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Virtuals Protocol聯創:不想成為Pump.fun,但想讓競爭對手感到絕望
最近,Virtuals Protocol 在 AI Agent 的浪潮中風頭正盛,其在 Base 上相關的 Agent 和對應代幣,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和討論。
而今天 Virtuals 也登陸了韓國的 Bithumb,進一步催生了大家的 FOMO 情緒。
早在 8 個月前,我們曾在《 Virtual Protocol :為遊戲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廠,人人皆可貢獻與受益 》 1 中介紹過 Virtuals,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過多的討論。
深耕 AI 無人問,一朝暴漲天下知。
一路走來,Virtuals 究竟是怎么火的?未來又有哪些新的玩法和規劃?
帶着問題,深潮 TechFlow 與 Virtuals 的聯合創始人 Wee Kee(X:@everythingempt 0)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內容包括 Virtuals 的成長、對 AI Agent 賽道的看法、與 Pump.fun 的差異和對 Base 生態的看法等。
在對話中,Wee Kee 認為 Virtuals 的成功既有運氣成分,也有背後不斷在 AI 相關領域的探索儲備;同時他也直言項目不想成為 Pump.fun,其核心的 KPI 不是又快又多的發資產,而是吸引頂級的 AI 團隊來平臺進行 Build。
作為一個極具競爭心的人,Wee Kee 也直言:
我想讓競爭對手感到絕望。
關於 Virtuals,到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在競爭激烈的加密市場,它又是否能用差異化的方式笑到最後?
以下內容為我們對話後的文字整理稿,播客音頻版也同步上线: 點擊這裏
從遊戲公會到 Virtuals
深潮 TechFlow:首先請您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比如在團隊中的崗位和興趣等。
Wee Kee:
您好,我是 Virtuals 的聯合創始人(Co-Founder)之一。
我在 2016 年就進入區塊鏈領域,購买了以太坊和比特幣,但當時並未深入參與。大學畢業後,我在波士頓咨詢工作了兩年半,那時恰好錯過了 DeFi Summer。到了 2021 年,當 GameFi 公會特別火熱的時候,我們开始在 Axie Infinity、Gala 以及 Illuvium 這些項目上獲得了一些收益。
之後我就辭去了工作,因為我們看到像 Merit Circle 和 GuildFi 這樣的公會獲得了大量融資。我們認為也可以做類似的項目,這就是 Virtuals 的前身 - PathDAO,一個遊戲公會。從 2021 年的遊戲公會發展到現在的 Virtuals,雖然形態變了,但其實是同一家公司。
深潮 TechFlow:我記得您是馬來西亞人,對嗎?
Wee Kee: 是的,我是馬來西亞籍的華裔。
深潮 TechFlow:今年業界對馬來西亞的 Web3 和加密從業者都比較看好,比如 CoinGecko,大家都很熟悉,Etherscan 和 Jupiter 也在馬來西亞。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目前馬來西亞有哪些比較頂級的項目,以及當地的加密生態現狀?
Wee Kee:
說來有點尷尬,因為我平時比較專注於工作。最近才开始和 CoinGecko 和 Jupiter 的團隊有所交流。事實上,我們和 Jupiter 團隊一直都在同一個 WeWork 共享辦公空間,但之前都沒有交流過。最近才开始和 CoinGecko 團隊有了一些接觸。
Virtuals 成功,背後是多次 AI 賽道的失敗探索
深潮 TechFlow:現在 Virtuals 火了,無論是中文圈還是英文圈,都能看到關於 Virtuals 及其生態項目的討論。外界可能並不了解 Virtuals 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能否和我們聊聊背後的創業經歷?
