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新作:科技與人文——迪拜與東京未來博物館的雙重視角
原文標題:Review: museums of the future, Dubai and Tokyo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有幸參觀了迪拜的未來博物館,最近又參觀了東京的日本未來館(英文名為「國家新興科學與創新博物館」,但其日文簡稱「未來館」直譯為「未來博物館」)。這兩個博物館都是我的密友和合作者極力推薦的,我認為它們都在試圖解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技術先進的未來抱有具體的、積極的想象,而不僅僅是第 3478 個「黑鏡」式的好萊塢反烏托邦。
參觀這兩座博物館時,我最震驚的是,這兩種愿景是如此不同。它們絕不是互相矛盾的:迪拜未來學家和東京未來學家所設想的具體技術和結構之間不存在邏輯上的不可能性,甚至不存在那么強烈的矛盾。但與此同時,它們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同,優先考慮的方向也非常不同。這引出了一個自然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每一種中學到和欣賞什么,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綜合?
左圖:迪拜未來博物館外觀。右圖:東京未來館內的巨大球體,展示着世界主要語言。我喜歡迪拜未來博物館的哪些地方
當你开始參觀未來博物館時,首先進入的是一臺模擬太空電梯,它將帶你從 2064 年的地球表面進入地球靜止軌道上的空間站。你可以看到信息屏幕和面板,它們讓你看到人類在太陽系周圍、行星上和行星周圍以及拉格朗日點的所有空間站。
之後,你會看到各種其他科學技術領域的展品。其中一個主要主題是冥想和健康與保健,展示了使人們更容易進入替代精神狀態的基礎設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生物技術部分,它展示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生物圈恢復力的愿景,使植物和動物能夠在更多樣化的環境中生存。
值得,呃……思考一下這個場景。這與西方傳統的環境問題思維方式大相徑庭。在西方,大自然是伊甸園,原本是美麗而原始的,現在卻受到工業技術的腐蝕。主要的道德要求是保護,減少我們本來會造成的危害。在迪拜,情況正好相反。大自然的默認狀態,至少是他們習慣的狀態,是一片荒涼的荒地。人類對大自然的聰明才智和技藝不僅可以減輕其他人類聰明才智和技藝造成的危害,它實際上可以更進一步,改善環境,使其比我們开始時更好。
Miraikan 沒有類似的東西。有一個展覽涉及地球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但它對問題的基調要傳統得多:這些問題是人類的錯,我們需要留心並找到減少足跡的方法。有多個展覽涉及改善視力或聽力不佳(或完全失靈)的人的生活。但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大多是一些調整,試圖讓世界對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更加溫和友好:可以幫助引導人們的機器人、用盲文在名片上書寫等。這些都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改善許多人的生活。但它們並不是我期望在 2024 年的未來博物館中看到的東西:一種讓人們真正重新看到和聽到的解決方案,例如視神經再生和腦機接口。
迪拜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而東京的方法卻沒有。我不希望未來比現在好 1.2 倍,我享受的舒適生活不是 70 年,而是 84 年。我希望未來比現在好 10000 倍。我相信斯科特·亞歷山大 (Scott Alexander)在他最近的博客文章中描述的尼採主義,他告誡人們不要將人生的主要目標定為「我不想惹任何人生氣」和「我想佔用更少的空間」之類的目標,而這些目標最好是死了而不是活着。如果我因為醫療原因變得體弱多病,那么生活在一個盡管存在這些不利因素但仍能讓我感到舒適的環境中肯定會有所改善。但我真正想要的是技術來修復我,讓我再次變得強大。
盡管如此,迪拜未來博物館也有一些讓人感覺缺失和限制的東西,而未來館確實很好地彌補了這些缺陷。所以現在是時候轉移焦點,談談我認為未來館之所以偉大的優點了。
我喜歡東京未來館的哪些地方
