?

首先,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使用 Llama,他們可能使用的是 GPT-4 。在這種情況下,提供者自己甚至可能不知道 Freysa 是什么模型,因為他們可能覺得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去查看自己的日志,搞清楚是誰在做這些事情。

其次, 他們也可能進行了微調。如果他們進行第二輪的 Freysa,我想他們可能會進行微調,因為他們不希望任何人能夠進入實驗室,直接與基礎模型進行交互,進而找出指令並進行離线測試,最終在线上進行一次嘗試就能贏得遊戲。

Tarun: 我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感覺大家都在復制 Eliza,並使用單一配置。你去查看代碼庫,原始模型的復雜性並沒有太大變化。我們還沒有看到很多純 AI 微調的自定義模型。我覺得加密領域的人們仍然在堅持少數幾個東西。

Haseeb:你能解釋一下 Eliza 是什么,以及它為什么在加密 AI 世界中如此重要嗎?

Casey: Eliza 是一個用於創建智能體(agent)的框架,它用 TypeScript 編寫,這一點很有趣,因為大多數機器學習研究人員通常使用 Python。因此,我預測可能會有人推出一個 Python 版本,或者开發其他的庫來適應這種需求。這個框架的出現相當突然,开放性很高。我不清楚它在 GitHub 上的星標數量,但如果你打算構建智能體,這通常是人們選擇的框架之一。此外,我相信 ai16z 的 AI 項目也是基於 Eliza 的。

Tarun: 沒錯。不過,在 Eliza 和其他框架之間,主要存在兩個框架。我同意你的看法,如果這些框架开始迅速增長,可能會湧現出很多類似的框架。但如果最終我們能集中到少數幾個被廣泛信任的框架,那將是件好事。在安全審計方面,我認為這種比賽形式更接近於審計。

Haseeb: 據我了解,Eliza 是一個智能體框架,智能體具備記憶功能,並通過一個循環來規劃和執行任務。Eliza 特別提供了與 Discord 和 Twitter 的連接,使得智能體能夠以結構化的方式獲取社交媒體信息或聊天信息,並與外界互動,這使得它非常容易實現即插即用。因此,主要的突破點不在於智能體框架本身,而在於它能夠輕松連接到互聯網,並自動管理這些內容,而在其他框架中,這通常需要自行开發。你可以插入任何你想要的模型,它對模型沒有偏見。

Tarun: 不過,如果你看看它支持的模型,實際上並不多。如果你是一個有大量計算預算的人,想要對他們進行壓力測試,嘗試各種注入攻擊,我覺得相對而言這不會太貴,尤其是與「我想要在一夜之間攻擊 Claude」相比,這要簡單得多。

Haseeb: 對於未來可能會开發類似「Freysa」遊戲的人,這裏有一些遊戲設計建議: 必須對模型進行模糊處理,理想情況下還需要微調,以防止他人直接重建模型,通過離线測試找到獲勝策略,然後只需在线嘗試一次就能贏得比賽。 對於所有大型模型公司如 OpenAI 和 Claude,他們都非常重視安全性,但他們的安全模型與加密領域的安全模型截然不同。我記得過去人們常常認為智能合約總是不安全的,這是一種根本上錯誤的觀點,認為可以通過編寫代碼來完全保護資金不受漏洞影響。實際上,我們的方向已經改變。我最近在 DSS 的一個安全峯會上了解到,現在更多的黑客攻擊是由於私鑰泄露,而不是智能合約本身的攻擊,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前的情況正好相反,智能合約經常成為攻擊目標。這表明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高,而更多的黑客攻擊是由於人為錯誤,而不是智能合約的漏洞。這意味着攻擊者意識到,僅僅在區塊鏈上尋找易受攻擊的代碼已經不像三四年前那樣有效。

我認為這些變化都是積極的,但我不認為同樣的趨勢會在 AI 領域發生。現在存在一個實際的權衡,即是否讓模型更能抵御 jailbreak 攻擊,同時這也可能導致模型在普通操作中變得不那么實用,並且可能出現誤拒現象。當 OpenAI 或其他公司詢問模型是否能識別某個圖像,而模型回答「抱歉,我不能」時,這會讓人感到困惑。你知道模型能夠識別這個圖像,但不知道為什么它會拒絕。答案是,每當你在防止 jailbreak 攻擊方面做得更好時,也可能會導致附帶損害,使模型對普通用戶變得不那么有用。我認為 OpenAI、Llama、Meta 或 Claude 的權衡與加密領域的權衡截然不同。因此,我不確定我們是否能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並不是這些公司的選擇。