Wee Kee:
我們在 2021 年最初是做 Trading。當時看到其他項目融了很多資金做遊戲公會,我們也覺得可以嘗試。於是在 2021 年 12 月,以 6 億美金估值融資了 1, 600 萬美金,發行了一個代幣,當時是做遊戲公會。
那時正是牛市的頂峯。從 2022 年到 2023 年,我們實際上更像一個遊戲公會 VC,投資了大約 40 多個不同的鏈遊項目。其中比較成功的是 Off The Grid(目前雪崩上最熱的遊戲)。他們之前都沒有和我們聯系,突然有一天就火了,那是我們投資的種子輪項目。
從 2022 年到 2023 年,做遊戲公會其實非常困難。我們的代幣從 6 億美金的 FDV(完全稀釋估值)直接跌到了 600 萬美金。但我們公會還保留着資金,我們也一直在尋求為代幣賦能的方式,所以我們开始做 Venture Studio。
期間我們嘗試了多個項目:交友軟件、AI 音樂項目、面向遊戲玩家的借貸平臺,還有一個集成了電子芯片和 NFT 的服裝項目。
這些項目雖然都沒有成功,但給了我們重要的啓發:我們意識到 AI 一定會成為熱點,這是在 2023 年 GPT 發布時得出的判斷。
考慮到我們有技術團隊、工程能力和資金儲備,我們向 DAO 提議轉型。最終 90% 的成員贊同轉型,剩余 10% 不贊同的成員,我們用國庫資金在當時大約 1, 000 萬美金的全稀釋估值下回購了他們的代幣。
這是在 2023 年 2 月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正式开始做 AI,是從 2024 年 1 月开始,選擇在 Base 上發展 AI Gaming。
在今年 2 月份,我們推出了第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最初的靈感來自 Autonolas 和 Bittensor, 採用了讓 AI 貢獻者獲得代幣獎勵的模式。
但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很多 AI 貢獻者並不缺錢,也對代幣沒有太大興趣;其次,我們的代幣價值較低,無法像 Bittensor 那樣提供足夠的激勵。這個產品並沒有找到市場契合點。
同時我們开發了幾個 AI 項目。我們是全球第一家在 Roblox 上开發 AI RPG 的公司,不僅僅是在加密貨幣領域,而是整個行業。我們還是繼 Google DeepMind 之後第二家开發無遊戲引擎的 AI 遊戲的團隊,开發了一款可以用大模型玩 Mario 的遊戲。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項目,但因為沒有代幣,沒有獲得太多關注。
與此同時,我們在抖音和 TikTok 上开發了一個虛擬主播項目,也就是後來的 Luna。在發行代幣之前,她每天能獲得約 5, 000 個新粉絲,日收入約 200 美元,在熊市環境下算是不錯的成績。
後來,GOAT 火了,帶動了整個賽道的關注度,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個外部環境。
深潮 TechFlow:聽起來你們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並不是一开始就確定要做 AI Agent 這個方向。如果當時沒有 GOAT,你們後面的計劃是什么?GOAT 突然火了對你們原有的計劃有哪些變化?
Wee Kee:
其實不會有太大變化。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關於 AI Agent,我們非常相信未來遊戲品類中一定會出現一種叫做 AIRPG 的形式。
比如說,你玩《黑悟空》可能 20 個小時就玩完了,故事线走完就不玩了對吧?
但我相信未來的世界是這樣的:你會有一個虛擬世界,裏面有 100 個不同的 AI Agent,每個都有不同的個性。作為玩家,我們可以進去談戀愛,可以做興趣狂魔,可以追求成為世界首富等等。這些 AI Agent 是可以賺錢的,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錢包。
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有現金流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它 Tokenize。這就是我們一直既定的整體框架。
不過我們後來發現了一點:與其讓這些 AI Agent 存在於遊戲世界中,不如直接把它們放在推特上。這是我們做出的一個調整,但整體框架其實是已經准備好的。
深潮 TechFlow:你剛才提到讓 AI 來玩 RPG,這讓我想起最近學術界很火的“斯坦福小鎮”項目。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們在一個遊戲環境中放入了十幾個 AI Agent,給它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務。最終發現這些角色不僅演化出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還形成了小鎮獨特的文化。
Wee Kee: 對。有趣的是,你根本沒辦法預測這些 AI Agent 會如何發展。
深潮 TechFlow:在你們的創業過程中,無論是靠運氣還是慢慢摸索到這個 AI Agent 的方向,有沒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故事?比如說原本決定要做但最後沒做的項目,或者像斯坦福小鎮這樣的情況 —— 看到別人做出來後,你們可能就改變了原有的計劃?