第一次進入 Miraikan 時,第一個展覽是關於地球危機的:全球變暖,以及與污染物數量過高或基本資源數量過低有關的各種環境問題。緊接着,你會看到各種藝術形式的展覽,其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模仿我們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各種模式。之後,一個巨大的球體重復播放一部名為「走進多元世界」的短信息片,展示了世界不同地區以及人們在不同地區生活的各種統計數據。之後,是一個動手展覽,展示了基本的低級互聯網協議的內部工作原理。
左圖:顯示不同國家對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貢獻的圖表。右圖:自然蝴蝶復制品和機器人蝴蝶復制品。
這些展覽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們邀請人們積極學習和參與的方式。所有信息展覽都力求以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呈現信息,讓人們更容易理解每個問題的重要細節和後果。關於過度捕撈的部分提出了這樣的抱怨:「我喜歡壽司……但我們將來可能不能隨便喫壽司了,對吧?」。至少有兩個展覽以互動部分結束,它會提出與內容相關的問題並邀請人們提供自己的答案。關於解決地球資源問題的展覽採用遊戲的形式。
左圖:一塊廣告牌,邀請博物館的遊客提交「我們如何避免污染?」和「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繼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答案,並展示最近遊客的答案。右圖:一個遊戲,主題是避开生態挑战的雷區,走向 2100 年的美好未來。
在這方面,兩家博物館的基調截然不同。迪拜博物館給人的感覺是消費主義:這是我們即將擁有的美好未來,你只需要坐下來享受我們為你打造的未來。東京博物館給人的感覺是邀請你參與:我們不會告訴你太多關於未來的事情,但我們希望你思考這些問題,了解幕後發生的事情,並成為建設共同未來的一部分。
我發現迪拜未來博物館缺少的主要技術類型是社會技術,尤其是治理。我在迪拜 2064 年的想象世界中發現的唯一關於治理結構的明確描述是在對火星主要空間站的描述中隨口說的一句話:「運營商:全球太空管理局,SpaceX」。另一方面,在 Miraikan,博物館本身的結構強調協作討論,你會看到經常提到語言、文化、政府和新聞自由。
這兩種愿景是否兼容?
一开始,這兩種愿景似乎截然不同,甚至在主題上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但我越是思考,就越覺得這兩者實際上非常具有協同作用:一個填補了另一個的漏洞。我不希望 2100 年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一樣,最多比現在好 20% 。而那些確實有試圖用更少資源過日子的壓倒性心態的文明,將會發現自己不斷受到來自外部力量和他們自己社會中想要更強烈地突破我們界限的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社會越是激進地發展到遠遠超出歷史規範的程度,就越需要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既要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也要參與討論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
我自己試圖讓密碼學中的高級主題更容易被理解的帖子正是本着這種精神寫的:我們確實需要先進的工具,但我們也需要它們是可以理解和使用的,以確保更多的人可以一起工作,並確保未來賦予人們權力,而不是變成由少數人構建的一系列 iPhone 界面,我們其他人只能通過標准化的方式訪問。
也許我希望看到的理想未來博物館,是將迪拜未來博物館的大膽想象力與只有日本未來博物館才能帶來的熱情好客的精神結合在一起的博物館。
左圖:「宇宙屬於每個人」,迪拜未來博物館。右圖:未來機器人,被刻意設計得可愛又友好,而不是具有威脅性。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Hack VC:模塊化是個錯誤嗎?以數據為依據審視以太坊的這一战略
撰文:Alex Pack 及 Alex Botte,Hack VC 合夥人 編譯:Yangz,Te...
除了 TON, 哪些公鏈在爭奪 Telegram 用戶?數據表現如何?
作者:Stella L ( [email protected] ) 在 2024 年...
從 Beacon Chain 到 Beam Chain,速讀 Justin 的以太坊共識層新提案
撰文:Tia,Techub News 在昨日泰國 Devcon 的 Mainstage 中,以太坊...
星球日報
文章數量
7104粉絲數
0