Tarun: 我想補充一點,可以將這些問題轉化為激勵預算的形式。如果你考慮某人在這個遊戲中的損益情況,我可能愿意在離线模擬上投入一定預算,進行大量查詢以找到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僅僅依賴最大利潤的遊戲所提供的收益。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權衡正是許多加密貨幣項目專注於優化的內容,即在獎池變得非常大之前,盡量增加參與成本。就像比特幣的難度一樣,隨着參與人數的增加,難度也會提高。但我認為你已經看到了一些,尤其是那些進行加密操作的人,比如 Te Bots,正在嘗試增加更多的隨機性,而不是像 Freysa 那樣。我認為這將是一個關於查詢的經濟成本與利潤之間關系的遊戲,而不是簡單的二元選擇,即是否被破解並偷走了所有資金,這樣理解嗎?

Casey: 確實不太好說。我可以預見這種情況的發生。回到 Eliza 的話題,它雖然是為 Web 3 而生,但實際上它所能構建的智能體(agent)非常有限。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它適用於那些個性化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很容易地編程出背景故事和基本信息,但實際上不太適合實用型智能體。因此,我認為第一個從 Web 3 出現的框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整合 Web 3 。它更像是一個 Web 2 框架,Web 3 只是被插入其中,適用於特定類型的智能體。因此,我認為我們不能從中得出太多結論,因為這顯然只是一個起點。我同意 Tarun 的觀點,不同類型的智能體將會有不同的框架,我們顯然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Haseeb: 我認為這在字面意義上非常像 Web 2 ,因為它確實集成了社交媒體,這是它相對於其他框架的主要優勢。我同意我們仍然在很早的階段,我們將看到更多關於智能體如何在區塊鏈上運作的實驗。但我也認同 Casey 的觀點,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擺脫這些中心化結構。

Hyperliquid 的空投創新

Haseeb: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這周的另一個大新聞——Hyperliquid 的空投。Hyperliquid 是目前加密領域最大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平臺,完全自我啓動,沒有風險投資資金。就在我們錄制時,他們向 Hyperliquid 積分系統中的用戶空投了 23.8% 的總代幣供應量。根據當前市場價格,這次空投金額達到了 19 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空投之一,可能是前五大空投之一,規模非常龐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空投沒有通過集中交易所、沒有市場做市商、沒有投資者,完全是 100% 給予平臺用戶和擼毛黨的。很多人對這次空投的評價是,這是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積極的空投。過去一年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空投,無論是 Eigenlayer 還是 ZK Sync,幾乎所有大規模的預期空投都伴隨着很多負面情緒。而 Hyperliquid 的空投似乎是唯一一個普遍受到積極評價的案例。

這引發了一些人的猜測:這是否意味着空投的時代又要回來了?是否會有更多團隊嘗試不依賴投資者的路线?這是否意味着關於團隊試圖減少流動性的所有討論可以重新審視?這次空投的流通量佔到了 30% 的總供應量,遠遠超過當前空投的中位數或首日上市的中位數。這是否意味着元數據已經發生變化,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多類似的項目進入市場?

Tarun: 我認為空投的初步下滑確實是從 Blast 开始的,當時積分轉換被視為相對於市場預期的非常糟糕的表現。然後,所有在 Blast 之後進行積分系統的項目都感到措手不及,他們雖然分配了大量積分,但系統並未真正奏效,導致空投的價值被嚴重稀釋到僅剩 10% 。人們在產品推出之前就過於提前推出了激勵措施。

當然,有些激勵系統在推出後保持了不錯的用戶留存率,比如 Etherfi 和 ENA。但除此之外,成功的案例並不多。我認為 Hyperliquid 的成功在於,他們從一個中心化產品开始,推出了一個有效的產品,用戶通過實際使用來賺取積分,而不是依靠一些人為的遊戲來獲取空投。這些遊戲本身沒有真正的資金風險,導致人們無法正確評估積分的價值。