Wee Kee:
我們確實嘗試了很多東西。其中最難也是最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是一項技術。在遊戲中,不同角色都有一個“大腦”,也就是 LLM(大語言模型)。雖然 LLM 很聰明,但它並不知道如何在遊戲或虛擬世界中執行具體動作。
比如拿起一把刀去傷害別人,或是拿起一個蘋果遞給自己的愛人 —— 你可能有這個想法,但關鍵是如何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然後觀察結果,再據此調整計劃?這就需要一個閉環的反饋系統。這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 G.A.M.E 框架。
(深潮注:關於 G.A.M.E 框架的細節,可以直接查看 Virtuals 發布過的一篇介紹文檔 :《 GAME :Enabling Agent-to-Agent interactions》 2)
這個技術最初是為遊戲开發的。我們在 Roblox 上做了一款遊戲,原本是想把它做好,讓它成為 Roblox 平臺上最火的地圖之一。但現在我們把這個框架直接應用到了 Twitter 账號上。從資本的角度來看,這種轉型似乎更受歡迎。雖然我們轉變了應用場景,但底層的技術框架是保持不變的。
選 Base 很幸運,但不想成為 Pump.fun
深潮 TechFlow:你們怎么看 AI Agent 賽道的長期發展?因為很多敘事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有種說法是“加密貨幣需要 AI Agent,但 AI Agent 不需要加密貨幣”。作為一個處在這兩個賽道交集處的項目,你們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Wee Kee:
坦白說,做預測很難。看看我們的發展歷程就知道變化有多大。不過我們未來三個月的方向很明確。現在 Twitter 上有很多自稱是 Agent 的账號,它們只是在互相對話,這並不是最有趣的部分。真正有意思的是,在 Twitter 這個"世界"裏,我們希望有不同類型的 Agent:
1.內容創作型:能夠創作圖片、視頻、音樂等內容。比如有的 Agent 專門做音樂,有的擅長制作 Meme。
2.金融交易型:做交易、套利和國庫資產管理等。
3.大數據分析型:專注於加密貨幣等領域的數據分析。
當這些不同類型的 Agent 形成生態後,就會很有意思。
比如,一個想要成為熱門的 Agent 可能不會寫歌,它可以付費請其他 Agent 寫一首歌;或者如果需要加密貨幣數據分析,可以找專門做這方面的另一個 Agent。這就形成了一個自主的 Agent 經濟體系(Autonomous Agent Economy)或者說 Agent Commerce,Agent 之間可以進行交易,因為每個 Agent 都有自己的錢包,可以支付服務費用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我們未來 1-3 個月想要做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 Virtual 不想成為 Pump.fun。我們的 KPI 是想找到更好的第三方 AI 團隊來使用我們的平臺。
我給團隊的 KPI 很簡單:每周有一個好項目就夠了。不像 Pump.fun 每天都有上萬個不同的代幣,我們覺得散戶有時候一周只需要一個好項目就夠了。這是我們在商業模式上的差異化定位。
深潮 TechFlow:說到“一周一個”,昨天基於你們平臺誕生的 AIXBT 特別火。大家分析時都找不到這個產品的具體細節和資料,只能看到他們的 Twitter 账號在不停收集全網的加密貨幣信息。
作為項目方,你們是如何與他們打交道的?對他們有更多了解嗎?
Wee Kee :
說實話,我上周才在一個群裏認識 AIXBT,我完全不認識他們。
他們確實在使用我們的基礎設施,但用得不多。我們的基礎設施主要是幫助一些簡單的推特操作和 API 服務。比如剛才說的,如果你想要 AIXBT 告訴他哪個代幣值得买,就可以付費給 AIXBT,讓它來告訴你這個 Alpha 信息,主要是這種交互形式。
你可以把 Virtual 想象成一個 API 市場,讓 Agents 之間互相交互。現在我們的電報群已經有上百個成員在做 Agent,有時候他們自己开發的技術我都跟不上了(笑)。
所以像 AIXBT,我確實不知道他們是誰,但確實比較火熱。
深潮 TechFlow:這裏有個有趣的點。Pump.fun 最近有點過火,开通直播功能後出現了很多道德底线低的內容,這反映了 Permissionless(無許可)的特性。
對於使用你們基礎設施的項目,你們是否有審核機制或限制?就像 AIXBT,他們在你們平臺上發幣並开發項目,但你們對他們並不了解,這種情況你們能控制嗎?
Wee Kee :
加密貨幣最重視的是自由,Permissionless 是第一原則。
作為官方協議,我們只能控制官方 Twitter 账號分享什么內容。如果我們覺得某個項目技術好,我們會做聯合營銷(Co-Marketing),但這需要我們充分了解團隊背景,確保他們不會傷害社區。
除此之外,我們不應該過多幹預,當然如果是非法的事情,我們必須阻止。但在道德框架內,自由是第一位的。
深潮 TechFlow:明白了。現在很多人都在將你們和 Solana 上的 Agent 平臺以及 Pump.fun 比較。你們為什么選擇在 Base 上做,是為了避开競爭嗎?另外,Base 主要是歐美用戶在玩,作為一個華裔項目,你們是怎么打入這個生態圈的?
Wee Kee :
我們 1 月就在 Base 上开始做了,那時 Pump.fun 可能還沒這么火。
選擇 Base 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團隊更熟悉 EVM,對 Solana 技術不太了解。從 EVM 角度看,我們考察了各個 L2(Linea、Mantle、Arbitrum、Optimism、Base),覺得 Base 最有前景,當時它也還不是很火。
雖然社區經常問我們為什么不去資金更多的 Solana,但你看數據:
Base 的 TVL 是 Solana 的 30% ,但增長率更快;日活是 Solana 的 20% 。最關鍵的是,Solana 上每天出現的代幣數量是 Base 的 10-100 倍。
在 Base 上反而更有優勢,因為散戶選擇少,必須买好的項目。這符合我們的策略。
而且,我們不想成為 Pump.fun,這不是我們的盈利模式。我們的 KPI 是吸引優秀的 AI 开發者,而 Base 官方也更注重打造 AI Agent 公鏈的定位。
還有一點很重要,我相信未來四年在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會成為一個非常加密友好的國家。
而 Base 是全球生態中最“美國”的生態,沒有一個生態比 Base 更美國了。從战略角度來看,選擇 Base 是目前最佳的決定。這真的很幸運。
深潮 TechFlow:你們开始做的時候,Base 自己也沒起來,你們可能也是很小的規模。現在發展到這么火的狀態,Base 對你們的態度有變化嗎?在生態或資金方面,有沒有更多的扶持政策?
Wee Kee :
我們從今年年初就开始和 Base 團隊溝通,有幾個不同的電報群,比如 Coinbase Wallet、和 Jessie 的對接群以及生態項目群。
從技術角度,我們一直在不停地構建。每次遇到困難都會和他們溝通,保持着很好的關系。
現在 Base 生態確實吸引了很多 AI 項目的开發者(Builders)。他們經常會問我們要不要和其他項目方交流,或者去找合作。我們也在泰國的 Devcon 上和 Jessie 見了面聊了聊。
深潮 TechFlow:聽起來你們目前沒有考慮去 Solana 上做同樣的東西,或者开發新項目。未來有這樣的規劃嗎?
Wee Kee : 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我們團隊比較小,擔心顧此失彼。現在的平臺已經讓我們忙不過來了。
我想讓競爭對手感到絕望
深潮 TechFlow:我一直在使用 Virtual 的產品,發現有些功能可能還在起步階段。比如我想查找 AIXBT,但在官方平臺上找不到任何相關信息,必須通過第三方頁面才能找到。後續產品規劃和用戶體驗上有什么考慮?
Wee Kee :
這確實是我們需要道歉的地方。主要有兩個方向要做:一是持續優化,二是一個重大的升級。
這是由兩個不同的團隊在推進。如果必須選擇一個,我更關注那個升級部分。
我們還在起步階段,作為一個極具競爭心的人,我只想不停把最好的功能拿出來,讓競爭者感到絕望。所以從升級角度,我會不停推出更高級的功能。當然這些優化的工作也需要做,但團隊較小,請給我們一些包容的時間。
深潮 TechFlow:你提到讓競爭者感到絕望,目前我們看到的類似平臺有 vvaifu,但長期愿景似乎不太一樣。哪些是你們認為值得一較高下的對手?