我認為永續合約交易所是進行基於使用的空投的理想場所,因為這種方式更加透明。因此,我認為重要的教訓不是關於無風險投資者和高分配,而是確保你的用戶基礎是真正的使用者,而不是簡單地將以太坊放在 L2 橋上就能獲得網絡大部分份額的方式。你需要一些難以操控的東西,而「开放興趣」是最難被操控的。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教訓。另一個教訓顯然是,不要為融資支付 10% 的費用,否則你的社區會不滿。早期也是如此,我認為你需要透明公开。我不認為每個人最終都能看到代幣表。

Tom: 我確實認為這裏有很多混淆因素,讓人們對高流動性、無風險投資感到興奮,但關鍵在於,這本質上是一個人們真正喜歡使用的優秀產品,與任何激勵措施無關。現在我們甚至看到人們仍在使用它。內部也提到過,激勵單一產品(如衍生品交易所)與激勵整個區塊鏈生態系統是截然不同的。我甚至不知道激勵使用區塊鏈的人是否是正確的指標,而大多數其他積分程序都是這樣激勵的,比如 Blast。實際上,你想要的是开發者,但即使這樣也很難實現。因此,這是一種復雜的多變量問題,難以量化,與積分的匹配度不高。你可以與 Blur 進行對比,Blur 是一個 NFT 交易所,我們知道如何發展交易所,類似於收入交易所。我認為這也指向了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這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積分激勵被用來智能地增長,而不是其他生態系統,難以確認你是否真正分配了合適的人。

Casey: 我同意你們的觀點。我認為我們看到關於代幣的敘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代幣從純粹的投機階段發展到更多與基礎產品相關的分配,後者在某種程度上更扎根於基本面。雖然不是完全如此,但在某種程度上是。我認為我們在這個市場周期中看到了這兩者:當然,我們有像我們正在討論的空投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有 meme 幣和運動幣,它們也在進行類似的積分遊戲,對吧?如果你仔細看,其實沒有太多實質內容。因此,我同意你們的看法。我認為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多維空間中,積分代表着不同的東西。

Tom: 另一個人們在 Twitter 上討論的點,我認為這也是無關緊要的,空投成功的一個原因是,團隊似乎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給一些人提供稅收優勢,聲稱以 0.01 美元的價格為流動性池提供流動性。因此,如果你聲明它,那就是聲明時的市場價格,因此你有一個非常低的成本基礎,從而避免繳稅。

Haseeb:這不是說只有在你立即聲明時才成立嗎?

Tom: 我其實認為這在實際操作中可能行不通。但人們在 Twitter 上討論過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在他們的稅務上嘗試。這不是財務建議,我不建議這樣做。不過,我認為這是關於空投(airdrop)的一個熱門話題:是的,如果你申報了它,你的稅務是基於申報時的價值,這可能會導致初始拋售壓力,而在 Hyperliquid 上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這樣的情況。

Haseeb: 是的,老實說,他們是在牛市中推出的,這對他們有幫助。因此,我認為第一天的拋售壓力在牛市和熊市中會有很大不同。人們看到的有一點順周期性,大家都在說,哇,這次空投太成功了。他們從機制中推斷出一些東西,我認為更好的解釋是市場的變化。年初的這些空投,所有人都處於低迷狀態,所有的擼毛黨都非常功利,沒人對山寨看好。而現在突然之間,大家對山寨感到樂觀,所有的東西都在上漲。

因此,很多人會說,我會持有,或者我可能會賣一點,但我會留下一大部分等待上漲。對於很多人來說,「哦,當它在交易所上市時,它會進一步上漲。」所以我不如先持有,然後在交易所上市時再賣出。因此,我認為有一些市場結構的原因,使得這次空投表現得特別好。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賣給風險投資者或市場做市商,所以大家就持有代幣。我認為現實是大多數人處於不同的市場環境中,這是一個不同的代幣設置。正如你所說,Tom,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

Casey: 我認為你說得對,這裏有很多宏觀經濟因素需要考慮,並在分析中加以考慮。我認為,確實有很多上升空間,這可能是主要因素。其次,產品確實很好。

Haseeb: 我其實很想看看下次我們看到 Layer 1 或 Layer 2 類型的空投時會發生什么。因為如果你回顧一襲今年的大空投,在 Hyperliquid 之前,有 Blast、Ethena、ZK Sync 和 Eigenlayer。對於大多數這些產品,可能只有 Ethena 的情況不太適用。而 Ethena 的空投對大多數這些產品來說表現得相當不錯,比如積分系統,累積 TVL(總鎖倉量)對大多數這些產品來說,或者你必須在我的鏈上完成七個不同的任務,然後我會給你所有的積分對於大多數這些項目來說,它們是一個糟糕的代理,無法真正反映你所希望的結果。比如說,對於 Layer 1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每個人都來這裏構建一些很酷的東西,並以可持續的方式運作。這才是讓 Layer 1 成功的真正目標。但你無法真正激勵這一點,因為沒有人知道我們將用什么指標來自動分配代幣。因此,你創建了這種松散的代理,而這種松散的代理被操控了以至於它再也無法識別出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於交易所,沒有這個問題,你你知道你想要的只是流動性。

Blur 與 Blast Points 的機制對比

Haseeb: 如果一個平臺更具流動性,那它就是一個更好的交易場所。尤其對於散戶交易者來說,他們的交易水平較低,因此你在某些交易中會賺到錢。因此,我們對如何激勵用戶有了相當清晰的思路,直接提升產品質量。

對於大多數區塊鏈項目,我認為我們將要去的地方,就是類似於在 Hyperliquid 的案例中,實現的完全公平的分配,採用线性分配。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向线性分配的轉變,放棄那種試圖建立社區或解決不平等的感覺,而是專注於在代幣上线之前提升產品質量。這就是積分系統的目的。因此,Hyperliquid 因為有這個積分系統而表現得更好,流動性極高,交易量大,所有這些產品都是 DeFi 中最好的交易場所。這就是人們選擇去那裏交易的原因,如果他們確實繼續這樣做,你可以看到在空投之後,它仍然保持着巨大的交易量。

Tarun: 聽起來你想要創造一個類似於 Goodhart's law 法的分支。我認為分支實際上是對於永續合約交易所而言,你希望達到的目標是有一個指標,比如开放興趣的使用流量。但是當你沒有這個時,你不應該僅僅制定任意的指標並希望它能奏效。這就是我提煉出的觀點。

Haseeb: 我認為如果你想要的目標太模糊而無法實現,那就應該放棄它,轉而設定一個可以實際優化的子目標。比如說,我希望我的鏈上的最大自動做市商(AMM)擁有大量的穩定幣(stablecoin)流動性。這雖然不是我最終想要的,但它是我關心的一個指標。我會將代幣或積分分配給這個目標,因為我知道它有價值,不過我也會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我不希望鏈上有數十億美元的穩定幣流動性,因為那樣就沒有意義了。因此,我認為如果你在 Layer 1 上,應該這樣思考,遠離「我要創建一個社區」的想法。通過空投(airdrop)是無法創建一個持久社區的。

Casey: 至少不會是一個持久的社區。我認為高層次的觀點是正確的,積分是一種引導機制。越有針對性,越能長期考慮持久的參與。我會說,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我認為 Blur 是做得最好的項目之一,他們在沒有積分的情況下首先找到了產品市場契合,並進行了測試,然後才將積分層疊進去以獲得額外的槓杆。

Haseeb: Blur 的確令人驚嘆,他們幾乎發明了這個遊戲並做得非常出色。他們幾乎做得比自 Hyperliquid 以來的任何人都要好,當然 Hyperliquid 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Tarun: Blur 的第二個版本並不好,像 Blast 一樣,Blur 創建了積分,而 Blast 則引發了下滑。我覺得在 Blast 之後,大家的預期都被打破了。

Haseeb: 但問題在於,你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區塊鏈。區塊鏈沒有那么容易理解的成功指標。