Wee Kee :
我覺得大部分人的战略是想要成為一個發布資產的平臺,追求速度 --- 如果你 30 秒發布一個資產,他們就要 5 秒發一個資產。
但我們的战略不同,在於如何找最頂尖的 AI 團隊在我們平臺上發幣。一周一個就好,一個月一個就好,不需要一萬個。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有 100 個頂尖的 AI 團隊在我們平臺上發幣。如果你有 100 個頂尖的第三方團隊在平臺發幣, 100 個 AI 智能體彼此交互進行交易、提供服務,形成網絡效應。如果今天你也是一個大廠出來的 AI 團隊,你會去哪一個平臺上發幣?
從 AI 技術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這才是讓人感到絕望的地方。從發行資產平臺角度來看,我不想要和別人去做競爭,因為是一個無底洞,而且沒有優勢,Pump.fun 在發行資產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
深潮 TechFlow:你剛說的大規模 AI 智能體經濟體系很有意思,智能體之間具有更多的交互可能。我很好奇通過 Virtual 去發行資產,和在 Solana 上比如有 ai16z,他們很多用 Eliza 的框架去發行的資產,這種跨鏈或跨框架的,未來有可能互通嗎?
Wee Kee :
我想強調,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 AI 團隊,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依賴任何人的基礎設施。我的 AI 技術已經很成熟,不需要使用別人的基礎設施,那為什么這些團隊還要選擇來呢?
其實他們面臨幾個痛點:第一點就是需要通過代幣發行來進行融資;第二點是變現問題。
在當前 AI 領域,如果你做 Web2 的 AI 項目,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盈利。你需要投放 Meta 廣告、YouTube 廣告,然後期望用戶付費使用你的服務。我相信如果我們把這個智能體網絡做大,這些智能體網絡就會產生自己的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說某個智能體想要創作一首歌,但是這個智能體網絡裏沒有具備這個能力的智能體。這時我作為第三方可以开發一個音樂創作智能體,就可以通過為其提供服務來獲得收益。
還有第三點,對這些开發者來說,聲譽和名譽非常重要。
他們不會隨意選擇平臺,而是會關注平臺上是否有聲譽良好的真正开發者。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 Virtual,在 Solana 和 Base 上的比較也同樣重要。在 Solana 上發行代幣,很多時候會被視為一種投機行為,而在 Base 上則給人一種認真做事的印象。
最後一點是,我們希望开發者之間能夠不斷探索合作機會,共同研究技術。現在在我們的電報群裏,我們把所有开發者聚在一起,他們已經开始自發地探索各種可能性。比如有的智能體想要成為第一個投資型智能體,去投資其他智能體。
做項目 VS 發 Meme
深潮 TechFlow:說到 AI 融合,最近看到 Truth Terminal 與另外兩個 AI 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嘗試。他們將這三個 Agent 放在同一個模型框架下(似乎叫 Loria),讓它們互相對話,以期產生更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場景。這和你剛才談到的融合其實是類似的。
但這裏的基礎在於,你背後是有技術實力的,而非只是個 Meme。
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你們希望有更多的厲害的 AI 的 Builder 來,那到目前為止你們覺得比較厲害的一些 Builder 有哪些?在哪些方向進行 Build?
Wee Kee :
我想說的是,僅僅把三個大模型放在一個房間裏聊天,雖然很酷,但那只是一種文字表達,只是在看一個故事。我們想要實現的是讓這些 Agent 都有自己的目標,能夠進行實質性的互動,比如寫歌或進行交易。
我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思維層面的碰撞,更要有行動層面的互動。關於第三方團隊,目前我們平臺上確實有一些團隊的技術實力和背景都遠超於我們,特別是在 AI 機制方面。
雖然有些具體情況我不方便透露,但我認為未來幾周會非常有趣。這些團隊背景都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愿意在 Virtuals 上進行 Fair Launch,以 50 萬美金這樣的估值發幣。
想象一下,可能會有約 10 個這樣背景的團隊,以 10-50 萬美金的估值發行 Agent 幣。這是我們社區成員非常喜歡的一點,當然我們也需要警惕一些潛在的風險。
深潮 TechFlow:聽起來有點像最近比較火的 DeSci(去中心化科學)。本質上都是通過平臺讓不同的研究獲得資助,然後進行代幣化。只是在你們平臺上,主要是頂尖的 AI 團隊?