Tom: 我認為 Base 是新一輪鏈上項目中執行得最好的團隊之一,他們的做法完全不同於其他團隊。他們沒有代幣,也沒有積分激勵程序,但他們吸引了許多有趣的开發者和大量的活動。他們並不是為了獲得代幣空投而這樣做,而是支持开發者,營造社區,這就形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因此,我認為,或許行業確實需要在激勵程序上進行一次健康的重置和重新思考,至少在區塊鏈層面上是這樣的。

Haseeb: Base 確實在激勵方面比較輕,因為當你與許多早期創始人交談時,他們會比較,看看誰會給我補助,誰會給予我最多的支持,誰會提供最多的开發資源,而 Base 通常在這些方面的支持是最少的,他們可能只會給你一些 GCP 信用額度之類的。

他們會給你一個標籤,然後可能會在 Coinbase 的月度通訊中推薦你。盡管如此,他們仍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因為他們擁有如此強大的社區。人們知道 Base 社區是非常持久的,他們知道這些人不是遊客,不是只想佔便宜的投機者,也不是那些只是在尋找最佳交易的人。

需要明確的是,其他創業者無法輕易復制 Base 所取得的成就。Base 擁有巨大的品牌和分發優勢,這是非常難以復制的。甚至 Binance 也羨慕 Base 所取得的成就。但這表明,相較於那些僅僅通過大量激勵來吸引人的項目,激勵措施的投資回報率在達到非常低的基點後是如此之低,單靠激勵是無法讓你成功的。我認為這就是最大的教訓。

去中心化科學 (DeSci) 的現狀與未來

Haseeb: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去中心化科學(DeSci)。去中心化科學已經在幕後酝釀很長時間了,它是一些初創企業在進行的項目,旨在實現所謂的「去中心化科學」。最近,因為 CZ 的發言,這個話題獲得了很多關注。CZ 在出獄後回歸 Binance 時發推表示他個人對去中心化科學非常感興趣,隨後 Vitalik 和其他人也出現在曼谷的一個名為 DeSci Day 的活動上,這似乎重新激發了人們對 DeSci 的興趣。

那么,去中心化科學到底是什么呢?如何實現科學的去中心化?簡單來說,去中心化科學是通過某種代幣或加密貨幣的方式來進行科學研究。最常見的 DeSci 項目形式是實驗的衆籌。比如說,我們可能會說:「我們要嘗試這個特定的藥物或化合物,如果你為這個化合物進行衆籌,如果實驗成功,也許你會獲得一部分收入,或者如果成功,你什么都得不到,只能獲得一個參與獎。」這主要取決於具體的 DeSci 項目,但這就是我所見到的 DeSci 項目的大致輪廓。

現在有一代新的去中心化科學項目,其中一個叫做 pump.science。這個項目基本上是將長壽實驗進行遊戲化和代幣化。它旨在开發可能用於延長壽命的藥物。目前,pump.science 有兩個代幣,一個叫 Riff,另一個叫 Euro。這兩個代幣自從 DeSci 受到 CZ 和 Vitalik 的關注以來,價格瘋漲。根據我的理解,他們在 pump.fun 上推出這些代幣,如果他們能夠突破某些限制並最終在 Radium 上交易,那么你就可以交易這些代幣。我不太清楚這如何為藥物开發提供資金,但我猜他們在代幣發行時擁有一些代幣,並將這些代幣出售到流動性池中以融資藥物开發。我並不完全了解這個過程。

關於 DeSci 的討論非常熱烈,Smokey the Bear(來自 Bear Chain)對此持批評態度,而 Andrew Kong 則比較積極,認為這感覺像是早期的 DeFi。

Haseeb: Tarun,你最近在去中心化科學方面表現得相當激進,反對這種趨勢。請告訴我們一下,作為風險投資人,為什么你會如此反對去中心化科學?你不喜歡人們在嘗試這些新領域的做法嗎?

Tarun: 我認為去中心化科學的確是一個有趣的領域,但我對其現狀持謹慎態度。首先,雖然去中心化科學的理念聽起來很吸引人,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項目缺乏必要的科學驗證和監管機制。科學研究需要嚴謹的方法論和可靠的數據支持,而很多 DeSci 項目往往在這方面存在不足。

其次,去中心化的衆籌模式可能會導致資金的使用不當,甚至可能會滋生欺詐行為。人們可能會因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科學研究的長期價值,這對整個科學界的聲譽和發展都是一種威脅。

最後,我認為在科學研究中,合作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去中心化的模式可能會導致信息的碎片化,反而不利於科學進步。科學需要的是开放和透明的環境,而不是被代幣經濟驅動的短期行為。

總之,雖然去中心化科學有其潛力,但在目前的形式下,我對其發展持謹慎態度。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加成熟和負責任的項目,而不是僅僅依靠炒作和短期利益的泡沫。

對 DeSci 的批評與潛力分析

Tarun: 首先,我曾在私人資助的科學領域工作了六年,我見證了跳出學術體系的好處。大多數國家的學術資助系統是由政府提供的撥款系統,教授和博士後申請這些撥款。但這個系統非常官僚化,導致那些提出邊際改進項目的人更容易獲得資金,而不是那些有創新想法的人。政府官員更傾向於支持那些最有可能發表論文的項目,而不是那些可能會失敗的項目。

導致那些提出邊際改進項目的人更容易獲得資金,而不是那些有創新想法的人。政府官員更傾向於支持那些最有可能發表論文的項目,而不是那些可能會失敗的項目。

當我看到這些去中心化科學項目時,我發現許多參與者的質量相對較低,常常是中等或以下水平的博士生,他們無法獲得任何資助,於是試圖通過創造一個「噱頭」來假裝自己在從事科學研究。特別是在生物學領域,許多參與者對加密貨幣一無所知,甚至無法解釋加密機制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只是認為,一旦獲得資金,就能在成功研發藥物後將錢還給投資者。然而,藥物發現並不是一個容易融資的領域。

當然在去中心化科學中,確實有一些加密貨幣項目是有潛力的。像 Brian Armstrong 和 Vitalik 這樣的行業領袖,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資助的項目有具體的路线圖和目標。如果達到某個階段,就會有相應的解鎖機制。

特別是 Vitalik 對預測市場非常感興趣。在藥物發現領域,研究人員一直抱怨缺乏對試驗失敗成本的對衝方式。傳統上,投資者只能通過股票來押注藥物公司的成功,這種單一資產的投資方式並不有效。相反,可以設想一種更有效的機制,通過預測市場來評估藥物試驗的成功與否。這些機制利用了加密貨幣的特性,是非常有價值的。

然而,當我們看到一些去中心化科學項目時,許多項目實際上只是生物學研究生的「噱頭」,缺乏實質內容。我的主要論點是,在去中心化科學的熱潮中,參與者的質量普遍較低,資本需求巨大,而籌集的資金往往無法滿足藥物开發的實際需求。此外,藥物發現的真正問題不在於資金的形成,而在於如何在中間階段建立更流動的市場,評估這些藥物能否通過各個階段的科學驗證。

Haseeb: 總結一下,你的主要觀點是:首先,參與者的質量普遍較低,很多人是無法從事真正藥物研發的落選者;其次,藥物开發需要大量資金,而通過像 pump.fun 這樣的項目籌集幾百萬美元簡直是杯水車薪;最後,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建立一個流動性市場,以便在藥物开發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的評估,而不是單純圍繞個別博士生的點子進行投機。

Tarun: 沒錯,缺乏問責機制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一旦籌集到資金,參與者可能會隨意處理知識產權,而目前針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法律訴訟也讓這一點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我認為,真正利用加密貨幣機制的項目應該得到資助,但那些僅僅依靠名聲和單一論文為基礎的首次代幣發行(ICO)項目,缺乏實際價值。

DeSci 的潛力和未來

Haseeb: 一些人可能會說,你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當前科學運作的框架。當你真正打破規則時,你並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也許一些藥物發現的工作正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進行,或者在 FDA 體系之外進行藥物審批和發現。此外,這些項目也可能在時間线上更早地被出售,而不是單獨籌集所有資金來完成整個過程。我們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學到的一個教訓是,雖然一开始有很多糟糕的想法,人們浪費了錢,但最終他們能夠集體學習,並創造出越來越有用的產品。為什么不讓去中心化科學也經歷類似的過程呢?