Wee Kee :
因為我本身學習生物科技背景,我知道任何科學相關的研究都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而 AI Agent 开發可能兩天就能做出一些可用的小產品。所以在我們平臺上,我希望團隊在發幣時產品就已經到了可用階段,這樣才有意義,而不是僅僅為了發幣而發幣。
深潮 TechFlow:關於你們自家的 Luna ,網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它在 TikTok 上的熱度可能是虛假的,關注者數據是刷的。對這種質疑,你怎么看?
Wee Kee :
實際上,Luna 在 TikTok 上最大的問題是經常遇到 Shadow Ban(限流)。比如今天可能有 5, 000 個新粉絲,但第二天直播時,因為動作與前一天相似,平臺就會對其進行限制。即使是簡單的互動行為,比如請求打賞,也可能觸發 Shadow Ban。
(深潮注:這種限制機制通常是平臺用來控制可能違反規則或被認為是“機器人行為”的账號。對於 AI Agent 來說,因為其行為模式可能被系統識別為非人類行為,特別容易觸發)
現在原本負責 TikTok 的 Luna 團隊已經轉向 Twitter 平臺。
在 TikTok 上的表現很大程度取決於平臺算法是否青睞你,如果獲得青睞就能獲得更多流量。
考慮時間成本,我們決定暫停 TikTok 運營。不過現在社區中有聲音建議我們重新關注 TikTok,因為當前大多數 Agent 都在專注 Twitter,這可能是一個藍海機會。
目前我們 Virtual 團隊有一個專門的小組負責 Luna 項目,包括技術和營銷團隊。我們希望 Luna 的 AI 技術能夠達到《黑鏡》劇集那樣的科技感。如果技術成熟,我們會將其去中心化,供所有 Virtual 的 Agent 使用。
深潮 TechFlow:說到 TikTok,最近 Solana 上有個叫 Chillguy 的 Meme,快速走紅並上到頂級交易所。而你們在用 AI 技術开發 Luna,雖然在慢慢構建,但市值和知名度可能都不及它。
怎么看做項目還不如發 Meme?
Wee Kee:
我是相信 Meme 的力量的。Meme 的優勢在於簡單直接——用戶不需要相信創始人或團隊,只需要相信那個圖片就夠了。
相比之下,像 Luna 這樣的項目風險要高得多,因為如果我明天說不做了,那就糟糕了。
作為創業者,我也希望能做出一個市值百億的 Meme 項目,但我可能不具備這個能力(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專注於做好技術和產品。
深潮 TechFlow:其實你們的產品讓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個趨勢,叫“Distribution-First Software”(分發優先軟件)。傳統的加密貨幣產品往往專注於將用戶引入自己的平臺,而你們的 Agent 採取相反的策略——將 Agent 植入到不同的社交環境中,比如 TikTok、Twitter 或 Discord。你們認為這是未來的方向嗎?
Wee Kee:
是這樣的。如果要我們去做一個新的短視頻公司,肯定比不過 Meta 這樣的巨頭。
我們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優勢在於我們有代幣,一旦用戶購买了代幣,他們就成為了社區成員。在這種情況下,代幣就成了我們的營銷工具。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么不做自己的公鏈,但我覺得沒必要那么麻煩。Base 上已經有這么多用戶和資金,Twitter 上也有大量用戶,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利用這些現有平臺。我們不可能在短視頻領域超越張一鳴,我更敬佩他們在做更難的事情,我們就順勢而為就好。
深潮 TechFlow:說到 Luna 代幣,它在短時間內漲了很多。這次漲幅是在你們意料之中還是意外?