Tarun: 我會逐一回應一下。首先,關於「人們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進行藥物試驗」的擔憂。實際上,很多制藥公司確實在其他國家進行藥物試驗,因為成本更低、監管更寬松,這種監管套利已經存在。因此,我認為在這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效率提升,而去中心化的部分也未必有太大幫助。

第二個問題是風險轉移的方面。我認為去中心化科學在這一點上是有用的,尤其是預測市場可能比單純為藥物籌款更有價值。過去,許多小型生物科技公司試圖通過上市和成功研發藥物來退出,但近年來,許多小公司和小團隊的化合物往往會被大型公司收購,因為市場營銷和分銷成本太高,進行試驗的成本也很高。以疫苗為例,為什么叫做輝瑞疫苗?輝瑞並沒有發明它,而是因為它們承擔了生產和監管成本。因此,實際上,很多小公司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承擔這些費用。

最後,你提到的「允許人們失敗並學習」的觀點。DeFi 的成功在於有良好的可度量指標,能夠讓人們通過這些指標獲得市場份額。與此不同的是,去中心化科學並沒有明顯的價值主張,沒有明確的產品能夠吸引人們從中心化轉向去中心化。

Casey: 我對 DeSci 的看法很簡單:這不是加密貨幣。人們在加密中賺了很多錢,他們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 DeSci 只是他們旋轉資金的另一個領域。大多數 DeSci 項目如同 Tarun 所說,實際上只是試圖將資本引入科學,而這種模式與我們在 AI 領域看到的情況類似。很多代幣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投資者只是想要在他們的加密投資組合中獲得一些 AI 的曝光。

Tom: 我認為對 DeSci 的批評與對 ICO 的批評是相似的。重要的是,這並不是說這是資助初創公司或項目的最佳方式,而是有必要展示一種存在的證明。以以太坊為例,它證明了這種模式可以成功。雖然沒有問責機制,也沒有保證這些代幣會做什么,但人們仍然會嘗試通過這種方式資助一些項目。

Haseeb: 我同意 Casey 的觀點,DeSci 的參與者大多數是對前沿技術感興趣的人,這意味着 DeSci 並沒有吸引到新的用戶群體。大多數藥物項目集中在長壽等狹窄領域,而大多數藥物市場則集中在減肥、性功能等更廣泛的領域。總的來說,DeSci 更像是有錢人玩科學的一種方式。

Tarun: 我認為這些項目更像是科學 meme,而不是實際的去中心化科學。只要人們明白這一點,我認為這並沒有問題。

Haseeb: 如果這些項目自稱為科學 meme,你會接受嗎?如果他們確實將收入返還給代幣持有者呢?

Tom: 我認為市場應該自行探索,而不是過度分析 DeSci 的市場結構。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以太坊信仰者三理由看好 ETH 2025 年大爆發:漲幅料超過比特幣

年 初至今,以太坊的表現相較多數主流幣種遜色,僅上漲 52.8%,低於比特幣的 127.7%、SO...

DaFi Weaver
2 4小時前

Glassnode 研究:比特幣每輪週期回撤幅度正在減弱,或已進入牛市後期

比 特幣(BTC)在 17 日刷新 108,365 美元歷史高點後,隨後出現最高近 15% 的大型...

Natalia Wu
1 4小時前

幣安傳「正在大量屯Kaspa」準備上線現貨交易,消息有幾分可信度?

在 本輪牛市的市值前百大代幣中,PoW 代幣 Kaspa (KAS)幣價在熊市表示驚人,但近期表現...

Ting
1 4小時前

Aave 與 Lido 總 TVL 首突破 700 億美元,霸佔 DeFi 世界半邊天

根 據 DeFi 分析工具 TokenTerminal 的最新數據,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場中...

Arthur Wang
1 4小時前

BC.GAME宣布$BC空投活動,回饋忠實玩家,發放2億$BC代幣

活動時間: 2024 年 12 月 25 日至 2025 年 1 月 1 日 活動網址: http...

星球日報
1 4小時前

AI Agent都能指導賺錢了?盤點值得關注的投研分析型AI項目

加密資產在經歷了一陣“聖誕打折”後,目前有所回暖。 其中,AI Agent 相關項目仍舊是反彈最猛...

星球日報
1 4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