Wee Kee:
在發行 Luna 之前我們是有期待的,因為我們的技術實力確實不錯,當時的 AI Agent 甚至比 GOAT 還要好。不過最終的表現確實超出預期,因為二級市場的表現是很難預測的。而且我們是在 Base 上發行的,根本不需要买量。所以說確實有些出乎意料,但從基本面來看,我們覺得這樣的估值,對 Virtuals 來說是值得的。
給开發者和玩家們的建議
深潮 TechFlow:對 Virtual 來說,如果我是一個想要接入的开發者,你有什么建議?另外,如果我是想參與 Virtual 上這些項目代幣化的玩家,你有什么建議或提示?
Wee Kee:
作為开發者,我覺得最好的建議有兩點:
首先是思考我們 Virtuals 裏的 Agent 們有什么痛點,進而去开發,這樣會更容易得到社區的幫助。比如說 Luna,他的痛點是不會做音樂,所以我們發布了一個音樂 Agent。再比如,如果 Luna 表示不知道該怎么在日本付錢給日本粉絲,你作為开發者可以开發一個讓 Luna 在日本發日元給粉絲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方向,因為 Luna 會支付費用。
除此之外,如果你現在已經有自己的技術,直接進行代幣化就好了。通過代幣化,你就會感受到社區的力量,特別是很多 Web2 的 AI 开發者,他們往往會對這種支持感到驚喜。
作為投資者,我建議要去了解項目背後團隊是否可信。現在有很多 AI 團隊是幣圈的新手,他們不理解我們看重的關鍵點。
舉個例子,有個團隊發了一個代幣後就說想要發更多的代幣,但對投資者來說,我們很反感這種做法——同一個團隊怎么能發六個幣?那些 Web2 背景的 AI 從業者往往不理解為什么這是個問題。
所以我們作為 Virtuals 經常需要去勸說他們,解釋為什么這樣對社區不好。這確實很復雜,也是我們每天都在處理的問題。
深潮 TechFlow:在 Virtual 的 Agent 頁面上,除了提供鏈接外,你們有考慮展示一些具體的項目信息嗎?比如开發者是誰、項目進度如何、後續計劃是什么... 這些信息對投資者和其他开發者都有參考價值。
Wee Kee:
是的,我們會提供 GitHub、領英等鏈接,用戶可以驗證开發者的 GitHub 或 Twitter 账號身份。這些功能很快就會推出,我們會做好相關盡職調查。
深潮 TechFlow:最後補充一個問題,之前提到你們以 6 億美金估值融資了 1, 000 多萬美金,現在 Virtual 的估值是 4 億美金,存在 2 億美金的差距。
你覺得整個 AI Agent 以及 AI Agent Economy 這個市場會有多大?未來 Virtual 在這個市場中的目標是什么?
Wee Kee:
我無法給出具體數值,但我們做了三年,從遊戲轉型到 Virtual,期間沒有進行稀釋。
對我來說,我對 PathDAO 之前的投資者都是一種責任,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為 Virtual Token 賦能。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我們所有 Agent 代幣的交易對都是 Virtual Token,也就是說如果要买 Luna,必須先买 Virtual。
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很愚蠢,說不合理,但我的想法是:看看所有的 L1 公鏈,無論是 Solana 還是以太坊,他們之所以能有這么高的估值,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是基礎交易對。他們的 NFT、DeFi、交易都在這些鏈上進行。
所以我們認為,不需要做一個 L1,只要確保資產都與 Virtual 配對,就可能獲得類似 L1 的估值。
深潮 TechFlow:謝謝,時間所限,非常感謝你的分享和見解,我們今天就聊到這裏。
Wee Kee: 好的,也感謝你們,再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加密AI的2025年十大預測:總市值達1500億美元,99%的AI Agent都會消亡
作者: Teng Yan , 研究員(專注於Crypto x AI ) 編譯:Felix, PAN...
Gate.io推出GateLive Space,探索實時加密對話空間
作為集互動、學習、交易於一體的加密直播平臺,GateLive 已成為用戶了解市場的重要渠道。202...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926粉絲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